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碩果香,碧水泛云光。
9月25日,“2019海絲華文媒體發展論壇暨華媒福建行”活動走進南平。在為期3天的行程中,來自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意大利等24個國家和地區的30多位華文媒體記者,走進武夷山、建陽、建甌和武夷新區,用文字書寫富美新南平的特色,用鏡頭記錄綠色金庫一個個美麗的景象。
“這里的環境真好!”一踏上閩北的土地,新西蘭華新時報社長蔣佳檉說出了很多人第一次到閩北的感受,“南平果然如大家說的那樣,山清、水美、空氣甜!”
韓國新華報社長曹明權和加納華人資訊編輯晏麗華不約而同地用“人在畫中游”來形容他們此次的閩北之行。
南平文化積淀深厚,是閩越文化、朱子文化、武夷茶文化、建盞建本文化的發源地。從興賢古街到考亭書院,從武夷山大紅袍到建本、建盞,華文媒體記者徜徉在閩北文化的海洋中。
“不論是朱子文化,茶文化,還是建本、建盞文化,都很有價值。日本民眾對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非常感興趣,我要把此行的所見所聞都拍下來,帶到日本去,讓更多的日本民眾領略咱們中國文化的魅力。”首次到閩北的日本東方新報記者何江收獲頗豐。
南平最大的特色是綠色,最大的優勢是生態。這些年來,歷屆市委市政府始終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托,接力探索走出一條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協調互促的綠色發展新路子,創新推進“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建設等。
“不論是‘武夷品牌’,還是‘生態銀行’,或是‘水美經濟’,都體現了當地黨委政府的高瞻遠矚。”站在武夷山五夫鎮“生態銀行”試點展廳,美國維加斯新聞報社長吳治歐說,“南平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這些創新的舉措正是南平將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生動實踐。”
香港醉中意品牌創始人吳平對“武夷品牌”的建設十分關注,她說:“好產品本來就是稀缺品,要賣出好價錢。南平有很好的農產品,正需要打造一個響亮的品牌。希望今后能在品牌建設上有合作機會。”
南平自古就是中原入閩第一站,是“萬里茶道”的起點,是“一帶一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如今,隨著高速公路、高速鐵路的開通,南平南接“珠三角”北聯“長三角”的戰略通道作用日益凸顯。
“南平便捷的交通讓人印象深刻。上世紀90年代初,我曾路經南平,從福州開了8個多小時的車才到南平。”波蘭環球周報副社長陳章亮感慨地說,“現在,南平有高鐵、有機場、有高速公路,從福州坐高鐵過來只要半個多小時,真是太快了。”
秋天的武夷新區有種別樣的美,漫步濱江西路景觀漫道,走過水之廳,這座宜居宜游宜業的生態新城讓人驚嘆。
“我們臺長就是建陽人,因此我們一直很關注南平、關注武夷新區的建設。”歐洲華文電視臺華東新聞中心副主任吳紀鈿說,“我們感覺新區的發展潛力很大,等到南平市政府搬遷過來以后,相信新區可以發展得更好。”
一路走、一路看、一路感嘆,華人頭條臺灣站站長吳治亞說,這是他第三次到南平,“我可以說是南平的女婿,我愛人的祖籍就是南平,但她從來沒有回來過。南平現在發展得越來越好,我一定要找機會帶她回家鄉看看!”
“來,大家看這邊。”一路上,中美郵報總編輯魏炯才的相機快門響個不停,他不僅要拍下自己宣傳報道需要的美圖,還兼職參訪團的攝影師,為大家留下美好的瞬間。“3天的時間太短了,南平的景色又太美,不能把這些美景帶回去是件遺憾的事!”
南平的美麗,要讓海外看到;南平的故事,要讓海外聽見!(盧國華)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來南平市開展立法調研2019-09-29
- 南平市中醫醫療聯盟成立2019-09-27
- 凝心聚力創輝煌——水口水電站南平庫區建設回眸2019-09-27
- 南平:從“一張白紙”到“新興工業基地”2019-09-27
- 南平:堅持走在前作表率 全面提高機關黨的建設質量2019-09-27
- 南平:從“咫尺天涯”到“天涯咫尺”2019-09-26
- 學習特區經驗 加快綠色發展——南平市以大學習大研討推動思想大解放側記2019-09-26
- 百姓說變化2019-09-26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2019-09-26
- 逐綠而行 點綠成金2019-09-25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從“有學上”到“上好學”2019-09-2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