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平游樂業:抱團“做龍”再騰飛
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通訊員 林夢琳 謝志源 詹國兵
近日,在南平市舉辦的中國(南平)游樂產業發展論壇暨游樂設施設備采購洽談會上,游樂產業基金的發布成為全場亮點。由福建海川藥業、延平國運、深圳摩根富通三家公司聯合組成規模30億元的基金投資項目公司,將對南平市延平區“游樂金融+”綜合項目進行投資。該項目將借助南平市游樂協會在全國游樂產業影響力,積極探索國資與民企的混合運作,設立以金融為導向,產業集聚、服務目標明確、總部特征顯著的特色經濟版塊。
近年來,延平區著力打造“中國游樂業之鄉”品牌,把游樂產業列入重點扶持發展的產業之一,致力于整合資源優勢,加快游樂與金融、旅游、創意等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延伸產業鏈。“游樂金融+”綜合項目正是延平區政府優化寬松發展環境,吸引與鼓勵游樂企業在延平設立總部,引導相關產業向延平集聚,實現游樂產業轉型升級的一大舉措。通過證券募集資金,進行全面布局,聯合分布在全國的帶有延平標志的游樂園,做有主題IP故事的城市周邊中型以上游樂園。
發展遇困
游樂產業基金落地延平,與當地游樂業悠久的發展歷史密不可分。延平區作為國內農民開發公園游樂業的發源地,上世紀80年代,樟湖鎮、巨口鄉的村民走出鄉村,率先在蘇州虎丘建成一座外觀呈龍形的巨型游樂設施——“龍閣迷宮”。這項游樂設施外觀呈龍形,閣內被分隔成多個大大小小的“迷宮”,并配置電動游樂機等當時的先進設備,俗稱“做龍”。“龍閣迷宮”在蘇州取得良好反響后,延平區農民由此踏上開拓城市公園經營性游樂項目之路,通過“傳幫帶”的形式,向北上廣等大都市進軍,“延平籍”游樂園很快遍布全國。
據統計,目前延平人已在全國投資約3000家游樂園(場),從業人員近5萬人,游樂園(場)布點率占全國同行業的70%,年總營業額達500億元。經營方式也從過去粗放的經營模式,轉向經營大中型設施游樂項目,乃至投資數億元的主題公園。
金生游樂集團董事長陳學政親身經歷了游樂產業的發展。上世紀90年代初,他開始涉足游樂產業,在創建之初實行“公園+樂園”模式,將游樂園建在城市公園內,將二者結合,相得益彰。公司逐漸在云南、貴州、湖南、廣西、河北等地建設十多家游樂園,年營業額達2億多元,總資產從最初的100萬元增長到5億多元。然而,單一的“公園+樂園”模式越來越難以為繼。
“延平籍”游樂園多為松散的家庭式經營,未成氣候的管理水平和投資方式在發展中日益凸顯弊病。“我們的游樂園有數量卻沒質量,在經濟新常態下面臨著極大考驗。”作為游樂設備的制造產商,南平市幸福游藝設備制造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毅深有感觸地說,與方特、迪士尼等大型主題樂園相比,“延平籍”游樂園規模小、產品單一,缺少主題文化的概念,競爭力不足。“逐漸地,大家意識到要轉型升級。”
轉型升級
2015年,延平籍游樂業者開始嘗試新的發展模式。南平市游樂行業協會成立,旨在將現有游樂產業進行資源整合,抱團做大做強,順應市場新需求,謀劃游樂產業供給側改革;2016年,延平區攜手協會打造“游樂業之鄉”,樹立游樂產業獨特品牌文化形象。在外拼搏多年的延平籍游樂業者逐漸開始回鄉投資辦企業,為家鄉經濟發展作貢獻。
“這么多從業者都想成功轉型,還是十分困難的。即便具備轉型意識,有些也會因為資金不足而氣餒。”福建海川藥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蔡正望介紹,游樂產業基金的發布,正是為在本地設廠的游樂廠商提供資金支持,實現游樂產業轉型升級。
游樂產業基金解決了游樂企業融資困難的問題。據陳學政透露,2017年,集團成立了金生管理有限公司,全資合并國內6個樂園,將同時上市。目前金生游樂集團正在和“游樂金融+”綜合項目合作,采取分成運營模式,建立大型游樂園,金生公司總部將在園區內設點,以金生品牌作為小試點,由海川藥業扶持金生公司盡快上市,力爭為延平游樂之鄉打造游樂產業第一股。
“‘游樂金融+’綜合項目是延平公園游樂業回歸的一大體現。”蔡正望介紹,“游樂金融+”綜合項目主要是將延平區優秀的資源與人才整合在一起,以延平區作為全國3000多家游樂場的總部,為在外的游樂園提供資本支持和服務分成,解決他們的融資問題,讓他們感受到家鄉給予的支持,使得“延平籍”游樂園能夠走得更遠、更穩,在全國開花結果。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建陽舉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推進宣傳活動2017-12-2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