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海峽網>新聞中心>福建頻道>南平新聞
      分享

      海峽網9月16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 劉國軍 通訊員 詹國兵 何興明 王柳珍)

      初秋,正值南平市延平區王臺鎮農忙時節,6500畝水稻收割完畢后,產業重頭戲百合花即將登場。在溪后村,花農們忙著給連片的田地起壟,為移栽百合花種球做準備。

      20年前,以溪后為代表的閩北農村,粗放型小農經濟陷入困境,面臨產業結構不協調、生產力滯后等問題,農業科技推廣更是“網破、線斷、人散”。1998年底,南平市領導駐村調研后,將市農業局高級農藝師吳敬才派駐溪后村指導和推廣農業技術,成為科技特派員制度的雛形。在科特派引導下,王臺鎮找準定位,發展百合花特色產業,現年產值達3億元,走出了一條彌漫花香的振興路。

      從農村科技服務缺位處入手,運用科技力量破解“三農”癥結。1999年2月,南平市向215個建制村派出首批225名科技特派員。2002年4月,時任福建省省長的習近平同志深入南平調研農村工作機制創新,并在《求是》雜志上發表了《努力創新農村工作機制——福建省南平市向農村選派干部的調查與思考》的署名文章,對科特派制度進行總結提升。此后,科特派制度開始在全省推行,并逐步走向全國。

      20年間,南平累計選派科特派10批9483人次,實現1631個建制村科技服務全覆蓋,科技對產業增長貢獻率從1999年的33%提升到60%以上。在“選”與“派”的循序漸進中,南平科特派制度由單一農業技術服務向寬領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綜合性服務方向轉變,成為綠色產業發展和生態建設的“黏合劑”,譜寫出科技助推綠色發展的新篇章。

      科技“托舉”農業

      “三農”問題從根源上是農業生產資源要素稀缺,南平市以科技人才作為第一資源,帶動技術、資金、信息等生產要素為農業現代化墊石鋪路。

      “多虧林老師給予技術指導,我家雷竹產量、價格都上去了,畝產值從原來的3000元提高到3萬元。”在建甌市東峰鎮井岐村東陽雷竹專業合作社,理事長葉揚杰說起科特派林振清對雷竹產業發展的貢獻,欽佩之情溢于言表。

      林振清服務竹產業20年,是遠近聞名的“竹仙”。上世紀90年代,建甌竹林管護粗放,竹筍、竹材產量低,整體經濟效益低下。林振清通過技術培育和示范引領,扭轉了竹農較為原始的管護理念,讓建甌竹林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如今,已成為“中國竹子之鄉”的建甌,竹林面積達134.5萬畝,毛竹林和雷竹林畝均產值大幅提升,竹產業總產值達131.4億元。

      “科特派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業發展依靠人力畜力、靠天吃飯的局面和小農生產方式,他們引進大量實用技術和新品種,開發大批農業科技項目。”南平市科技局副局長薛強表示,一批批像林振清這樣的科特派扎根閩北農村,指導農民運用現代科技改造傳統農業,打造出“中國錐栗之鄉”“中國竹蓀之鄉”等地方名片和相關主導產業,走出一條“三農”突圍的南平之路。

      有了科特派助推,南平農業發展蹄疾步穩,向著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相得益彰的新路邁進。延平區爐下鎮曾是養豬大鎮,2017年南平開展集中整治畜禽養殖污染“攻堅戰”,拆除豬欄后,農民轉產轉業成為當務之急。爐下鎮借助省、市、區三級科特派的力量,為退養戶轉型提供發展思路和技術支持,實現科技與農業融合發展。

      “在科特派幫助下,我們從傳統的池塘散養變為精準‘圈養’,產出的魚品質高、市價好,周期短,實現效益最大化。”爐下鎮下嵐村村民林順興從魚種選育到養殖技術,獲得省農科院、省淡水水產研究所、區水技站等各級科特派的全方位指導,建起樟林循環水養殖示范基地。如今基地規模已發展到250畝,年產值將突破千萬元。得益于科特派引導,爐下鎮昔日養豬戶在短時間內轉型,食用菌、花卉、蔬果種植及水產養殖等綠色產業發展風生水起。

      統計數據顯示,自推行科特派機制以來,南平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0.3%,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9.9%,兩項指標增幅多年位居全省前列。

      產業“扶起”鄉村

      今年7月,接連暴雨讓邵武市下沙鎮科特派工作群“忙”了起來。“暴雨后水稻出現‘空心蟲’病可咋辦?”“災后受淹的瓜田怎么自救?”下沙鎮農業科特派吳祥茂白天到田里指導生產,晚上還要梳理農戶遇到的問題,并一一在微信群解答。

      “我們鎮上的9名科特派都分別建了微信群,他們掌握的各種信息第一時間在群里發布,農戶可根據需求找到相應的科特派,做到無縫對接。”下沙鎮人大主席陳淑彬說,科特派對下沙從工業重鎮向產業多元化轉型起到關鍵作用。目前,下沙采用“公司+基地+農戶”模式,建成鎮、村、企三級科特派工作站,通過專業人才組團服務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村集體“兩增收”。

      從科技人員單向“派”往基層到供需雙方雙向“選”,科特派制度發展20年間,農民自主創業、發展產業的主動性得到很大提升,牢牢地把飯碗掌握在自己手上。南平市科特派辦公室主任林揚說,科特派“授人以漁”,培育和造就1560名“有文化、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鄉村振興提供有力支撐。

      建陽區潭城街道考亭村村民朱坤華在科特派謝福鑫的指導下,20年來從一個對農業“兩眼一抹黑”的外行人轉型為葡萄種植鄉土專家。“以前在外打工賺不到錢,回村后謝老師送我150株葡萄苗,還幫搭避雨薄膜大棚,教授果穗套袋,鼓勵我返鄉種葡萄。”朱坤華說,如今他流轉30畝地建立家庭農場,一年葡萄產值超過35萬元,成為葡萄種植的專業技術人才和科技示范戶。隨著葡萄種植面積擴大,技術服務需求增多,謝福鑫牽頭組建我省首個農技推廣志愿者團隊“南平市葡萄協會”,朱坤華成為示范推廣組組長。目前,協會已引進新品種178個、新技術9項,推廣種植面積3.73萬畝。

      產業發展了,富民又興村。“水南村2000多戶村民過半從事葡萄相關產業,去年村民人均收入比鎮區高出2000元。”建陽麻沙鎮黨委書記張禮華說,目前水南村正積極對接農文旅結合的“圓夢村”項目,農民錢包鼓了,腰桿子硬了,合力振興鄉村的熱情更高漲。

      “科特派服務已覆蓋全市346個貧困村,通過科技扶貧、產業扶貧和創業扶貧,推動技術、資本、管理等現代生產要素與農村土地、勞動力為主的傳統生產要素結合。”林揚說,南平市科特派已累計在農村舉辦各類培訓班逾13萬場,參訓農民700多萬人次,帶動3.77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脫貧,為貧困村、貧困縣“摘帽”發揮了重要作用。

      創新“賦能”發展

      近年來,南平市把科特派精準導入到現代農業、旅游、生物、先進制造等綠色產業發展上來,促進科技服務向全鏈條、全要素、綜合性服務轉變。今年2月,南平市出臺《深化創新科特技特派員制度十項措施》,進一步在科特派保障、服務、運作機制上創新,致力打造新時代科特派制度升級版。

      如何激發科特派內生動力?南平市支持科特派通過技術入股、成果轉讓、領辦創辦企業等方式,與農民、企業結成利益共同體。“利益共同體共擔風險、共享收益,讓要素導入既持續又持久。”據薛強介紹,目前南平全市已有1732名科特派與農戶或基層經濟組織建立利益共同體,引進、開發項目1705個。

      邵武永太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是邵武市第一個工業企業科特派經濟利益共同體。“浙江永太企業研究院的何人寶等4位專家組成科特派團隊,分別負責鋰電池材料的技術研究、制造工藝開發、配套設備技術研發及產品檢測分析,讓我們的企業在建設發展中能夠又快又穩地推進。”公司總經理嚴永剛一說起他們的科特派,很是自豪。

      “我們通過建立利益共同體,把科特派‘派’在產業上,‘嫁’在產業鏈的關鍵環節,去年共嫁接高科技產業項目26個。”邵武市科技特派員工作管理站主任傅東躍告訴我們,今年邵武市向永太高新等科特派企業給予“科特貸”專項金融支持,并對科特派創辦、領辦或服務的12家企業給予300余萬元獎勵,利用市場機制重組現代生產要素,激活創業動力。

      為了加速科特派科技成果向企業效益轉化,浦城縣依托科技大市場,發揮線上線下成果轉移轉化平臺服務功能,通過科技成果拍賣、私人化定制等形式,打通科技成果轉化“最后一公里”。去年12月,浦城舉辦首場科技成果拍賣活動,有10項科技成果競拍成功,總成交價754萬元。“今年我們對10項落地成果轉化情況進行走訪,發現所有成果都成功轉化為具體技術或產品。”浦城科技大市場工作人員表示。

      在南平,科特派工作步履不停,創新不止。6月,為科特派提供理論研究和教育培訓的科技特派員學院鳴鑼開課;8月,集科技成果交易、文獻資源共享、金融服務、工業設計、三農服務、掌上視頻會議等功能為一體的科技特派員云服務平臺上線使用……如今,南平已形成上有高校院所專家,中有科技中介機構、科技企業和服務團隊,下有農村帶頭人、返鄉大學生和鄉土人才的“寶塔型”科特派服務體系。他們以科技之手,為綠色南平加快發展添磚加瓦。

      記者手記>>>

      讓科特派有更大作為空間

      劉國軍

      依靠科技解決“三農”問題是推行科特派制度的初衷,實踐證明這項機制創新頗有成效。20年來,科特派活躍在閩北村莊,“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

      當前,如何把握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現代化和三產融合發展的內在需求,找準新時代科特派定位,讓科特派有更大作為空間,這對科特派制度創新發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需要在領域上再拓展、政策上再突破、內涵上再提升、模式上再優化。近年來,南平科特派工作向更寬領域轉變,從農業拓展到旅游、生物、文創等綠色產業,從農村延伸到涉農電商物流、生態治理及水美城市建設等領域,既聚焦“三農”,又跳出“三農”。

      科特派制度,不變的是“高位嫁接、重心下移”的思路,變的是不斷放活的選派方式和政策支持等機制。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對推進科特派工作,個別地方仍存在政策落地不及時、激勵扶持難操作等問題;部分科特派面臨無法適應科技發展、產業融合等需求,致使服務空泛化的困境。創新完善科特派制度,還需要在優化隊伍結構、加強平臺建設、加大經濟投入、做好宣傳激勵等方面下足功夫。南平市今年初推出的《深化創新科技特派員制度十項措施》,正是力圖從制度、資金、平臺、成果轉化等方面深化創新舉措,為打造新時代科特派制度升級版邁出堅實一步。

      責任編輯:黃仙妹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進入新聞頻道新聞推薦
      福州老人替父輩臺灣老友掃墓70多年 一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一周熱點新聞
      下載海湃客戶端
      關注海峽網微信
      ?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14 舉報郵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戲頻道作品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權,請聯系我們,本站將在3個工作日內刪除。

      溫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戲,拒絕盜版游戲,注意自我保護,謹防受騙上當,適度游戲益腦,沉迷游戲傷身,合理安排時間,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峽網(福建日報主管主辦) 版權所有 閩ICP備15008128號-2 閩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備案編號:20070802號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海峽都市報(海峽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版權說明| 海峽網全媒體廣告價| 聯系我們| 法律顧問| 舉報投訴| 海峽網跟帖評論自律管理承諾書

      友情鏈接:新聞頻道?| 福建頻道?| 新聞聚合
      国产精品亚洲成在人线|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人人软件 | 极品色天使在线婷婷天堂亚洲| 亚洲伊人精品综合在合线| 久久久亚洲精品视频| 亚洲人成影院在线无码按摩店| 亚洲黄黄黄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情侣久久精品| 日日摸日日碰夜夜爽亚洲| 亚洲av无码成人影院一区| 亚洲欧美国产欧美色欲| 亚洲中文字幕无码久久2020 | 亚洲国产V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AV网站| 蜜臀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午夜.| 亚洲AⅤ男人的天堂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成人网站在线观看| 日韩欧美亚洲中文乱码| 国产成人综合久久精品亚洲| 一本久到久久亚洲综合| 亚洲JIZZJIZZ中国少妇中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 亚洲国产一二三精品无码| 亚洲AV无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亚洲私人国产精品| 亚洲综合亚洲国产尤物| 亚洲国产成a人v在线| 亚洲最大的成人网站| 亚洲av综合av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91| av在线亚洲欧洲日产一区二区| 在线亚洲精品福利网址导航| 亚洲精品二区国产综合野狼| 亚洲国产天堂久久综合网站| 亚洲精品国产福利片| 2019亚洲午夜无码天堂| 亚洲av无码有乱码在线观看| 亚洲日韩在线第一页| 国产亚洲真人做受在线观看| 日韩亚洲Av人人夜夜澡人人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