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光澤:用心“繡花” “繡”出扶貧新圖景
東南網12月5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鄭雨萱 吳柳滔)年終歲末,光澤縣扶貧力度不減,腳步鏗鏘有力:圣農小鎮一期住宅即將面世,50戶貧困戶將圓安居樂業夢;全縣90個村(場)量身定制100個公益性崗位,讓貧困人口上崗無憂;李坊鄉管密村試水“生態旅游+金融精準扶貧+綠色信貸”,引金融活水助力脫貧增收……
2013年,光澤被列為我省2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之一。去年,全縣識別貧困人口2349戶、5615人,今年8月動態調整后,建檔立卡貧困戶1850戶、4631人,未脫貧貧困人口1103戶2628人。4年砥礪前行,如何在精準扶貧上下一番“繡花功夫”,確保脫真貧、真脫貧?近日,記者深入光澤探訪。
產業,扭住精準扶貧“牛鼻子”
一幢幢新房矗立在青山綠水間,寬闊的道路穿村而過,90%以上的村民住上了樓房,60%以上的村民有了小車……初冬的鸞鳳鄉中坊村,一派欣欣向榮景象。
“中坊村曾是全縣最貧困的鄉村之一。”村支書姜水龍說,全村300多戶村民人均土地1畝多,靠種些水稻,一年辛苦也剩不了幾個錢,只能選擇出門務工。
改變,從1994年開始。當年,圣農集團的一家養雞場落戶村里;1998年,一家宰殺廠緊隨而至。幾年來,圣農相繼投資40億元建設產業集群,4個宰殺廠、5個熟食品廠和恒冰物流公司等企業紛至沓來。500多個生產基地對全村1500多名村民敞開大門,村民通過培訓都可上崗。
產業落地后,全村70%的村民轉化為產業工人,下腳料加工廠量身定制一些輕勞力工作,解決年長村民的就業問題。80后青年梅志明從廈門毅然辭職,在圣農找到一份設備維修的工作,騎電動車只要10分鐘就能上班,月工資3500元。他父親也成了配套產業鏈的工人,月薪4000元,一家人生活無憂。
姜水龍說,圣農產業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25%的村民建起餐飲店、小賣部,跑運輸的村民人均年收入7萬元,超市、食品店經營者每戶年均增收10萬元,“有勞動能力的都能找到合適的工作,還有10戶無勞動能力的老弱病殘群體未脫貧,依靠政策兜底年底可脫貧”。
更讓全村人高興的是,圣農小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在這個產城融合的智慧小區,全縣50戶150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享受補助后基本不用掏腰包即可擁有一套住房。實驗小學分校、鸞鳳衛生院等入駐,將改變村里基本公共服務落后的現狀。
圣農董事長傅光明說,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要動員全黨全國全社會力量,堅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民企是大扶貧格局重要力量,圣農以產業不斷增強貧困地區、貧困群眾的內生動力,以圣農小鎮為抓手不斷推動產業和脫貧攻堅雙推進。
不僅是圣農,光澤立足資源稟賦,讓生態食品城建設與扶貧工作深度融合,讓貧困戶分享發展紅利:如李坊鄉管密村和石城村,發展特色鄉村旅游,受益貧困人口20余人;杉榕生態食品有限公司通過“定制農業”“訂單農業”模式,引導貧困戶發展生態種養。
金融,匯聚精準脫貧源頭活水
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是連接貧困群眾的紐帶,如何發揮合作社在精準脫貧中的作用?縣農村信用合作聯社主任吳福軍告訴記者,縣里創新金融扶貧模式,先開閘放水,通過扶貧再貸款做大池子,到目前直接精準扶貧貸款額5539萬元,再將金融活水精準引向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戶,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
目前,農信社專門針對專業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及農業產業化企業授信2826萬元,并給予利率優惠,幫扶了177名貧困人口增收脫貧。同時,發放扶貧小額擔保貸款6139萬元,讓貧困戶應貸盡貸。
在鸞鳳鄉油溪村武夷綠園蔬菜專業合作社,占地300多畝的大棚里,綠油油的蔬菜長勢喜人。
“多了好幾樣收入,生活好多了。”63歲的貧困戶危水蘭笑了,她的丈夫長期生病住院,病歷本和空藥盒越壘越高,家里的光景卻是與日俱下。家門口的武夷綠園蔬菜專業合作社成了她的希望,一天工資90元,每月能賺2000元。兒子和兒媳在附近的企業找到了工作,一家人每月有7000多元收入。“我還申請了5萬元小額貼息貸款,今年可分紅3710元。”
合作社里,像她這樣的貧困戶還有23戶,她們與合作社形成穩定的利益聯結機制:通過小額扶貧貸款在合作社入股分紅的有11戶,每年固定分紅4000元;通過土地流轉、務工等方式與合作社合作的有12戶,土地年租金約800元,工資年收入2萬多元。
黨建,夯實脫貧攻堅堅強堡壘
1日下午,華橋鄉吳屯村村民嚴步招、羅三鳳夫妻倆,在新房前倚門而望,等小兒子放學回家。
此前,嚴家人住在偏遠的山溝里。嚴步招左腿殘疾,妻子羅三鳳左眼患了白內障,生活舉步維艱。在造福工程幫助下,嚴家喜遷新居。現在嚴步招除了土地流轉的固定收入外,村里還為他量身定制保潔員工作。羅三鳳種蔬菜、采茶、種食用菌、修剪苗木,在家門口每天就能賺100元。嚴家大兒子在縣城一家洗車行當學徒工,一家人順利脫貧。
村黨總支書記嚴富春說,吳屯村曾是省級貧困村,也是黨建軟弱渙散村。2014年,在省派村書記的帶領下,村里吹響黨建促脫貧攻堅的集結號,選優配強黨組織帶頭人,實施固本強基、素質提升、骨干帶動、富民強村、制度保障五大“組合拳”。2016年10月,吳屯村成立茶葉、苗木、食用菌和村綜合黨支部4個黨支部,建成全縣第一個村級黨總支。
如今,吳屯村擁有苗木、茶葉、蔬菜、食用菌、小龍蝦、豪豬等六大產業,通過“黨支部+產業+貧困戶”,把支部建在產業鏈上,讓黨員成為帶頭人,帶動全村2700多人擼起袖子加油干,每年發給村民工資300多萬元,37戶貧困戶全通過家門口就業實現脫貧。
“十九大報告提出,強化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責任制,堅持大扶貧格局,注重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縣扶貧辦副主任邱學文介紹,在脫貧攻堅戰中,縣里不斷夯實基層堡壘,支部堡壘、黨員先鋒模范作用得到充分體現。目前,全縣共建立農村非公企業(合作社)黨組織35家,組織88名青年創業能手、巾幗能手幫帶428名貧困戶,村黨支部書記、黨員領辦創辦合作社145家,建立黨員帶富基地36個,受益貧困戶76戶918人。
□記者點評
這三招有力度
趙錦飛
從2013年被列為我省23個扶貧攻堅主戰場之一以來,光澤實施的產業、金融、黨建這三招扶貧舉措,很有力度。
貧困群眾是脫貧致富的主體,否則,剃頭挑子一頭熱,干部干,群眾看,脫貧摘帽只能淪為一句空話。光澤產業扶貧結合自身資源稟賦,打出綠色牌,選準生態產業,將肉雞飼養加工、礦泉水、淡水魚、中藥材等生態食品行業作為主抓手,契合縣域經濟實際,也方便貧困戶參與其中,分享綠色品牌帶來的溢價增值效應。
產業發展,離不開金融活水。通過扶貧小額信貸和扶貧再貸款政策,光澤有效增加信貸投放,扶貧貸款增速高于各項貸款增速。同時,將金融精準導入新型經營主體和貧困戶,讓金融跟著貧困戶走,讓新型經營主體帶著貧困戶走,形成貧困戶與新型經營主體多元化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雙贏。
黨建促脫貧,解決的是誰來帶頭的問題。選好配強村兩委班子,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促進鄉村本土人才回流,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這樣貧困群眾就有了主心骨,有了堅強核心,扶貧工作就容易開展。
由是觀之,光澤三招扶貧舉措切中肯綮,終有所成。
責任編輯:陳錦娜
- 全國重點新聞媒體走進光澤 探訪“中國生態食品城”建設成果2017-11-02
- 福建光澤:打造生態食品城2017-03-03
- 歌手光澤因MV尺度大遭禁播 畫面充斥裸露和驚悚2016-10-19
- 光澤農婦網上賣“土貨”致富 茶葉蜂蜜竹蓀受歡迎2016-09-30
- 南平市政府代市長許維澤會見浦發銀行黃光澤一行2016-08-24
- 南平光澤教育局到順昌縣交流學習教育教學工作2016-08-20
- 南平光澤縣委書記調研鄉村工作2016-08-12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省青少年航空模型錦標賽在延平舉行2017-12-0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