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建甌小橋鎮:再生稻工廠化育秧落田生根
東南網訊 3月16日,在建甌市小橋鎮玉豐水稻專業合作社,工人正在加班加點播谷種、培基土、裝盤等,育秧機開足馬力生產,一盤盤谷種運進育秧室,再生稻育秧實現工廠化作業。
據合作社負責人卓祖生介紹:“水稻種植最大的成本是勞動力,現在農村多為留守婦女和老人,工人難找。去年引進一套育秧機,配齊水稻種植機械,從育秧、插秧、收割、烘干等環節都用上機器,為擴大生產提供條件,預計今年整個合作社水稻種植面積達500多畝,也展現出我們合作社集中生產的優勢。”
現場記者看到,農業技術人員正在指導基、土配比,調節播種密度,調控育秧室溫度與濕度等。“近期是早稻、再生稻育秧最佳時間,工廠化育秧培土、播種均勻,出芽率高。近幾天我們都在農田里跑,24小時指導合作社、種糧大戶育秧落田,強調基質里要參半黃土,有助于插秧時秧苗沉入泥里,今年水稻播種面積能夠順利完成目標。”小橋鎮農技站站長王先日說。
春分時催耕,育秧正忙時。小橋鎮種糧大戶羅潤建正組織人員搬運育種盤,搶在太陽落山前把發芽的谷種移栽到田間,并蓋上薄膜保溫催芽。他是玉豐合作社社員,今年流轉了200多畝的農田,租金每畝350多元,其中150多畝用于再生稻種植。據其介紹,種植再生稻無需第二次耕作,可節約大量勞動力,且早稻畝產1100多斤,二季稻700余斤,規模化種植再生稻有穩定的收益。
建甌市小橋鎮在保持水稻種植面積總量不變的同時,積極推廣再生稻種植 ,并成立2家水稻專業合作社,通過土地流轉,把閑、散農田集中種植,實現農田增效、農戶增收、種植戶創益,在當地起到積極帶動作用;同時積極對接國家各項惠農政策,農機、稻種補助及糧食收購補貼等“春雨”般落地生根,水稻種植補助每畝達300多元,且一年比一年高。據了解,玉豐合作社廠房建設、整套水稻種植機械及有機基質等補助達60多萬元,補貼率超60%,充分調動農戶種糧積極性。
俗話說“春播秋收”,布谷聲中再生稻育秧落田生根,預示著小橋鎮水稻種植又是一個豐收年。(黃善旺 文/圖)
責任編輯:黃仙妹
- 福建機收再生稻再生季產量再創新高2018-12-10
- 袁隆平在長沙接受2018年未來科學大獎獎杯和證書2018-11-22
- 畝產1203.36公斤:袁隆平團隊的超級雜交稻再創紀錄2018-10-30
- 福建省32個優質稻品種PK 角逐金銀銅獎2018-09-29
- 返鄉農民工唱起“農業經” 稻田里高科技“刨金”2018-09-29
- 中國“東方第一鄉”豐收節前說農事2018-09-20
- 水稻種植對全球變暖的影響可能被低估2018-09-11
- 世界糧食組織:秋粘蟲可能從印度蔓延到亞洲其他地區2018-08-20
- 伊拉克因干旱導致農田種植面積減少一半2018-08-06
- “稻田認養”模式讓渤海灣鹽堿地變“智慧農田”2018-07-26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市各校舉行高考百日誓師大會2019-03-3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