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水患困擾,象地村建設北山棧道景點。
眼下正值柿子成熟季,在福安市康厝畬族鄉梧溪村,村民趁著晴好天氣采摘柿子、制作柿餅;柿子園內,前來拍照打卡的游客絡繹不絕。
“我們村位于穆陽溪邊上,以前一到汛期,柿子園就會被淹,好好的一塊地卻用不起來。”梧溪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黃澤明感慨道,防洪堤景觀工程落地后,柿子園不再受洪水之苦,村民不僅在其中套種茶葉,還因勢利導,將其打造成打卡點。
從水患之村到網紅打卡地,蝶變的不僅是梧溪村。隨著省水利廳掛鉤幫扶工作在康厝畬族鄉全面鋪開,60多個水利項目陸續落地,18個沿溪而建的村莊告別水患困擾,并立足生態優勢,因地制宜發展起特色農業產業、做足鄉村旅游文章,讓綠水青山釋放的生態效益不斷潤澤畬鄉。
曾經談水色變
走進康厝畬族鄉渡頭村,曾經裸露的溪邊村道已經豎起一道堅固的防洪堤壩,記者見到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陳進鋒時,他正在生態防洪堤上巡查。2017年以來,當地建成防洪堤530米,成功解決了困擾全村已久的水患問題。
據了解,渡頭村位于穆陽溪南岸,舊時福安通往周寧、建寧府官道上的青草渡便設在該村,便利的水系不僅造就了渡頭村早期的繁盛,也為該村農業灌溉提供了豐富的水源。
因水而盛的渡頭村卻也因水受困。“我們村有80多年歷史是空白的,因為洪水困擾,全村舉家搬遷。”村委會副主任陳雄告訴記者,舊時村里沒有防洪設施,穆陽溪與村主干道間僅有一段10來米長的坡緩沖,一到汛期,河水就會漫過村道,全村曾3次被洪水淹沒。
談起舊時洪澇災害,村民陳德金感慨不已。“你看,我們村沿溪的這排老房子,地面以上都用石頭壘起2米多高,就是為了防止洪水沖刷造成房屋坍塌。”陳德金指著一座老房子介紹道,每年8月底,天空烏云密布時,他們就要提前動起來,“怕晚上洪水突然上漲來不及撤離,老人和小孩會先到半山腰的祠堂內避險。”
“村干部的精力都用在抗洪救災上,哪還有心思謀發展?”陳雄坦言。
康厝地處福安西南部,穆陽溪、八浦溪、東山小流域等貫穿其間,水系發達。多年來,由于水利設施不完善,該鄉分布在沿溪河畔的18個建制村飽受水災之苦。
幫扶興修水利
國慶假期剛過,東山村村委會副主任鐘新喜就“鉚”在工地上,緊盯防洪堤加固工程。“村里農業增收、村容村貌大變樣,防洪堤作用可不小。”
東山村沿溪而建,地勢低洼,常遭水患,鐘新喜手機里一直保留著村里農田被洪災沖毀的一段視頻。“那場景幾乎就是一片汪洋,田地屢遭雨水浸泡,水稻收成怎么會好?”鐘新喜感嘆道。
2016年,村里修建了防洪堤及人行步道近千米,后來乘勢修起環村步道和綠化工程,沿著堤還建了畬族文化長廊和民俗歌舞臺。
“黨的政策到畬村,掛鉤幫扶興水利;五業興旺山哈樂,幸福畬歌頌黨恩,頌黨恩。”東山村至今仍保留著每年舉辦畬歌會的傳統,鐘新喜向記者展示了一首畬歌會上必唱的曲目,“我們村的畬歌會在十里八鄉是最熱鬧的,防洪堤建起后,村民將感激之情編入畬歌,代代傳唱。”
補短板、除水害、興水利。從2006年掛鉤幫扶康厝畬族鄉以來,省水利廳從畬鄉群眾最迫切、最關心的水患問題入手,以資金、項目、技術等為突破口,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防洪護岸項目40多個,長度累計超2.2萬米。
“水患不除,鄉里農業產業得不到發展,村民增收、鄉村振興更無從談起。”康厝畬族鄉鄉長雷金梅表示。
穆陽溪沿岸的南洋村,過去也常遭水患困擾。該村沿岸防洪堤修建于上世紀50年代,由于河道淤積,河床抬升,防洪壓力增大。修復損毀堤壩成為村民的急切期盼,南洋村黨支部原書記陳安松說起往事心懷感恩:“2011年,省水利廳幫村里重修1公里多長的防洪堤,2014年又撥款幫助加高堤壩,讓我們躲過了2015年臺風引發的大洪水。”
收獲生態紅利
眼下,象地村內旅游配套設施建設如火如荼推進。“現在好了,沿河兩岸有了穩固的堤壩,群眾安全度汛有了保障,我們也有精力謀劃村里旅游產業發展。”村黨支部書記鄭寶容介紹。
象地村位于康厝畬族鄉與周寧縣交界處,山清水秀,有龍井峽谷、百丈瀑布等景觀。距村口幾百米處百丈瀑布邊,一條棧道自下而上直通山頂,將山中各景點串聯。“這條棧道叫北山棧道,由村里鄉賢出資搭建而成。”鄭寶容介紹說,2020年1月,臨近春節,在外鄉賢紛紛回鄉,村委會召集鄉賢商討象地村發展規劃問題。會上,大家明確了發展鄉村旅游的路子,并將北山棧道項目建設作為突破口,與會70多名鄉賢當場認捐20多萬元。
“村民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僅用半年,130米長的棧道就建成了,象地龍井也成了熱門打卡地。”鄭寶容介紹,圍繞旅游發展,村里開展八浦溪河道清理和房屋立面整治,并打造了象地大橋、龍鱗壩等景點,吸引游客。
對象地村的旅游發展,村民蘇愛容有著最直觀的感受。“大巴車來了一輛又一輛,多的時候,停車場都不夠用。”2018年,看準村里旅游業發展的機遇,她在家門口開起了食雜店,“游客多的時候,一天營業額能有2000多元。”
青山連綿,碧水潺潺。象地村防洪堤壩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紅色大字格外醒目。“旅游設施跟得上,象地村的發展前景不比其他村遜色。”告別水患困擾,鄭寶容對村里的發展信心滿滿。
水利興,則百業興。隨著一個個水利項目落地生根,康厝畬族鄉“一村一品”范圍與成效不斷擴大,洋溪小種花生、長潭芙蓉李、高臺生姜等特色農業產業蓬勃發展;一些村莊以水利項目建設為契機,抓緊謀劃鄉村旅游,走上了觀光農業、休閑農業路子,梧溪村、蘇坂村、高臺村等被列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試點。
變水患為水利,變憂慮為優勢,在康厝畬族鄉,越來越多的村莊收獲生態紅利。“我們將堅持守住綠水青山底色,做好水文章,激發畬鄉發展新活力。”康厝畬族鄉黨委書記謝文樹說。(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陳雅芳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傳承弘揚“四下基層” 助力民族鄉村振興發展——2023年第21期“同心·半月座談”在福安舉行2023-10-31
- 福安舉辦“書記市長益企茶話日”2023-10-23
- 福安:打通技術服務鄉村和校園科普“最后一公里”2023-10-09
- 福安舉辦第六屆松羅晚熟葡萄文化旅游節2023-09-15
- 福安:“茶桌協商”破解茶園辦證融資難題2023-09-06
- 福安市構建“寶塔型”鄉村人才服務鏈2023-09-06
- 福安按摩器產業如何進一步發展壯大?2023-08-22
- “總裝”驅動,電動船舶駛向新藍海2023-08-18
- 福安:一杯涼茶沁人心 他們已堅持了15個年頭2023-08-03
- 百里竹海筍飄香 福安舉辦綠竹筍文化旅游節2023-07-17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連接“最后一公里” ,寧德北湖濱路延伸段道2023-11-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