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南網6月12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楊遠帆 李文君 李國鑌)連日來,在古田縣城西街道羅峰村的梯田上,村民卷起衣袖、挽起褲腳,打田、拔苗、拉線、插秧……鄰里之間有說有笑,互相幫忙。
村民魏林偉告訴記者,他們家在這兒有3.5畝農田,今年種植的高山品種中浙優8號產量高,米質也好。
今年,農業大縣古田縣糧播面積為28.65萬畝。芒種剛過,古田的中稻播種已進入尾聲。不論是連綿成片的水田,還是高低錯落的梯田,一丘丘嫩綠的秧苗隨風擺動,蘊含著豐收的希望。
育良種用良技,良田孕豐收
今年,古田縣農業農村局大力推廣中浙優8號、野香優676等高檔優質稻品種。這些品種具有穗大粒多、結實率高、抗病性強、米質較優等優點。
據統計,古田縣年度糧食生產目標中,糧播面積為28.65萬畝,總產量為11.22萬噸,米質達部頒二等以上高檔優質稻品種推廣比例達45%。
“我們街道積極開展‘認領一畝田’活動,目前共有290畝良田被認領,同時街道依據政策對開荒達到10畝以上的農戶,每畝給予500元補助;對種糧達到30畝以上的種糧大戶,每畝給予200元補助。”正在陪同農技專家對農戶進行指導的城西街道社區建設服務中心主任林珍表示,有了縣里的扶農穩糧政策扶持,再加上專家們的科學指導和良種良法的支持,村民們種植水稻的收成一年比一年高,大伙的種糧熱情也越來越高。
支部匯聚力量,補助穩民心
鳳都鎮石坑村是傳統的種糧大村,就在前不久,隨著春耕號角吹響,千畝梯田再次煥發出活力。村民們在村黨支部引領下,通過“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方式,采用集中流轉、代耕代種、土地托管等模式,開展治荒穩糧。今年,合作社帶頭種植了200畝玉米、120畝“雙季稻”。
截至目前,石坑村梯田里的水稻插秧工作全部完成,層層疊疊的梯田像萬級銀梯,依著山勢從山腳一直延伸到山頂。
為了穩定廣大農民的種糧信心,古田縣委、縣政府將穩定發展糧食生產的各項措施延續到2024年,提高種植“雙季稻”補助標準,對于種植“雙季稻”的給予每畝補助1000元,并由縣財政出資購買早晚稻種子和育秧盤,無償發放到農民手中,“雙季稻”的余糧由縣糧儲局按照最低保護價進行兜底銷售,對恢復耕地的糧農還給予每畝4000元的補助。
此外,古田縣還將撂荒地開發與“美麗鄉村田園”建設相結合,使“認領一畝田”活動與鄉村旅游相結合,打造集糧食生產、娛樂休閑、農耕體驗于一體的農事活動,減少耕地撂荒。
拓新路勇探索,農田增效忙
針對耕地非糧化問題,古田縣按照積極穩妥、尊重群眾意愿、分類推進的原則,有序展開耕地恢復工作。在杉洋、鶴塘、大橋、吉巷等鄉鎮,推進“光伏菇棚+小微園”工作,建設了477.64畝光伏菇棚,實現“退菌還糧”面積360畝,有效緩解耕地壓力。
同時,當地大力推行輪作套種,并根據古田特色食用菌產業,積極推廣附加值高而且和糧食生產完美結合的食用菌品種。在鳳都鎮小吉村,目前已實驗成功羊肚菌與水稻“菌糧輪作”的模式,“一田雙收”實現稻田效益最大化。
此外,古田縣還積極開展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通過完善耕地質量監測網絡,建立7個耕地質量監測點;開展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將綠肥紫云英種子免費發放給農戶,推廣紫云英綠肥示范項目1.5萬畝;加大推廣商品有機肥示范項目,改善農作物的產量與品質,完成化肥減量增效示范面積1萬畝;大力開展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今年初以來全縣資源化利用畜禽糞污39.87萬噸,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96.35%,45家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設施裝備配套率達100%。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建古田:小銀耳開出“致富花” 奏響鄉村振興曲2023-06-02
- 古田:項目比拼鼓干勁“三比三看”爭一流2023-03-31
- 福見古田·桃源探花——古田際面桃花節開幕2023-03-22
- 古田縣探索季度考核“末位調整”機制 讓“躺平式”干部躺不住2023-03-01
- 古田:推進食用菌產業轉型升級 小銀耳展現大作為2023-02-24
- 省人大代表、莆田市厝頭村黨支部書記詹雪梅:進一步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2023-01-13
- 崔玉英赴古田縣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2022-11-16
- 從“賣一季”變成“賣四季” 古田縣打造田間“保鮮工廠”2022-11-15
- 古田縣:菌菇朵朵,撐起致富之路2022-11-08
- 尹力赴寧德古田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并調研推動鄉村振興發展2022-11-05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福鼎市探索“體育+”模式 為全域生態旅游注入2023-06-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