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來一場別具風情的周寧鄉村之旅,成為不少游客的選擇。
鄉村要發展,環境是底色。近年來,周寧縣扎實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晉級提升行動,全域規劃、因地制宜,農村面貌煥然一新。
美麗鄉村共建設
傍晚,周寧縣泗橋鄉坂坑村,保潔員陳明清騎著電動三輪車,挨家挨戶回收分類好的濕垃圾。
陳明清在村里當了8年保潔員。“以前,村里雞舍散亂、污水橫流,大家有了垃圾順手一丟,被風刮得到處都是。”陳明清說。
改變源于2017年。那一年,坂坑村以美麗鄉村建設為契機,實施治水改廁、房屋外立面改造、主街道改造提升、強電下地、拆除亂搭亂建等項目。
“環境改起來容易,難的是群眾觀念的轉變。”坂坑村黨支部書記宋玉春說。
如何讓村民從“一旁看”轉向“一起干”?“我們建立‘十五三一’聯戶幫帶機制,充分發揮黨員帶頭模范作用,以街道、巷道為天然界限設立網格,探索‘主干連片、黨員聯戶、環衛網格化’管理模式,按月評分,分發獎勵,鞏固治理成果。”宋玉春介紹。
2019年,坂坑村試水采用“戶分類、村收集、濕垃圾生態處理、干垃圾回收清運”的垃圾分類治理模式。2020年7月,以坂坑村為試點總結提煉出的“泗橋鄉農村廁所糞污處理及資源化利用”典型模式被農業農村部、衛生健康委、生態環境部等國家三部委確立為典型范例并向全國推廣。
李墩鎮際頭村清淤擴道、拆除違建、植樹種草,實施雨污分流建設;禮門鄉常源村積極推進河道整治、古村落保護提升等工程……宜居鄉村畫卷在周寧大地漸次鋪開。
“方寸閑地”亦增收
在周寧縣浦源鎮溪坪村,村民劉陳根正忙著打理盆栽。“以前院子里都是些雜草,現在我們種上花花草草,不僅美觀,還有了額外的收入。”劉陳根說。
在溪坪村,像劉陳根這樣依托庭院發展產業的人不在少數。去年以來,該村把美麗庭院作為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質量的重要抓手,通過“庭院+”發展模式,將多肉種植、多肉銷售、休閑餐飲等與“美麗庭院”創建工作相融合,讓農村“方寸閑地”增綠又增收。
“今年,我們還清理出村里房前屋后11塊閑置土地,種植蒜苗、辣椒、玉米等經濟作物,讓‘庭院經濟’朝更多元化的方向發展。”溪坪村黨支部書記鄭怡馨說。
近年來,周寧縣在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基礎上,按照“小規模、大群體,小成本、大思路”的模式,引導群眾以家庭為陣地、庭院為載體,利用農村家庭院落及周圍閑散土地、空閑資源發展庭院經濟,通過培育示范戶,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實現“一戶美”帶動“一片美”,“一片美”推動“全村美”的濃厚氛圍。
截至目前,周寧縣共建成美麗庭院1420戶,打造了浦源、后洋等16個庭院經濟精品示范村,“花鯉小鎮—溪坪—紫云”“七彩后洋—八蒲—蘇家山”等4條示范長廊,帶動全縣文旅康養、高山冷涼花卉等產業蓬勃發展,各類庭院業態年產值超過1.2億元。
“環境美”帶來“產業興”
鄉村美起來了,迎來了一批批慕名而來的游客。
看山蒼翠、望水澄碧、進村如畫……徜徉在泗橋鄉溪口村,處處鄉韻悠悠。
“這里空氣好,天氣涼爽,景色優美,心情也跟著暢快。”來自福安的游客李玉淳說道。
從改善村莊環境入手,溪口村清淤疏浚,大力美化、綠化、亮化全村,全面提升人居環境。
溪口村還對生態林、梯田、溪坪沙灘進行合理規劃和開發,修建休閑廣場、燒烤娛樂區、淺水踩踏區、露營區等,把閑置房屋升級為民宿。“環境好了,每到節假日,村里到處都是游客。”在家門口當起老板的村民胡通花說。
無獨有偶,走進七步鎮蘇家山村,有機茶園布滿青山,高空玻璃棧道、高空蹦極、叢林穿越等體驗項目驚險刺激。過去蘇家山村交通不便、人口外流。而今,現代化新農村美景、多樣的特色旅游項目、茶旅融合發展模式讓蘇家山村遠近聞名,短短幾年間,接待游客量超過百萬人次。
利用“高顏值”提高“人流量”,使周寧旅游呈現出從零星發展到集群擴張的喜人態勢。今年一季度,周寧縣共接待旅游人數117.01萬人次、同比增長24.6%,旅游消費9.43億元、同比增長42.2%。(本報記者 單志強 通訊員 魏知秋)
責任編輯:趙睿
- 周寧: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增強經濟發展后勁2019-06-17
- 寧德周寧縣保障房公開搖號 154戶家庭喜圓安居夢2018-08-23
- 寧德周寧23歲男生獲得“世界特級記憶大師”稱號2018-03-23
- 周寧縣扎實開展農產品抽檢工作2016-12-23
- 周寧推進農村衛生改廁工作2016-12-16
- 周寧縣檢察院:推動相關部門整治非法采砂2016-08-25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閩東銀器制作技藝:民族文化交融鍛造出新的魅2024-07-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