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寧德新聞
      分享

      屏南萬安橋成功修復并通過上級文物部門驗收

      修復后的萬安橋,依舊是那么從容、優雅。

      廊橋,是設有廊屋的橋梁,憑“不費寸釘片鐵,全由榫卯銜接”的技藝建造,擁有“河上架橋,橋上建廊,以廊護橋,橋廊一體”的獨特形式。

      作為我國規模最大、長度最長、拱跨數量最多的木拱廊橋,坐落于屏南縣長橋鎮的萬安橋,不僅是聯結長橋溪兩岸的交通要道,更承載著當地百姓深沉熾烈的鄉愁。

      2022年8月6日晚,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使萬安橋大部分橋體燒毀坍塌;同年11月14日,國家文物局批復同意實施萬安橋修復項目。兩年間,在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萬安橋重獲新生,并通過了上級文物部門的驗收。專家表示,無論是與周邊環境的融合、傳統工藝的傳承,還是管理保護措施的落實,多個方面的評估顯示,萬安橋的修復狀況非常符合文物保護的要求。

      九百年滄桑

      重走萬安橋,沿開間俯瞰,遠方山水與廊橋珠聯璧合,這正是“架木為拱、跨溪成虹”。抬頭仰望,廊屋為四柱九檁穿斗式結構,橋長98.49米,寬4.14米,由152柱37開間構成,東南懸山頂,西北歇山頂,廊柱遍掛楹聯。

      “木拱廊橋是閩浙兩省特有的橋梁建筑,其制作技藝的核心是通過編梁技藝實現力學平衡與跨度延展。有別于最常見的單孔跨廊橋,萬安橋采用五墩六孔的結構形式,是多孔跨廊橋的典范。也正因如此,它才能屹立于寬闊的河床上。”屏南縣非物質文化遺產專家陸則起介紹說。

      正中橋墩嵌入了一座石碑,碑文揭示了萬安橋的始建年份,以及古人捐資建橋的緣由:“弟子江稹舍錢一拾三貫,谷三十二石,結石墩一造,為考妣二親承此良因,又為合家男女及自身乞保平安,元祐五年庚午九月謹題。”不難看出,萬安橋建于北宋元祐五年(1090年),迄今已有900余年歷史。

      盡孝道,護民安——修建之初,萬安橋便被寄予美好寓意。千百年來,這座橋已然融入坊間生活,成為村民記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逢端午,長橋人總要虔誠舉行“走橋”儀式,他們堅信,走過萬安橋的次數越多,日子就越過越紅火。

      2006年,萬安橋作為閩東北廊橋組成部分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并于2012年被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

      不過,身為木橋,萬安橋在歷史上曾多次遭遇臺風、洪水、火災等的侵襲。據記載,它曾于清乾隆七年(1742年)、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三次重建,并于1956年、2016年兩度修復。

      2023年,大火后的萬安橋迎來了第三次修復。此番重擔,落在了屏南縣木拱廊橋傳統營造技藝傳承人的肩頭。其中,寧德市級非遺傳承人黃閩屏、黃閩輝兄弟倆擔任此次修復的“主墨”。

      重回世間

      黃家是當地木拱廊橋建造世家。在他們的父親——國家級非遺傳承人黃春財的言傳身教下,兄弟倆先后參與了10余座廊橋的修建工作。

      對屏南而言,此次修復工程并非孤軍奮戰。火災事故發生后,國家文物局和省文物局第一時間組織文物建筑領域專家進行實地勘察,將萬安橋修復工程納入重點項目,并下撥國家文物保護專項資金700萬元予以支持;同時邀請文保、古建、安消防等各領域資深專家全過程跟進,在實地勘測、設計、橋體修建、橋墩加固、安消防配備等方面給予專業規范的技術指導;熱心鄉賢牽頭成立了萬安橋保護中心,民間募資440余萬元共同助力修繕工作;村民們則積極搜尋沒有被燒毀的木拱廊橋構件,為修復提供堅強保障。

      2023年7月17日(農歷五月三十),萬安橋修復工程正式動工。修復團隊嚴格按照立水架柱、定水、上三節苗、立將軍柱、上五節苗、上剪刀苗、上橋板苗等一系列木拱橋傳統營造技藝的工序,有序開展修復工程。

      其間,最大的挑戰莫過于在留存的200多件原木構件中甄別出可以歸位使用的部分,單就這一項便花費了修復團隊三四個月的時間。“既要修舊如舊,亦要堅持安全為先。一旦發現某個原構件無法承擔原有作用,我們會先逐件登記整理,并提出修復建議。”黃閩輝說。

      替代木料的質量是關鍵一環。據浙江省古建筑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黃貴強介紹,木料選擇因部件而異,如拱架轉折處放置的橫木(即“牛頭”)采用木荷,其他拱架構件選用樹齡50年以上的老杉木,力求樹徑與原構件分毫不差,坐凳等則應用松木。

      歷經6個月的風雨,新的萬安橋終于迎來了祭梁儀式。上喜梁、蓋屋頂、釘擋雨板、再搭木椅,千古廊橋重回世間。

      廊橋保護進行時

      古橋修復固然可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從事故中汲取教訓,健全文物保護機制。

      2023年5月,中宣部、文旅部和國家文物局聯合印發《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探索系統加強廊橋保護研究和利用工作。結合“廊橋保護三年行動”,屏南縣在廊橋的保護、管理與文化傳承等方面也邁開步伐。

      在保護維度,屏南出臺《進一步加強文物安全保護的若干措施》,對縣直部門、鄉(鎮)人民政府文物安全責任落實、日常管理、應急隊伍建設、資金投入等方面提出明確要求,并完成縣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一文保一方案”編制,統籌各類資金1.2億元用于縣級以上文物電路改造、環境整治、維護修繕等,不斷筑牢文物“保護墻”。

      在管理方面,屏南聘請160名專(兼)職文保員開展文物日常管理巡查,建成48個文物微型消防站,實現省級以上木構文保單位微型消防站全覆蓋,加快推進省級“文物保險+服務”試點工作。在抓好“人防”“物防”的基礎上,屏南還采購第三方文物安全科技服務,在文保單位安裝消防、安防、結構等物聯網監測設備,搭建智慧安全監管平臺,實現監測預警和日常監管網絡化、信息化、精準化,重點推進“技防”措施。

      為寫好文化傳承文章,屏南已完成全縣古木拱廊橋測繪工作,結合“四普”完善廊橋信息調查,謀劃主題游徑,通過“中國木拱廊橋展示館”集中展示廊橋的特色風貌與歷史變遷,讓文化遺產真正“傳下去、活起來”。同時加強技藝傳承,成立木拱廊橋保護協會,建立木拱橋技藝傳習所,扶持非遺傳承人參與廊橋保護,實現技藝傳承與文旅融合發展“雙贏”。

      “屏南縣深刻吸取萬安橋失火事件教訓,認真反思文物保護工作短板,落實一系列務實措施,取得較顯著成效。”在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中期推進會上,國家文物局副局長關強說。

      關強表示,各地應以踐行文化遺產系統性保護的自覺,強化工作機制,按計劃完成廊橋資源調查和風險評估,推進國、省保廊橋測繪和安全防護設施全覆蓋,全面留取廊橋信息、建設廊橋數據庫,切實做好廊橋修繕和周邊文物、環境的整體保護,以文物主題游徑為抓手推動廊橋文物“活起來”,加強人才培養和機構建設,確保《廊橋保護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目標順利完成。(本報記者 尤方明 通訊員 甘葉斌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相關閱讀
      關鍵詞: 萬安橋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情聚八閩,共啟新程!福建省姓氏源流研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久久亚洲AV无码精品色午夜麻| 97se亚洲综合在线| 精品国产亚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自偷自拍| 亚洲福利秒拍一区二区| 亚洲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观看| 国产亚洲成人久久| 日日噜噜噜噜夜夜爽亚洲精品 | 亚洲av永久无码天堂网| 亚洲中文字幕一二三四区|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亚洲中字慕日产2021| 亚洲专区一路线二| 亚洲成a人片在线不卡| 亚洲国产精品线观看不卡| 亚洲中文无码线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一区| 亚洲乱码卡一卡二卡三| 亚洲一卡二卡三卡|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亚洲欧洲国产综合AV无码久久|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网址| 精品国产日韩亚洲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色大18成人网站WWW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久久精品无码A|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在线|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天堂 | 亚洲AV日韩综合一区| 色偷偷亚洲男人天堂| 亚洲精品人成无码中文毛片 | 亚洲精品黄色视频在线观看免费资源|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蜜臀| 国产亚洲精彩视频| 久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亚洲午夜| 亚洲精品无码专区久久久| 久久亚洲AV午夜福利精品一区| 亚洲久本草在线中文字幕|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亚洲精品二三区伊人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