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榮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由領辦全覆蓋到營收全覆蓋,因地制宜打造出21個國家級、省級“一村一品”專業村——
春日出游正當時!來自溫州的情侶張成和李靜手牽手漫步鴛鴦草場,融入這片童話世界,感受著前所未有的輕松與自在。
作為柘榮第一批福建省級鄉村振興示范村,鴛鴦頭村在村領辦合作社的帶領下,開發鴛鴦草場獨特資源,實現村集體增收、村民致富。
繼2021年柘榮縣推行黨支部領辦合作社開展集體經濟“提質強村”三年行動,2023年全面推廣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做法,實施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進二爭五”三年行動。
如今,像鴛鴦頭村這樣的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在柘榮遍地開花,宜農則農、宜工則工、宜游則游,因地制宜發展村集體經濟,村民的日子越過越甜美。
“在長期的探索實踐中,我們注重強化村級黨組織‘火車頭’作用,因村制宜推行‘支部領辦+龍頭企業+基地’等5種運行模式,以發展特色產業深化村集體與村民的利益聯結,通過村黨支部引領、村民參與,推動強村共富。”柘榮縣委書記張曉容說。
因地制宜
庭院經濟產出致富薯
揭開鍋蓋,一股濃郁的甜香撲鼻而來。輕咬一口,如絲般柔滑,口感軟糯嫩滑。
糯米薯如今已成為前宅村的寶貝疙瘩。每斤近10元的價格依然供不應求,若不提前預訂,與這美食便只能遺憾地說聲再見。
“將糯米薯深加工包裝,提高附加值,帶動群眾收入。”前宅村黨支部書記林地文眼里充滿光,難掩自豪。
日前,合作社順利通過食品生產許可證認證(SC認證)。富溪鎮政府鎮長莊育婷向記者說明,這意味著前宅村的糯米薯可進入商超售賣,市場前景更加廣闊。
眼下,前宅村全村種植糯米薯100多畝,畝產近1500公斤,為村集體每年帶來20多萬元收入,助力群眾年均收入達2萬余元。
這百畝土地都是分散的“小田”,難以連片,無法規模化種植,如何最大化利用考驗著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智慧。
林地文2018年回村任黨支部書記,看到老鄉貧困,心里很不是滋味,一心想著怎么讓大伙兒的錢包鼓起來。
“糯米薯我是第一次吃。”從小在村里長大的林地文以前只聽過鄉親偶有種植,卻沒想到這一農產品口味如此特別,“銷量一定能好。”
果不其然,糯米薯一進入市場,就賣斷了貨。
翌年,由于缺乏產業發展和市場管理經驗,前宅糯米薯產業遭遇“滑鐵盧”。
較高的價格吸引群眾大面積種植,田間管理跟不上,加之合作社建設的冷庫冷藏標準不能滿足較長期儲存要求,糯米薯產量供大于求、價格大跌,且保質期極短、大量變質,只得丟棄。
回憶起當年的艱辛,眼前這個堅強的漢子難掩失落的神情。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站起來!
次年,村黨支部升級了冷庫和包裝車間,并提前找好銷路,先后與14家餐飲單位簽署了糯米薯采購協議。當年的糯米薯銷售一空,供不應求,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前宅村的產業模式眼下已愈發成熟。
“支部領辦+庭院經濟+農戶”統一收購,使原先農戶“自產自銷”模式轉變為合作社的“訂單銷售”模式。合作社牽頭運營農產品交易平臺,讓農戶銷售無憂。
富溪鎮政府副鎮長陳乃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整合“小田”和原有用地,與寧德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等多部門協商,近期申請下食品生產許可證認證(SC認證)。糯米薯銷售前景更加廣闊。
“不愁賣,我們只管種。”種植大戶陳大賢已笑得合不攏嘴。
成果共享
繪就“浪漫產業”新畫卷
“想你的風吹到‘柘’里”,草場如茵,山巒連綿。鴛鴦頭村黨辦合作社走的則是“浪漫產業”發展路徑。
村黨支部書記游振鋒回鄉后,敏銳地發現,步行不到10分鐘的鴛鴦草場,是村里發展的天然稟賦,亟待挖掘利用。
鴛鴦草場作為福建省最大的天然草場,平均海拔1000多米,面積1萬多畝,其獨特的地理環境和南方高海拔氣候,造就了該地獨特的自然景觀。
游振鋒思路清晰,他認為,在如今這個追求生活品質與情感體驗的時代,人們越來越向往自然、渴望浪漫。分散的“小田”不連片也能有新用途。
因此,他提出了一個大膽的構想:將鴛鴦頭村打造成一個集休閑、觀光、體驗于一體的浪漫旅游勝地。
大伙兒都覺得是好主意,于是“擼起袖子加油干”。
合作社帶領村民行動起來。他們首先對村里進行了精心的規劃設計,保留原始自然風貌,同時加入人性化設施和服務。
形神兼備是景觀帶打造的核心。
合作社運用“鴛鴦”這一愛情主題文化,以自然景觀資源為“形”,以愛情文化內涵為“神”,結合現代簡約、時尚浪漫設計理念,凝練形成總體規劃。
漫步村內,隨處可見愛情主題元素,如心形秋千、粉色步道、愛情巴士等,浪漫的氣息引得游客流連忘返,紛紛拍照留下美好瞬間。
村子“火”起來,百姓自然富起來。不過,先富不是富,共同富裕才是鴛鴦頭村的不懈追求。
寧德市鄉村振興指導員章華翰來到村里,提出新的思路。把幾個村的生產要素“入股”至鴛鴦頭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由合作社統籌資源,統一運營。
集群效益愈發明顯,“抱團取暖”的合作社迎來高速發展期。
房車、燒烤、旅居、文創等多業態不停補充豐富,讓游客有了更美妙的體驗,鴛鴦頭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小康村。
經營著“幸福民宿”的呂鄭鳳幾年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在合作社帶領下,如今的他每個月有好幾千元的收入,“比出去打工強多了,日子別提有多美了。”
文化賦能
“畬族經濟”市場廣闊
離鴛鴦頭村不遠的寶鑒宅村探索出的則是極具閩東特色的畬族文化產業振興之路。
寨門上,繪有畬族古老的圖騰與傳說,色彩鮮艷神秘。唱著山歌的民俗風情畫繪制在遙相呼應的古宅上,側臉美顏,栩栩如生。
熱情洋溢的村支書吳國瑞穿著藏藍的畬族風情服飾,笑語盈盈地將媒體人迎入合作社領辦的電商館。
電商館里展陳的畬族銀飾等特色物品一應俱全。然而,合作社不帶貨,吳國瑞等人的目光放得更長遠,“先把村里的畬族文化傳播開去,不愁將來沒有生意做”。
如今的寶鑒宅村村集體收入每年入賬20萬至50萬元不等,而在3年多前,那時的小村莊還很落后沉寂。
2021年9月份,在外生意做得風生水起的吳國瑞在老鄉的邀請下回村擔任黨支部書記。
當時的景象著實令人擔憂。房屋大多年久失修,墻體斑駁,屋頂漏雨。村道狹窄崎嶇,雨天泥濘不堪,晴天塵土飛揚。
這里似乎沒有糯米薯那樣的特色農產品,也沒有鴛鴦草場大美自然風光,光建好基礎設施,遠遠無法發展。
思想一變天地寬。吳國瑞決定利用好少數民族村這一獨特優勢,打好“畬族經濟”這張特色牌。
從整體規劃上,合作社在基建初期就把畬族文化元素融入全村改造。在產業布局上,合作社重點打造了畬族展陳綜合館,由此延伸其他業態。
正在展陳館里玩得不亦樂乎的三年級小學生齊子墨剛完成了親手創作的畬族陶制手工藝品。天真活潑的他像一位偉大的藝術家,挺著腰桿向媒體人展示著自己的作品。
研學團隊來自福州,帶隊的老師王紫說,她帶了很多團,寶鑒宅村的畬族風情很有特色,“從不踩雷,孩子們都很喜歡”。
合作社深知畬族文化傳承與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其是全村經濟的“活水源頭”。
有了共識,合作社積極組織村民開展各類畬族文化活動,如“三月三歌會”“六月六祭祖大典”等,吸引大量游客前來觀賞體驗。
每當歡快的畬族音樂響起,身著鮮艷畬族服飾的男女老少便在廣場上翩翩起舞。游客圍坐一旁,被這充滿激情與活力的表演深深吸引,不時發出陣陣喝彩與掌聲。
舞者里有一位見證著寶鑒宅村日新月異變化的村民雷宗桂,他還經營著畬族餐館,種植著畬藥,“日子越來越甜,感謝黨的好政策”。
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的共同期盼。柘榮縣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表示,柘榮縣將繼續推進拓展黨支部領辦合作社、農村片區黨建聯合體等有效做法,激活農村資產資源活力,進一步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收入,努力走出一條具有閩東特色柘榮亮點的鄉村振興之路。
(莊然 陳麗彬)
責任編輯:趙睿
- 牢記囑托 奮勇爭先|山中飛出“新鳳凰”2024-12-30
- 柘榮:城與鄉,雙向奔“富”2024-12-23
- “柘”里欣欣向榮2024-12-16
- 柘榮:半城書坊半城香2024-11-05
- 柘榮舉行游氏仙姑祈福文化交流活動2024-09-05
- 墨韻傳情 福建柘榮舉辦柘臺游氏仙姑祈福文化交流活動2024-08-28
- 福建·柘榮鴛鴦草場翻越挑戰賽成功舉辦2024-08-25
- 直播預告:倒計時三天!2024 年福建·柘榮鴛鴦草場翻越挑戰賽即將開啟!2024-08-22
- 福建柘榮:數字化賦能 制造變“智造”2024-08-14
- 2024年“民法典進農村”省級主場活動在柘榮舉辦2024-05-27
- 最新寧德新聞 頻道推薦
-
踐行“三庫+碳庫”重要理念 寧德打造綠色發展2025-02-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