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延平區洋后鎮大祿村:“魚稻共生”促進村民增收
“老劉,撈這么多魚呀?”
“下午家里來客人,這稻花魚肉質細嫩,味道香美,我給大家加個菜。”養殖戶劉忠貴憨厚地笑著說。
日前,筆者走進洋后鎮大祿村漁業科技示范基地,劉忠貴正在稻田里忙碌著。
什么?你好奇他怎么會在稻田里撈魚?大祿村第一書記許大東給了我們答案。
“咱們大祿村是延平區鄉村振興試點村,為了多渠道促民增收,2018年,區畜牧獸醫水產局省級科技特派員連金珠、楊運義到訪大祿村,建議農戶引進稻花魚養殖。”許大東介紹道:“去年,稻田養魚項目共有33戶農戶參與,其中貧困戶3戶,共投放21000尾湘云鯽魚苗,種養面積達到92畝。”
稻花魚項目改變了傳統稻田單一種植結構,增加農戶收入來源。魚可以吃掉稻田中的害蟲和雜草,有降肥、降藥的效果,提高水稻品質。水稻為魚提供良好棲息環境,改善魚肉的口感。二者相互促進,在不改變農民種植水稻習慣的基礎上,促進村民增收。
劉忠貴就是該項目的受益者之一。他高興地告訴筆者,去年,在各級科技特派員指導下,水稻價格提高了,稻花魚的價格也漲上去了,村民實現了增收。今年再接再厲,加大投入,做起了標準化養殖建設。
“今年魚池全部用水泥,加高加固,池塘每畝至少十平方米以上,深度都在80厘米以上,新做的魚溜也是80乘以40厘米。有了標準化建設加持,可以保證今年的水稻長勢更好,養出的魚質量也更上乘。”言語間劉忠貴對今年的水稻和魚雙豐收充滿希望和信心。
如今,在各級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大祿村稻花魚項目正在有序推進。
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副主任何國森介紹,“魚稻共生”養殖模式,給魚類和稻谷都提供了一個良好的生長環境,是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其中,魚溝和魚溜的設計要因地制宜,稻田水淺時,魚可在溝中活動;氣溫過高,可游入魚溜避暑。
“插秧要保證水位大概是5到10公分,水不能太深,太深會導致秧苗不僅長得慢,而且可能插不住。秧苗插下去5到10天后,才可以逐步加水,后期再放魚苗。”在田間地頭,何國森就稻田養魚的水深、魚溝、魚溜及魚坑設置等方面對養殖戶進行指導。
據了解,2018年稻田養魚現代農業綜合種養項目為當地每畝帶來850元左右的增收,實現了現代農業的生態增綠、村民增收、村財增加。今年,在各級部門以及科特派指導下,大祿村進行180畝規范化標準化的稻田養魚項目建設,有望實現“千斤谷、百斤魚”的目標。
許大東滿懷信心地說:“在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下一步,我們計劃進一步擴大規模,把稻田魚和稻花米進行品牌化包裝,把生產車間、加工車間辦在村里,以‘支部+公司+貧困戶’的模式,進行統一加工、包裝、銷售,通過線上電商平臺,線下與超市進行對接,把現代農產品質量優勢轉變為價格優勢,切實讓貧困農民得到增收,讓貧困村的村集體經濟得到壯大。”
當晚,楊運義在大祿村村部為養殖戶們進行稻魚綜合種養的專題培訓,從田間工程建設、魚類放養與水稻插播、管理措施等技術層面為村民答疑解惑。(王麗娜)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延平:殘疾人入住旅店受阻 民警熱心相助2018-12-12
- 福建:稻田喜豐收 農民秋收忙2018-10-09
- 返鄉農民工唱起“農業經” 稻田里高科技“刨金”2018-09-29
- 一時大意失“救命錢” 民警苦尋“完璧歸趙”2018-08-15
- “稻田認養”模式讓渤海灣鹽堿地變“智慧農田”2018-07-26
- 首屆旅游體育季電音啤酒節將于7月6日啟動2018-06-27
- 領略山水美景 感受奔跑快樂 第二屆環延平湖健身跑開賽2018-05-21
- 南平延平筑牢綠色發展理念 五千余戶畜禽養殖退養戶2018-05-04
- 日本防衛大臣稻田朋美辭職的真相原來是這個?安倍也保不住她2017-07-31
- 南平市召開延平中心城市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動員會2017-03-30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光澤縣到江西黎川縣開展旅游景點推介活動2019-07-0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