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頭鎮大莊村的曬果場
東南網2月5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 通訊員 王勝熙 郭雅明)
核心提示
水果種植是福安市踐行大食物觀理論依山就勢發展起來的生態特色農業之一,按照“規模化種植,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思路,福安市堅持擴規模、抓技術、提品質、樹品牌,水果產業發展又好又快。
2024年,福安市水果種植總面積達18.67萬畝,總產量接近24萬噸,其中,葡萄、柑橘、水蜜桃、芙蓉李、晚熟龍眼、楊梅等特色水果種植面積16.76萬畝,占全市水果總面積的89.8%,年產值超過18億元,在強村富民進程中發揮了強勁的動能。
近年來,隨著進口水果的“地產化”以及各地特色水果的異軍突起,全國水果種植面積不斷擴大,產量不斷提升,行業“內卷”加劇,價格波動明顯。面對日趨飽和的市場和激烈的果品同質化競爭,福安果業是如何實現突圍,并交出亮眼成績單的?新年伊始,記者深入福安一探究竟。
人有我優
“優果”是價格的“穩定劑”
人勤春來早。正月初五一大早,福安市賽岐鎮象環村果農陳壇生就在自家葡萄棚里忙碌起來,修枝、清園、澆水……“昨天正好下了一場小雨,要趕著這場及時雨,為葡萄藤和套種的土豆施農家肥。”陳壇生告訴記者,“在葡萄園里套種土豆,每畝能增收2000多元呢!”
在福安,聲名遠揚的一種水果便是巨峰葡萄。
象環村是福安巨峰葡萄主產地,連綿萬畝的葡萄園已收起避雨大棚上的白色覆膜“放養”葡萄藤,讓葡萄藤盡情享受陽光雨露,為新一年的豐收“養精蓄銳”。陳壇生給記者上起科普課:“葡萄和土豆是一對好搭檔。葡萄喜光,根系深廣,土豆相對比較耐陰,根系短淺,兩者吸收肥料的層次不同,套種后產量高,效益好。”
去年,陳壇生的13畝葡萄收入達到30多萬元。葡萄收獲后,就給葡萄藤施下“月子肥”,入冬后,又開始套種土豆:“葡萄種植要做到精益求精,通過優產提高單價。我的葡萄每公斤均價基本能達到16元以上。”陳壇生高興地說。
福安市從1984年引種巨峰葡萄,全市19個鄉鎮(街道)148個建制村3.3萬戶果農種植葡萄,種植面積8萬多畝,占福建省葡萄產業的三分之一。巨峰葡萄在全國廣泛種植,市場供應量大,競爭尤為激烈。但福安憑借創新的“五新”集成技術,種出的巨峰葡萄果肉軟糯、清甜多汁、果香濃郁,深受消費者喜愛,在全國鮮食葡萄優質果評比中連年獲得金獎。“福安巨峰葡萄”榮登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榜百強,品牌價值達71.39億元,在全國葡萄界享有盛譽。
每年從6月中旬開始,福安巨峰葡萄還不到轉色期,福安全市大大小小的葡萄種植園便會迎來大批市內外的客商踩點,他們到各家果園里察看葡萄的掛果量、果粒大小、轉色度等果穗標準情況,和果農洽談“一口價”包園訂購,等到葡萄成熟時委托專門駐村的果業公司幫忙采摘、寄遞。山姆超市、樸樸、美團等大型商超,在福安都有合作的分揀車間、基地。果農通過貨比三家、優價而沽,不僅實現了葡萄未熟先銷,去年的葡萄收購均價還比往年提高了近一成。
盛夏最熱的7、8月,“大拿熊”福建果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邱聲明會親自駐扎象環村。他告訴記者:“我們公司巨峰葡萄在全國各地產區都有采購點,葡萄上市季日采量在5萬公斤以上。最終我們選擇把恒溫車間建在象環村,就是因為福安葡萄口感、質量包括獨特的果香味,目前來說是全國最好的。”
沿海、平原、山區,早、中、晚梯次成熟的產業布局,將福安葡萄銷售期拓展至100天,進一步增強了客戶黏性、提升了市場占有率。松羅鄉、曉陽鎮等高海拔山區的晚熟葡萄,有效錯開葡萄集中上市高峰期,打了個時間差,價格高,銷路暢。2024年,福安市葡萄產量達12萬多噸,全產業鏈產值達35億元。
在穆云鄉虎頭村,村民們則嘗到了精品水蜜桃帶來的甜頭。近年來,吳慶波、王惠忠等果農的桃園進行標準化改造后,長出的水蜜桃大小更均勻,口感也更香甜多汁。如今,桃園的優果率從過去的30%提升到80%,桃子的價格從每公斤八九元提升到每公斤30元,還供不應求。
福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倪惠萍表示,通過連續多年的品質結構調整和綠色生態種植技術的推廣,特別是成立市級特色果業工作專班,推動水果良種推廣、示范基地建設、標準化技術栽培,涌現出賽灣、松羅、溪柄、曉陽現代葡萄產業園,穆陽水蜜桃、岳秀臍橙、蘇陽楊梅、下白石晚熟龍眼等一大批精品果園,這些果園的水果價格穩定,深受市場青睞。下一步,福安市將鼓勵引導業主,打造更多精品果園,走一條“優果”品質賦能產業健康發展的有效路子。
雙向奔赴
“優商”是占領市場的“撒手锏”
在象環村采訪時,記者還遇到在福安水果界小有名氣的“水果姐”陳貴蓮,她正在村里的葡萄博物館為游客義務講解。送走游客后,“水果姐”告訴記者,每年的6—9月是她銷售葡萄和水蜜桃的旺季,其他時間大多在做有關促進果業發展、助力鄉村振興方面的公益服務。
“水果姐”的這份從容,源自福安果業發展帶來的底氣。她的夫家在葡萄專業村象環村,娘家則在盛產水蜜桃的福安穆云鄉南山村。她回鄉的初衷是幫助父母銷售葡萄和水蜜桃,沒想到短短三個月的銷售收益并不遜于她在大城市從事國際貿易工作全年的酬勞。
福安水果要持續占有市場,除了吸引越來越多像“水果姐”這樣的大學畢業生回鄉通過直播電商賣水果,更多的是吸引物流、賣場企業等多方的“雙向奔赴”。
果之道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以農村電商“最初一公里”物流服務為核心業務,和電商團隊緊密合作,探索出“線上銷售+鄉村驛站+攬收車隊”的新模式,專注于原產地農產品第一公里的物流攬收服務,顛覆了傳統的銷售模式,農產品出村進城“五分鐘寄件圈”,解決了農戶賣果難的問題。該公司運營經理鐘謝風介紹:“在各個村設置攬收點之后,農戶寄件從農田到攬收點之間,5分鐘就能到了。他們子女遠程給他們下完單之后,農戶可以憑身份證取出面單,直接貼在果子的包裝箱上。之前果農自己寄件1公斤可能就要十幾元,現在我們一箱包裝4.5公斤左右,也是十幾元。”
福安在各水果產區建成3個鄉鎮級水果專業交易市場、10個村級葡萄專業交易市場、50個鄉村物流攬收點、26個標準化分級分揀包裝點,引入30多家果業供應鏈企業和物流企業,以及村級分揀集散中心、物流攬收點,建設180多個、總庫容達8萬多立方米的水果預冷庫。“最初一公里”直連“最后一公里”,水果采收旺季,120多輛村級攬收專業車穿梭在各產區村莊,省內9個城市實現當日送達,同時開通生鮮倉和航空專線物流,全國80%以上的城市均可輻射送達,讓福安水果實現省內主要城市和上海、北京、浙江、江蘇、湖北等外省的高速直達,從“枝頭”一路甜到消費者“舌尖”。
強大的配送網絡成為福安果業搶占全國大量市場份額的“撒手锏”。陳光輝是全國各大城市山姆店在福安的葡萄采購專員,他告訴記者,2024年葡萄采摘季,他在福安及周邊縣產區采購量達到200萬公斤,日采最高達到8.5萬公斤,48小時內就可送達全國各大城市山姆配送倉庫,讓消費者吃到最新鮮的福安巨峰葡萄。
“水果姐”和她的電商伙伴的各種短視頻直播帶貨也是風生水起。福安市積極引導企業、果農觸“電”上“云”,宣傳果品品牌,拓寬水果銷路,目前在天貓、京東、拼多多等大型電商平臺開辦多家葡萄特產館、農產品旗艦店,銷售業績亮眼。北京大學新農村發展研究院聯合阿里研究院公布全國數字鄉村百強縣榜單,福安市居百強榜第33位。
打造“爆品”
“優園”是水果價值的“放大器”
在福安,另一種“致富果”便是臍橙,它也是一顆“文化果”。作為福安臍橙的主產地,溪潭鎮岳秀村現有臍橙種植面積5000畝,年產量7500噸,總產值超1億元。2024年,福安岳秀臍橙入選當年第二批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依托臍橙特色產業,岳秀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榮獲福建省臍橙之鄉、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寧德市農村家庭電商模式示范村等稱號。
每年11月到12月,福安市溪潭鎮“岳秀臍橙”現代農業示范園最是橙黃橘綠時。每年的采摘季,游客紛至沓來,游客在品嘗臍橙美味、體驗趣味活動的同時,還可深入感受岳秀臍橙的獨特魅力與當地的文化風情。
“2024年建成的寧德市現代農業示范園,進一步提升了岳秀臍橙的品質與效益,促進臍橙園景區化,實現了‘農食旅’業態貫通,從而大大提高了農產品的附加值,成為水果價值的‘放大器’。”溪潭鎮鎮長湯震榮表示,今年將持續加大對臍橙產業園的扶持,努力將岳秀村打造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樣板村,讓岳秀臍橙走向更廣闊的市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動岳秀臍橙產業在鄉村振興和農文旅融合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據了解,僅2024年一年,福安市就投資1600萬元完善柑橘園區中的柑橘主題館、采摘園、觀景臺、觀光道等休閑農業配套設施。岳秀、王里、磻溪等3個連片村合力發展臍橙產業,找到了一條增收致富好途徑,成為冬日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之一。
中國最美葡萄溝、南國最美葡萄小鎮、華東最美賞花地、情定武陵李花海……近年來,福安各鄉鎮果園特色風光富集,以花為媒,以果會友,以打造美麗果園經濟提升果品的溢出價值。
穆云鄉是福安水蜜桃的主產區,桃樹栽培面積達1萬多畝。每年3月,十里桃花如醉霞緋云般爭芳斗艷,遠觀桃林成海,樹下花香四溢。沿著秀溪逆流而上兩公里,有著“南國最美葡萄溝”美譽的刺葡萄產地溪塔村就在步道盡頭。放眼望去,一條秀溪,串起一處處桃花園……穆云鄉鄉長鐘成華介紹:“我們借力水蜜桃核心產業觀光園的建成,虎頭村、溪塔村實現了連片發展。鄉里通過舉辦畬鄉桃花節、三月三歌會、水蜜桃采摘節、刺葡萄采摘節等活動,每年吸引70多萬人次前來賞花觀景、采摘游玩,水蜜桃、刺葡萄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不斷提高,水果價格也跟著水漲船高,果農是最大的受益者。”
一溪綠水皆春雨,兩岸青山遍李花。每年潭頭鎮“情定武陵花海”李花節的花海騎游、水上漢服婚俗秀、花間集市,人山車海,游客擠爆武陵溪。
近年來,福安市提升改造了8個特色水果標準化示范生產基地,19個現代農業科技產業園實現規模化、集群化發展,成功創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國家級“一村一品”專業村3個、全國農業產業強鎮3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25個,“優園”作為水果價值的“放大器”的帶動效應不斷突顯,成為當地農業特色產業的強大助推器。
記者手記
走好“最初一公里”連通“最后一公里”
福建日報記者 郭斌
踐行大農業觀、大食物觀,“樹糧”大有可為。水果是市場化和附加值最高的農產品之一,福安瞄準“種好、管好、賣好”三大定位,種植“優果”、吸引“優商”、營銷“優園”,通過做強水果產業來助力鄉村振興,讓農民種植加工的意愿越來越強、“錢袋子”越來越鼓。
福安的做法僅是福建果業發展的一個縮影。我省是水果生產大省,隨著種植面積擴大、種植技術提升以及種植規?;?,果業生產大格局基本確定,帶領果農走好“最初一公里”、連通“最后一公里”,成為果業“破局”發展的關鍵。一方面,大力引進和培養技術專家、種植能手,推廣良種和技術,讓果農更放心地等待果實掛滿枝頭;另一方面,果農和果商深度融合,組成適應現代產業規律的農業產業聯合體,與產地達成常年合作,帶給果農長期信心。解決了“最初一公里”“上行”的問題,整體生產成本隨之降低,讓性價比高的優果流入市場。同時,注重特色挖掘和品牌打造,許多主產區積極開展產銷對接活動,把現代服務業與現代農業深度融合,幫助果農銷售,“最初一公里”直連“最后一公里”,放大了聯農帶農效應。
隨著水果市場進入下半場的比拼,品類間的競爭日益加劇,從以往的單一價格競爭轉向價格、服務、品牌等多維度綜合競爭,新鮮、高質成為品牌“激戰”的新維度。水果產業鏈長,莫忽視全產業鏈融合發展。想要在大食物觀下交出令消費者、市場、社會都滿意的答卷,我省果業還需要更多“優果、優商、優園”來鋪路架橋。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安市社口鎮坦洋村:汩汩熱流潤坦洋2025-01-26
- 福建·福安第八屆廉嶺古道越野賽舉行2025-01-14
- 福安:培育更多“畬鄉百靈鳥”2025-01-09
- 福安:益企茶話 同心紓困2024-12-10
- 福安求解“一技難求”之困2024-12-04
- 高擎革命圣火 賡續紅色血脈2024-11-28
- 黨報記者八閩行 | 倒逼出來的“智改數轉”2024-11-19
- 福安市通過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 推動撂荒地復墾復種2024-09-18
- 福安:聯村共富結碩果2024-08-02
- 福安:果農種葡萄 客商采運銷2024-07-18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中廣核福建寧德核電站5號機組主體工程開工2025-0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