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下岐村連家船民新居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下岐村連家船民新居 福建日報記者 林熙 攝

      東南網9月19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夢婕 張輝 段金柱)“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捕來魚蝦換糠菜,上漏下漏度時光。”過去,在福建沿江沿海一帶,生活著一群特殊的窮困群體——船就是家、家就是船的連家船民。

      被稱為“閩東連家船民上岸第一村”的福安市下白石鎮下岐村就是如此。村民世代漂泊江海,過著無根浮萍般的生活。對上岸定居、體面生活的渴望,如大旱之望云霓。

      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曾于1998年、2000年兩次到下岐村調研,關心連家船民疾苦,推動他們整體搬遷上岸定居、脫貧致富,“我們不僅使他們搬上來、住下來,還要讓他們富起來,真正安居樂業過上好日子”。

      如今,26年過去,下岐村曾經的連家船民已在岸上生活繁衍了三代人。他們落地生根,尋找機會,努力給子女更好的教育,日子漸漸紅火,甚至擁有了做夢的自由。

      “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三代人的崢嶸歲月,折射的是新中國成立75年來艱苦奮斗、鑄就幸福的歷程。

      第一代:岸上的機會

      盛夏的下岐村,被藍色的天空和大海擁抱。海風吹過一條悠長的黃色巷弄,盡頭便是江五全的家。這是一座四層樓的小洋房,一二層江五全以每月1000元的價格租給村里,被改做民宿使用,三四層用于自住。超大的落地窗外,芭蕉樹綠葉舒展,漁船搖蕩……這一座岸上的房子,承載了江五全家幾代人的期盼。

      1974年,江五全出生在自家漁船。江家6個兄弟姐妹以及父母共計8口人,就擠在一艘小小的船上。船艙是臥室和廚房,船尾掛著個無底的篾兜,便是廁所。江五全記得,自己從小到大好幾次上廁所時,一不留神就從船上掉了下去。船民都會給自家孩子拴上繩子,落水后還能找得到。遙望岸上的燈火,江五全常想著有朝一日,自己也能過上那樣安定的日子。

      1998年,隨著“造福工程”的推進,江五全多年的夢想終于成真。在各級黨委政府的關心扶持下,下岐村共投入資金700多萬元,興建了2個漁民新村和6個漁民安置點,建房339棟。對上岸船民每人給予建房補助1300元,余下建房款由工程隊墊付、村“兩委”擔保,允許船民在未來幾年內陸續將房款還清。至1999年,下岐村511戶漁民2310人順利搬遷上岸。

      結束船上生活,江五全在岸上第一次有了家。一家人搬進40平方米的小屋,屋子預留了衛生間和加層樓梯位,液化氣灶等均為政府組織捐贈的生活物品。

      上岸,不僅意味著生活的穩定,更帶來海上所沒有的機會。雙腳踩在土地上,便有各種本事可以學。江五全先是跟人學養蟶。2002年,他用賺到的錢給自家小屋加蓋了一層。此后每隔兩三年,他就又加蓋一層,逐漸成了現在四層樓的小洋房。2003年,他去附近的船廠學造船,到2010年,一天的工資已有200多元。這是江五全以前不敢想象的,剛搬上岸時,他兜里的錢還不到20元。

      如今,寧德時代、上汽集團等相繼環三都澳落子,形成了鋰電新能源、不銹鋼新材料、新能源汽車、銅材料等四大主導產業,下岐村民大多就近就業。江五全的兒子從福州一家技術學校畢業后,去年也回到寧德,在一家模具廠上班,周末半小時車程就能回家。

      江五全的家依然離海很近,所不同的是,這座海邊小屋讓一家人心安。出了家門,只要肯打拼,遍地是機會。

      第二代:教育的價值

      因為窮,以前連家船民只能勉強糊口,無力顧及子女教育,始終走不出貧窮的怪圈。第一代上岸的船民大多沒上過學,上岸后,沒文化的短板一下凸顯出來。對于下一代的教育,他們往往極盡所能地投入。他們知道,教育是阻斷貧困代際傳播的重要途徑。

      從小在連家船上長大、沒上過一天學的江成財終于在而立之年搬上了岸。他靠著一股韌勁掌握了海蟶養殖技術,在村“兩委”的擔保下,成功貸到5萬元創業資金,開始養殖海蟶。一年下來,個人收入約7萬元,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2005年,江成財又用養蟶賺到的錢成立了建筑工程隊,帶領10多名連家船民走南闖北承接樁基工程。

      商機擺在眼前。可由于不識字、不懂法,江成財看合同如讀天書,急得火燒眉毛。他每月花6000元請了個大學生來幫忙。起初還算順利,但接連的小矛盾讓事情變得磕磕絆絆:大學生只要鬧脾氣撂挑子,整個工程隊就得跟著傻眼。江成財深受沒文化的困擾,只得請兒子來幫忙。初三剛畢業,兒子就回了家,靠自學法律、財務等知識,十幾歲開始幫江成財看合同、談生意。如今,江成財把80多人的工程隊交給兒子管理,自己則在家附近和親友共同投資海產養殖。

      也許是出于讓兒子輟學幫忙打理生意的愧疚,江成財對孫子的學業特別上心。去年,他主動擔起接送孫子上下學的任務。

      “我常跟孫子說,爺爺沒讀過書,吃了不少虧,所以很羨慕你,你一定要好好努力。”江成財的期待成了孫子讀書的重要動力,中考總分比模擬考提高了100多分,如愿考上了福安三中。江成財相信,兩年后,孫子一定會和下岐村走出的300多名大學生一樣,跨進大學的校門。

      第三代:做夢的自由

      經過兩代人腳踏實地的奮斗,連家船民在岸上的生活日漸穩定、紅火,村民人均純收入從搬遷上岸前的不足1000元增長到2023年的32788元。他們的第三代已脫離貧困,大多不用再為生計疲于奔命,擁有了更多做夢的自由,甚至成為各種新興產業的弄潮兒。

      “95后”江建斌是在岸上出生的。他的爸爸上岸后開始養殖黃花魚,一年養殖近百萬尾,全家日子過得不錯。盡管生長在鄉村,但江建斌很早就用上了電腦和手機,大學畢業后在廈門從事電商工作。2021年,時任下岐村黨支部書記鄭月娥找到江建斌,力邀他返鄉創業,帶動村里的海鮮網絡銷售。

      隨著互聯網經濟發展,傳統線下海鮮銷售模式已不能滿足多元市場和客戶的需求,更多消費者選擇便捷的電商購買海鮮,“線上+線下”已成為海鮮銷售的新常態。江建斌是連家船民的后代,對于家鄉海鮮銷售模式的轉型,他感到自己肩頭上擔有一份責任,于是決定返鄉,成為村里從事海鮮電商銷售的第一人。

      幾年下來,江建斌通過網絡直播等形式,把下岐村的蝦干、大黃魚等特色海鮮產品銷到全國各地,年銷售額30多萬元。“目前下岐村的電商只有我一家,還沒形成規模效應,快遞成本比較高。我希望能拋磚引玉,帶動更多人來下岐村做電商,慢慢把這個產業做大做強。”江建斌說。

      讓江建斌想不到的是,這幾年,家鄉還迎來了湯加、老撾等世界各國的政要前來調研。去年,贊比亞共和國總統哈凱恩德·希奇萊馬在參訪后表示:“聽完連家船民圓夢的故事,我們有責任為贊比亞人民創造類似的故事。”

      圓夢,這兩個字對于早年的連家船民來說顯得過于奢侈。受困于物資的匱乏和生活的窘迫,他們常常不得已放棄夢想,甚至不敢做夢。上岸后,連家船民一身的干勁終于有了發揮的空間,他們的兒孫輩也有了做夢的自由,給自己和家鄉謀劃一個更加長遠的未來。

      記者手記

      滴水穿石 久久為功

      □福建日報記者 段金柱 張輝 陳夢婕

      回望赤溪村、下岐村的過去,有個共同的底色,那就是“窮苦”。

      “窮”是物質上的。上世紀80年代末依然“五不通”(不通水、電、路、電視信號、通訊),“一條褲子婆媳輪流穿” “一條破船掛破網,祖宗三代共一船”……這些細節都是典型體現。

      “苦”是精神上的。一定程度上,這更為要命。生活的無望,帶來精神上的壓抑苦悶,看不到希望。走出去也到處遭受異樣的眼光,甚至是歧視,比如連家船民就被人嘲諷為“曲蹄”。

      如何改變命運?唯有奮斗!

      展開來說,無非是兩方面的合力:黨和政府的推力及個人自身的努力。

      習近平同志在《為官一場 造福一方》(收錄于《擺脫貧困》一書)一文中說:“領導者的責任,主要是解決‘橋’與‘路’的問題。”“‘橋’,即搭橋,為群眾發展商品生產疏通渠道,架設橋梁。”“‘路’,就是確定本地經濟發展的路子。”

      回溯赤溪、下岐兩個村三四十年的發展史,正是得益于黨和政府的巨大推力,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赤溪村在不同年代修建的3條公路,見證了小山村的滄海桑田;路通之后,又發揮生態優勢,大力發展白茶、旅游等產業,過上好日子。下岐村通過實施造福搬遷、上岸定居工程,讓村民告別了世代漂泊的生活,之后又適應時代發展,大力發展海產養殖、直播電商等產業,逐步實現“搬上來、住下來、富起來”。

      黨和政府的關懷、助推,始終是村子發展、村民致富的堅定依靠和堅實保障。不過,群眾真正過上好日子,僅靠“輸血”遠遠不夠,自身必須具備“造血”能力。這就是習近平同志在福建工作期間大力倡導的“滴水穿石、久久為功”的精神和毅力。

      時隔多年,他再次強調了這一理念。2016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通過人民網與赤溪村村民連線,希望赤溪村再接再厲,在現有取得很好成績的基礎上,自強不息,繼續努力。“扶貧根本還要靠自力更生,還要靠鄉親們內生動力。”

      赤溪、下岐兩個村的變化,也證明了這點。他們并沒有“等靠要”,而是在黨和政府的關懷下奮發作為,滴水穿石,埋頭苦干,才過上了紅火日子。一個細節令記者印象深刻:在赤溪村采訪期間,偶遇央企在村里舉辦集體婚禮。赤溪人感慨道,如果不是村子發展了,遠近聞名了,央企怎么可能到這里辦婚禮?

      “滴水穿石,久久為功,弱鳥先飛,你們做到了。”這是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溪村的肯定和贊許。

      如今,在邁步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上,在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進程中,一個個赤溪村、下岐村又將“更高起點再出發”。但無論如何,只要秉持“滴水穿石,久久為功”,涓涓細流終將匯成大江大河,奔騰向前。

      責任編輯:趙睿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與“泥”相約 樂享創造——閩侯縣實驗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亚洲激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在线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拍拍拍拍拍|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 亚洲欧洲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av在线| 亚洲欧洲日本天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在线| 亚洲av日韩av激情亚洲| 亚洲成在人线av| 国产成人精品日本亚洲| 国产V亚洲V天堂A无码| 亚洲日本va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午夜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无码精品mV在线观看|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丁香五月亚洲综合深深爱| 亚洲人成色777777在线观看| 亚洲毛片αv无线播放一区|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第六区| 亚洲人成77777在线播放网站| 久久青青草原亚洲av无码| 色噜噜AV亚洲色一区二区| 亚洲日韩中文无码久久|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播放 | 亚洲永久网址在线观看| 亚洲人成人网站18禁| 亚洲国产综合AV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成a人在线观看夫| 亚洲AV成人一区二区三区观看 | 国产亚洲精品美女2020久久|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亚洲小说 | 亚洲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久久| 亚洲精品久久久www|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一久久区| 国产亚洲精品精华液| 亚洲精品人成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超清无码专区|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影院亚洲| 亚洲AV噜噜一区二区三区 | mm1313亚洲精品国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