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全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27日在東山縣舉行。會議總結我省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實施“千村示范引領、萬村共富共美”工程的做法成效,部署今年工作,進一步增強社會各界投身鄉村振興的使命感和責任感。
近年來,我省各地統籌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鄉村全面振興,走出具有福建特色的鄉村振興之路。本報今起開設“統籌城鄉融合發展 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欄目,報道各地各部門的創新舉措、典型做法和實踐成效,敬請關注。
初夏,記者走進被譽為“中國銀耳第一村”的古田縣吉巷鄉坂中村,青山綠水間,菇棚林立,蔚藍色的光伏面板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菇棚內,菌香四溢,菌棒上綻放著朵朵“銀花”。
27日舉行的全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現場會強調,要做好“土特產”文章,抓好一二三產業融合,建好“海上糧倉”,精準培育鄉村富民特色產業。通過光伏與食用菌種植的巧妙結合,坂中村進一步把食用菌特色產業做強做優。
坂中村靠山面湖,是典型的庫區移民村。如今九成以上的村民從事銀耳生產,年產銀耳超過2000萬袋。近年來,坂中村積極探索菇棚“光伏+”模式,棚上發電棚下種菇,實現多業態共同發展,走出了“綠色能源+生態種植”的新路子。
2022年,吉巷鄉引進古田縣翠屏湖能源投資有限公司,在坂中村官洋自然村建設了占地1.6萬平方米的光伏菇棚基地,并于去年4月投產。“菇農通過管理菇棚,年純利潤可達20萬元以上,村集體通過土地租金分成實現增收,光伏企業則通過發電獲得可觀收益。這種多贏的局面讓我們對未來充滿信心。”坂中村黨支部書記高益清說,棚上發“綠色電”,棚下種“品質菇”,一舉多贏。
“我們堅持聯農帶農,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古田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鄉村振興局局長鄭通書告訴記者,“古田縣涉農貸款50%用于食用菌產業,農民現金收入60%來自食用菌產業,農業人口中70%家庭從事食用菌產供銷,農業總產值80%來自食用菌產業。光伏菇棚推動綠色發展,目前全縣已完成8個光伏菇棚基地建設并順利并網發電。”
以菌立縣,古田縣堅持走好食用菌開發路子,在加大科技創新、數字賦能和品牌建設力度的同時,推行“縣域工廠化”模式,通過“一園多點”布局、設施化栽培與工廠化生產結合、“買全球賣全球”策略,成功打造以食用菌產業為核心的現代農業產業鏈。
“我們通過政策扶持、產業集聚、項目驅動、培訓指導等一系列措施,持續增強食用菌產業對鄉村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鄭通書說,食用菌產業已成為當地推動鄉村振興、促進農民富裕的特色產業、支柱產業。2023年,古田縣食用菌總產量92萬噸,全產業鏈總產值255億元,其中銀耳產量占全國90%以上。
“一朵銀花”,讓坂中村從一個默默無聞的移民小村,蛻變為遠近聞名的食用菌生產專業村,鄉村旅游隨之風生水起。如今的坂中村,新居依山傍水,村道整潔有序,村莊面貌煥然一新。曾經的移民安置房被整修成“移民記憶館”。位于村中的“四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主題館成為省委黨校、省行政學院的現場教學點,吸引了許多學員和游客前來參觀學習。
一業興帶來百業旺。“我們將下大力氣推動食用菌產業提質增效,因地制宜打造特色鄉鎮、特色村,扶持培育一批名特優新農產品和‘福農優品’。同時,推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積極籌備世界銀耳大會,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鄭通書說。(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盧榕華 魏紹華)
責任編輯:趙睿
- 古田縣泮洋鄉:老有頤養,農村老人不孤獨2024-05-15
- 古田縣偏遠農村供水保障應急工程按期完工2024-02-06
- 銀花玉蓮綻舌尖 寧德古田銀耳宴亮相榕城2024-01-22
- 南開大學與古田縣共建“中國式現代化鄉村工作站”2024-01-08
- “又美又甜 快來古田”杉洋文武古鎮鄉村振興成果展舉行2023-12-19
- 古田縣:“小巷管家”,社區自治有心人2023-12-18
- 古田縣庫區移民闖出一條重振家園的復興之路2023-11-22
- 寧德古田:打造“古田服務”升級版 全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2023-10-10
- 古田舉行重點產業招商引資對接會2023-10-07
- 福建古田:秋日茶園風光美2023-09-05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寧德蕉城水產企業出口忙2024-05-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