19日,周寧縣瑪坑鄉芹太坵村中藥材示范基地,十余名村民忙著移栽菊花苗。去年,芹太坵村以產業振興為抓手,復墾近百畝“沉睡”飛地,設立“芹太坵老區基點村鄉村振興產業園”,發展中藥材產業。
“我們在張處的指導下,建立百畝中藥材示范基地,引進安徽亳州優質的中藥材品種和種植技術,種植白芍、黃精、玄參、天冬、菊花等中藥材,村集體收入增加到25萬元。”芹太坵村黨支部書記葉石松說。
葉石松所說的“張處”,是寧德市第四批派駐芹太坵村的鄉村振興指導員張毅。
芹太坵村位置偏僻,產業單一,村集體收入不高。2021年,臨近退休的張毅常駐村里,挖掘特色產業,盤活優質資源,確定了“以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施兩產業兩提升三建設”的基本思路。
打造“紅色文旅產業鏈”,建設紅軍后方醫院展陳館及其配套設施,修復紅軍后方醫院遺址;推動“人居環境提升工程”,完成主村基礎設施短板項目、鄉村振興主題公園文化長廊建設……兩年來,張毅先后向有關部門爭取項目資金399.7萬元,推動芹太坵村產業從“小”到“大”。
不僅僅是芹太坵村,純池鎮桃坑村也有他的身影。去年5月,張毅跨鄉助力桃坑村鄉村振興。他找準目標,擬定《桃坑村鄉村振興幫扶項目》短期、中期和長期建設發展項目21個,為桃坑村規劃了農文旅發展新路。
張毅跨鄉助力鄉村振興,源于周寧縣跨鄉跨村服務的開展。近年來,省、市、縣三級向農村選派了一批優秀干部,為推動鄉村振興注入強大動力。為進一步整合下派干部力量,周寧縣成立“鄉村振興人才協調服務中心”,通過搭架構、建機制、樹導向,推動下派人員跨鄉跨村開展組團化、片區化服務,打破下派干部“點對點”服務限制,變“單兵作戰”為“協同合作”,變“單一服務”為“整體提升”,充分發揮下派干部的最大效能。
“這些干部、人才層級不同、系統不同、領域不同,我們把資源橫向整合,打破地域限制,推動下派力量跨鄉跨村聯建,開展‘組團式’幫扶,不斷擴大服務農村工作的覆蓋面。”周寧縣委人才辦主任詹元炳說。
周寧縣綜合考慮鄉村振興指導員、科技特派員、駐村第一書記、專家服務團、金融助理員等多支下派隊伍的能力優勢,提出謀劃產業、技術指導、推進治理、金融服務、建強組織等“五項職能”,支持幫助解決鄉村振興中出現的各類難點熱點問題。
流轉拋荒地,大力發展蜜薯產業;集中發展黑兔擴繁養殖,統購統銷帶動周邊村群眾養殖黑兔增收致富;領辦旅游公司,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走進李墩鎮鄉村振興示范帶,在省下派第一書記陳建福的引領下,際頭、芹溪、樓坪三個村發展風生水起。
“去年,我們成立芹溪—際頭—樓坪聯村黨委,建立‘四共四聯’工作機制,因村制宜,挖掘特色產業,實現優勢互補、抱團發展。際頭村、芹溪村村集體經營性收入突破50萬元。”陳建福說。
去年,周寧縣采取自愿認領和組織安排相結合的方式,共計784人認領跨村跨鄉服務項目234個、幫助解決問題649個。
為充分發揮下派力量作用,周寧縣通過完善激勵保障機制,推動形成能者上、優者獎、庸者下、劣者汰的正確導向,縣財政統籌600多萬元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作為基礎保障,支持下派干部開展鄉村振興工作,激發下派干部干事創業熱情。
此外,周寧縣每年在下派干部中開展“一先兩佳”評選工作,并給予一定工作經費獎勵或在參加年度考核、職稱聘用等方面予以傾斜。同時,牢固樹立干部在一線提拔使用的鮮明導向,去年以來,該縣在鄉村振興一線提拔重用干部53名,占提任干部29.78%。
“我們計劃擴大服務隊伍,將人才隊伍由體制內向體制外延伸,積極利用鄉賢、企業家等社會群體力量,探索創新‘鄉村振興特聘指導員’模式,助力鄉村振興。”詹元炳說。(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
責任編輯:趙睿
- 周寧探索創新“碳匯+”等生態價值轉化路徑2023-04-10
- 省長趙龍在寧德周寧、柘榮調研2023-03-29
- 市場監管總局:去年幫扶企業超過5.45萬家2023-03-28
- 周寧:把自然稟賦劣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2023-03-28
- 周寧:敬老攝影百村行 為山村老人定格“最美笑容”2023-03-22
- 全省首單由縣級財政買單的“惠農寶”保單落地周寧2023-03-04
- 福建省人社廳出臺強化脫貧人口穩崗就業幫扶六條措施2023-03-01
- 周寧:“四好農村路”鋪就新坦途 偏遠窮困小山村變“明星村”2023-02-06
- 周寧:垃圾分類“分”出文明新風尚2022-11-21
- 周寧發放“社會治理+保險”理賠金2022-11-21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首屆全國大黃魚美食烹飪大賽在寧德啟動2023-04-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