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土的罐、壺、碗、器蓋等陶器(受訪者供圖)
海峽網6月20日訊(海都記者 鄭靚)宋時的閩北武夷山,人文薈萃,茶文化盛行,陶瓷工業也十分發達。昨日,記者從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了解到,修建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輕軌過程中,施工方在興田鎮仙店四角井村發現了一處宋代古窯址。歷經7個月的考古發掘,出土可復原器物約700件。
窯址長88.7米窯頂已坍塌
“看!瓷片!”武夷山仙店四角井自然村,本是個平靜的小村子,去年,修建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輕軌時,施工方意外地在欣怡茶廠所在的西南面山坡發現了不少瓷片。
去年9月,福建閩越王城博物館開始考古調查,12月開啟搶救性考古發掘。
項目負責人華鋒林介紹,窯址呈東南走向,長88.7米,局部地段保存著窯墻,而窯爐被后期種杉樹破壞,窯頂已坍塌無存。
“從窯爐結構來看,這座窯爐是依山勢營建,屬于福建宋元時期常見的龍窯。”華鋒林說,宋元時期八九十米長的窯爐,外省比較罕見,但在福建屬于一般規模。福建宋元時期窯爐普遍七八十米長度,遠遠長于外省,主要原因是該時期閩北地區的窯址大都以外銷為主。
除窯址外,考古隊還挖掘了兩條溝,7個灰坑,及1處建筑遺跡,總面積達1500平方米。
華鋒林說,根據地層關系和出土文物判斷,窯址的年代應屬宋代時期。
該窯專燒陶器首次發現陶球
據介紹,窯址的北面發掘出了7個灰坑,其中兩個出土了大量文物,包括罐、壺、碗、器蓋、燈盞、杯、盤、碟、瓶、釜、盆、香薰等器物。
“這個窯址,應該是福建宋代為數不多的專燒陶器的窯址。”華鋒林說,整個遺跡出土大量標本,其中可復原器物約700件,有趣的是,發掘時在窯址發現大量雞蛋大小的陶球,是墊燒器物用的。這種窯具,是福建窯址考古第一次發現。
考古隊認為,該窯址的發掘,對研究宋代時期陶瓷工業和茶文化歷史,有著極其重要的研究價值。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武夷山:我講我的入黨故事2017-09-29
- 金秋梯田靚武夷2017-09-26
- 首批國家森林步道發布 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位列其中2017-09-26
- 武夷山景區將對廈門人免門票 部分景區門票打折2017-08-16
- 閩贛攜手保護世界遺產“大武夷山”2017-07-28
- 武夷山極地海洋公園暑期游樂科普兩不誤2017-07-23
- “中國尋根之旅”夏令營在武夷山開營 為期10天2017-07-19
- 武夷山風景區確定資源保護費收費標準:每人次11元2017-07-15
- 武夷山“四中心一廣場”項目有序推進2017-07-11
- 第六屆“武夷山·阿里山”海峽兩岸“腳斗士”比賽收官2017-07-11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邵武市百名消防志愿者助力秋季防火安全宣傳2017-1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