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鄉創業的周寧“新農人”徐偉正在采摘陽光玫瑰葡萄。
在周寧縣浦源鎮大豐景基地,周東星(右)通過直播向客戶介紹種植的火龍果。
核心提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振興是鄉村振興的基礎”“激勵各類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華、大顯身手,打造一支強大的鄉村振興人才隊伍”。
鄉村振興,關鍵在人。周寧縣地處閩東山區,過去交通閉塞、條件落后,人們紛紛走出“山門”。據統計,全縣21萬人口中有9萬多人常年在上海、江蘇等地經商務工,縣域內鄉村人才匱乏、資本短缺、內生動力不足。鄉村振興,動能何在?
“引鳳還巢”是關鍵一招。
近年來,周寧縣探索實踐“鄉賢回歸+鄉村振興”工作模式,通過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帶動資金回流、技術回鄉、智力回哺。一些從“山旮旯”走出的民營企業家、在外游子紛紛回歸家鄉,他們懂技術、懂市場、懂管理,在周寧這片沃土上大力發展茶葉、高山晚熟葡萄、生態養殖等特色產業,成為致富“領頭雁”。
葡萄藤上結“金果”
走進徐萬和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浦源基地,被譽為“葡萄大王”的基地負責人徐偉正忙著指導農戶對葡萄進行控梢,為下一步豐收做準備。
“80后”的徐偉是土生土長的周寧人,畢業后在廣東從事建材生意。2012年,其父在周寧的生豬養殖場因環保問題面臨關停,生豬無法規模化養殖,又影響生態環境。“回鄉看看”的徐偉抱著試一試的態度,流轉了80畝土地,種植巨峰葡萄,自此與生態農業結下不解情緣。
作為“半路出家”的“新農人”,徐偉創業初期缺少經驗,葡萄收成沒有達到預期。徐偉深知,想要種植出好吃高產的葡萄,必須鉆研技術。憑著一股不服輸的“牛勁”,他積極“拜師學藝”,因地制宜,優化種植技術,改良種植條件;探索糧食作物與葡萄套種模式,提高農業資源利用效率;深挖傳統銷售渠道,開拓電商平臺等新興銷售渠道,解決葡萄銷售難問題,終于取得成功。
“一人富,不如一起富。”作為最早一批嘗到葡萄產業“甜頭”的“新農人”,在徐偉的帶動下,周圍大批青年加入“新農人”隊伍,在葡萄種植領域一展拳腳。幾年時間,一些人蓋了新房、買了小車,曾經的荒山隨之成了綠色“聚寶盆”。
“我一開始試種了10畝,第二年福安客商到村里收購葡萄。村民看我抱著十幾萬元現金回家,都開始準備種葡萄。”第一批跟著徐偉種葡萄的徐守坤說。
2014年,周寧縣葡萄種植面積達6000多畝,種植人數達600多人。2015年,周寧葡萄種植面積已超萬畝規模,還出口到韓國、日本。
但隨著葡萄種植愈發紅火,徐偉發現,想要走俏市場,就要讓“晚熟更晚”。他給葡萄套上綠袋,通過調節光合作用,巧打時間差,給葡萄帶來了不一樣的“身價”。
2019年,徐偉開始試水電商,進軍“社區團購”新賽道,通過更加豐富的線上線下銷售渠道,將周寧高山晚熟葡萄送到更多市民家中。
徐偉膽子大,想法也多。2022年,他投入1265萬元,在浦源鎮建設現代化葡萄產業孵化基地,并嘗試種植新品種“烈焰紅唇”。“這個品種不好種,對技術、管理等要求很高,但價格優勢明顯。”徐偉表示,今年他種植了51畝“烈焰紅唇”,畝產值約10萬元。
從葡萄種植到管理,再到采摘銷售,如今,徐偉在周寧建立了17個高標準葡萄基地、2000平方米的葡萄產后商品化處理中心,葡萄自營年均產量達650噸,收購農戶葡萄1500噸,年均銷售額達2700萬元。
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在周寧第一批返鄉發展葡萄產業的“新農人”帶領下,周寧縣高山晚熟葡萄產業蓬勃發展,效益顯著。
從事電商直播行業的凌明禹在政府牽線搭橋下回鄉種植“陽光玫瑰”,種植面積超過百畝;在外從事五金建材生意的徐守臻返鄉成立淳興種養合作社,發展高山晚熟葡萄近500畝、陽光玫瑰葡萄100多畝,產品供不應求……截至目前,周寧縣高山晚熟葡萄種植面積超過6000畝,產值1億多元,成為農戶致富的“金果”。
熱帶水果“定居”山城
每當夜幕降臨,周寧縣浦源鎮大豐景基地內數百盞燈陸續亮起,整個基地一片星星點點,遠遠望去,甚是美麗。這并不是一場燈光秀,而是通過燈光誘導調節火龍果生長周期的新技術,同時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果實品質。
火龍果是熱帶水果,如何克服“水土不服”問題,在海拔800多米的周寧“定居”?
2018年,有著4年種植食用菌經驗的周東星經臺灣好友介紹,發現了種植火龍果的商機。買苗、平整土地、搭棚……周東星說干就干,第一批建起兩個大棚,引進1萬株火龍果苗,開始了試種。
在周寧種熱帶水果,要攻克海拔限制。“冬天周寧溫度低,不利于火龍果生長。我們根據溫度光照,對臺灣的種植技術進行改良,給大棚覆膜、鋪毛毯,做足保溫措施。同時通過人工光源對火龍果花進行‘催花補光’,使火龍果在山城扎根。”周東星說。
由于不懂種植技術,第一年周東星就栽了個“大跟頭”,200多株果苗遭受霜凍天氣“摧殘”。
為攻破技術難關,他上網查閱大量資料、向同行請教學習,對原有的保暖裝備進行改造提升,采用三層大棚膜保護,同時,在棚內安裝160個取暖燈、補光燈,地面鋪滿稻草,保證棚內溫度基本維持在6℃左右。
經過一年多“馴化”,火龍果成功掛果,順利攻克熱帶水果在高海拔地區的種植難題。“我們的火龍果一年能結3至4茬,畝產能達到2500至3750公斤,采摘期從當年8月一直持續到春節前后。由于周寧晝夜溫差大,果肉甜度口感更佳。”周東星說,第一茬果實大豐收,給他增添了不少信心。試種取得成功后,他乘勝追擊,2020年,他將火龍果種植規模擴大到10畝,年產值超過50萬元。
用時3年,火龍果基地走上正軌。周東星在基地發展起采摘體驗游,試水休閑觀光農業。
以果富農,以果興旅。在周寧,越來越多的“新農人”返鄉發展“林果種植+采摘經濟”,打造一批集種植、休閑觀光、果蔬采摘于一體的生態農業項目,助力鄉村振興。
在周寧縣高盛農民專業合作社藍莓種植基地,一粒粒顆粒飽滿、色澤純正的藍莓掛在枝頭,吸引了不少游客旅游觀光,體驗鄉村休閑采摘游的樂趣。
“今年是我返鄉種植藍莓的第十個年頭,經過多年培育,果園已達豐產期,藍莓年產值近百萬元,產品主要銷往寧德、福州、上海等地。同時,基地內還種植了獼猴桃、水蜜桃、黃桃等特色水果200畝。”該基地負責人鄭彬介紹。
山城周寧一年四季瓜果飄香,游客如織。去年,周寧縣水果種植面積1.69萬畝,產量1.28萬噸,產值1.36億元。
“新農人”各顯神通
“這是一株獨桿的親鸞,花形像五角星……”在“天藍藍花之鄉”抖音直播間,通過公司團隊直播帶貨,返鄉創業的王永光讓大山深處的杜鵑花走俏全國。
“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2012年,在廣西工作的王永光,積極響應周寧縣“回歸工程”號召,回鄉種植以盆景、園林類為主的高觀賞價值花卉,走上了高山花路。
“家鄉的環境適合杜鵑花生長,周寧縣出臺一系列‘含金又含情’的舉措,從土地利用、資金獎補、項目安排等方面為返鄉創業者量身定制一攬子扶持方案,堅定了我留在家鄉創業的決心。”王永光說。
選種、育種、嫁接……10多年來,王永光不斷摸索,引進先進技術,在造型設計、高壓繁殖、產品銷售等方面進行研究,逐漸將一個占地不足10畝的基地,發展成為一家集制土、育苗、造型、銷售、工程綠化于一體的寧德市龍頭企業,培育了上百個杜鵑花品種,自己也從一個種花的“門外漢”升級為“優等生”。
王永光采取“線上直播+線下產業”發展模式,把手機作為“新農具”,不再滿足于等客商上門收購,讓產品在“云端”出道。2020年開播至今,公司團隊已經進行了400多場直播,線上銷售額超過2000萬元。
為了反哺家鄉,壯大村集體經濟,王永光還與泗橋鄉坂坑村結對共建,村集體以資金入股公司,去年村集體增收15萬元,帶動50戶村民就業增收。
不僅僅是王永光,張裕明、張裕富等在外闖蕩的游子,也紛紛返鄉當起“新農人”,成為遠近有名的花匠。
走進七步鎮后洋村福建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組培室內,工作人員正小心翼翼地進行多肉種苗的培育、篩選,一株株生長在玻璃瓶中的多肉長勢喜人。
2019年,張裕明返鄉創辦福建三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開始了多肉等植物的育種、種植、銷售。
“家鄉的生態環境良好,培育出的多肉品相好、成本低,深受客戶喜愛。”張裕明介紹,公司每年可產優質組培種苗2000多萬株,是閩東地區唯一一家具備植物種苗出口資質的公司。
記者在周寧采訪時,還遇到返鄉創業的“雞司令”何興宇和何孫斌。2017年,何興宇和何孫斌兩兄弟毅然選擇返鄉,在山坳里建蛋雞場,養1萬羽蛋雞,當起了“新農人”。經6年發展,他們的養殖規模已擴大到5萬羽,每日產雞蛋3000公斤。
和這對“雞司令”兄弟一樣,返鄉創業的蘇文達探索“旅游+”,把上海游樂園概念搬回小山村,在茶園上空建設玻璃棧道、高空滑索、叢林穿越等10余個旅游體驗項目,讓周寧縣七步鎮蘇家山村一舉變身“網紅”景點。去年,全村游客量超過30萬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超過2萬元,村集體收入近60萬元。
如今,“新農人”在周寧如同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這些“新農人”的帶領下,周寧遍地花開,多肉、小菊、晚香玉、大花蕙蘭等已然成致富大產業,種植總面積3000畝,全產業鏈總產值近3億元,有效助力生態富民。
說到接下來的規劃,作為“新農人”的王永光干勁十足:“農業產業大有可為,在發展好花卉產業的同時,我們也將為泗橋鄉高山晚熟葡萄、水蜜桃、茶葉等農產品直播‘帶貨’,讓更多農戶共享‘電商福利’。”(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 鄭文敏 湯文娟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2023年南方(周寧)高山馬鈴薯大會開幕2023-05-29
- 周寧縣:推進馬鈴薯產業提檔升級 “小土豆”長成“金蛋蛋”2023-05-26
- 周寧縣“組團式”幫扶 扶出發展大潛能2023-04-21
- 周寧探索創新“碳匯+”等生態價值轉化路徑2023-04-10
- 省長趙龍在寧德周寧、柘榮調研2023-03-29
- 周寧:把自然稟賦劣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2023-03-28
- 周寧:敬老攝影百村行 為山村老人定格“最美笑容”2023-03-22
- 全省首單由縣級財政買單的“惠農寶”保單落地周寧2023-03-04
- 周寧:“四好農村路”鋪就新坦途 偏遠窮困小山村變“明星村”2023-02-06
- 周寧:垃圾分類“分”出文明新風尚2022-11-21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我國最大的深遠海半潛式養殖平臺在福安出廠2023-07-0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