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寧縣禮門鄉陳峭景區,日出云海美景引得游客前來露營游玩。
炎熱七月,周寧縣禮門鄉蝙蝠洞景區游人如織,游客沿溪邊漫步,一路歡聲笑語。
“乘坐竹筏到蝙蝠洞,就像是來到一個新世界,風景真是太美了。”來自南平的游客劉藝一邊拍照一邊說。
入夏以來,禮門鄉秀美的自然風光和涼爽的氣候,吸引數萬名來自漳州、南平、福州等地的游客前來避暑游玩。
作為周寧縣首個國家級生態鄉鎮,禮門鄉主動融入爭創“國家全域生態旅游示范縣”工作大局,依托轄區自然風光、傳統古村落,大力發展鄉村游,以鄉情引鄉賢,積極倡導鄉賢返鄉創業。
藏在深山人未識
“這里不僅風景秀美,也是夏日避暑好去處。”11日,在禮門鄉陳峭景區,來自漳州的游客蔡燁瑜告訴記者,陳峭就像深閨里的“世外桃源”。
陳峭村山巒疊翠,云蒸霞蔚,風景優美,可看日出、觀云海、聽松濤鳥鳴、賞古村清韻。然而,早些年,陳峭村卻是另外一番景象。
“以前進出村子只有一條狹窄崎嶇的路,年輕人都想外出打工,或在城里買房,不愿意回來。”說起村里的舊貌,禮門鄉陳峭村黨支部書記陳妙皇記憶猶新,那時候近千人的村落只剩下百名婦孺老幼留守,村落日趨衰敗,房屋破損,村道荒廢,逐漸變成了“空心村”。
在禮門鄉,面臨困境的不只是陳峭村。
禮門鄉平均海拔988米,森林覆蓋率76%,有享“八閩首景”之譽的滴水巖、鬼斧神工之奇的蝙蝠洞、如擎天之柱的玉筆峰。
盡管域內旅游資源豐富,禮門鄉卻飽受交通不便、旅游基礎設施落后、旅游產品不豐富等多重因素影響,難以聚集人氣,鄉村旅游發展不溫不火。
“上一次來滴水巖、蝙蝠洞景區想上廁所都難,景區里的指示標志和信息牌也很少。”來自福安的摩旅愛好者邱杰說,2015年,從福安一路騎行至滴水巖景區,不完善的基礎設施給他留下深刻印象。
“過去,禮門鄉旅游依賴自然景觀資源、古民居古建筑吸引游客,但景點觀賞停留時間短,基礎設施不完善,外地游客大多都是上午來下午走。”禮門鄉鄉長劉少燕坦言,很長一段時間,禮門鄉旅游發展難以提升。
串珠成鏈煥生機
“以前,從縣城到禮門都是山路十八彎,現在道路四通八達,游客來也比較方便,生意越變越好。”禮門鄉姐妹飯店老板何文清笑著說。
沒有優質便捷的道路,難以發展鄉村旅游。近年來,禮門鄉以改善交通為突破口,先后投資8000萬元建成12.3公里禮門至陳峭旅游公路,新建大碑村、仕本村公路6.5公里,完成調后線山頭至后垅段、際油線油灣段路面修復工程和調后線公路工程調羹際至山頭段一期建設,持續推進全鄉旅游道路建設,逐步完善交通路網建設。
“全鄉17個行政村全部實現了道路硬化,各村村道縱橫交錯,鄉村由此串珠成鏈,打通了鄉村旅游的‘最后一公里’。”劉少燕說。
隨著交通路網逐漸完善,禮門鄉旅游事業發展煥發生機。禮門鄉積極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把點扮靚、把線做美,串珠成鏈、連片推進。圍繞“文旅康養生態小鎮”主題,當地創建貢川村—仕本村—禮門村—常源村精品旅游線路,打造美麗田園、傳統古村落;圍繞“農、俗、情、趣、真”主題,深入挖掘鄉土民俗文化,舉辦旅游文化節、攝影展、民俗節慶等活動……禮門鄉努力把“藏在深閨”的旅游資源轉化為鄉村旅游“新活力”。
此外,禮門鄉還逐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和旅游公廁、停車場、健身步道、金牌書屋等設施,提升村莊形象與功能。
旅游基礎設施、交通路網等不斷完善,讓禮門鄉旅游風生水起。去年,禮門鄉游客數量超過17萬人次,旅游收入達340萬余元,旅游從業人員人均可支配收入27000元。
返鄉創業富鄉親
“我是從陳峭走出來的,這里的一草一木,鄉里人家,我都有著特殊的情感。”云山古舍民宿老板陳孫壯說,此前,他一直在外地打工,看到陳峭的發展前景,決定返鄉打造民宿。
如今,旅游“火”了,陳峭景區“顏值”更高了,年輕村民逐漸回歸。
陳峭村陳氏五兄弟等鄉賢和村民出資8000多萬元,注冊成立周寧陳峭旅游開發有限公司,修葺民居,建游客集散中心、濱水棧道;陳建興從上海返鄉,建設深山云舍民宿,打造陳峭民宿2.0升級版……目前全村發展17家民宿、6家農家樂,住宿收入達113萬多元。
村莊“活”了,名氣越來越響。2015年陳峭成功申報國家AAA級旅游景區,先后獲評中國傳統村落、國家級森林村莊、首批中國鄉村旅游模范村等。
在禮門鄉,像陳孫壯、陳建興一樣返鄉的“城里人”并不少。該鄉充分發揮鄉賢力量,立足山村生態,充分發揮鄉賢各自領域的資源優勢,帶動村民找到致富路子,真正將身邊的“綠水青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
禮門鄉常源村村民黃霞弟也選擇返鄉,創辦農家樂、民宿。“前幾年回來,覺得家鄉變化很大,我想讓更多人看到我的家鄉,所以就有了回來發展的念頭。”黃霞弟說。
“鄉村旅游給禮門鄉帶來實實在在的變化:生態底色更亮,群眾的腰包更鼓,游客更多。未來,我們將持續盤活全鄉旅游資源,以‘旅游+’為引領,帶動產業、文化等多業態融合發展,讓群眾共享旅游發展紅利。”禮門鄉黨委書記黃錦榮說。(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李何穎 鄭文敏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張曉輝:追尋“銀王”足跡 傳承銀礦文化2023-07-11
- 周寧縣:破解農村公路改造瓶頸 “四好公路”帶旺百業發展2023-07-10
- 周寧:引老鄉、回故鄉、建家鄉 返鄉創業雁歸來2023-07-03
- 2023年南方(周寧)高山馬鈴薯大會開幕2023-05-29
- 周寧縣:推進馬鈴薯產業提檔升級 “小土豆”長成“金蛋蛋”2023-05-26
- 周寧縣“組團式”幫扶 扶出發展大潛能2023-04-21
- 周寧探索創新“碳匯+”等生態價值轉化路徑2023-04-10
- 省長趙龍在寧德周寧、柘榮調研2023-03-29
- 周寧:把自然稟賦劣勢轉變為產業發展優勢2023-03-28
- 周寧:敬老攝影百村行 為山村老人定格“最美笑容”2023-03-22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閩江學院地海學院“河小禹”專項雙碳青年行隊2023-07-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