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因為對補償政策不滿等原因,樟湖庫區移民連續18年不交電費,一樁樁用電怪象令人匪夷所思:冬日在豬圈里裝上浴霸,為豬崽取暖;夏日挑燈跳廣場舞,四臺大功率冷風機勁吹降溫……用電失序一度帶壞了社會風氣,拖累了經濟發展。
去年下半年以來,福建省南平市踐行“四下基層”好作風,對準“沉疴”下“猛藥”。600名干部“一竿子插到底”,分成8個小組分別派駐8個重點村,以細致的群眾工作贏得庫區移民認可,困擾了樟湖18年的用電秩序得以恢復。
18年“沉疴”難治理
電網多年不改造,用電超負荷導致電壓不穩,高峰期停電、電器被燒壞是常事
深秋季節,從南平市區驅車約一小時,記者來到水口水電站最大移民鎮——延平區樟湖鎮。沿途青山如黛、綠水環繞。站在新鎮區登高遠望,不足一公里外的水口庫區碧波微瀾、江水浩淼。
幾十米的水下,是曾被淹沒的樟湖鎮13個村1.4萬畝耕地。這里曾有著作為閩江渡口的繁華集鎮。一幅樟湖舊鎮的水墨圖上,鱗次櫛比的建筑群仍可見古風遺韻。
“1991年3月,1.9萬余名庫區移民被集中安置在離舊鎮1公里外的新址。”樟湖鎮黨委書記陳家容回憶說。
淹田、淹地、淹房……伴隨著閩江渡口這一交通區位優勢的喪失,樟湖鎮繁華難續。原先依靠渡口經濟為生的部分移民,生計急轉直下。
水口電站“功在國家、利在電站、難在政府、苦在移民”的順口溜,在樟湖移民中廣為流傳。
此外,不少移民認為,國家對其他同類項目的補償優于水口電站。這種“攀比”導致他們對庫區移民政策,從質疑到不滿,甚至對抗情緒蔓延。
2001年開始,除部分黨員干部和少數群眾外,樟湖鎮絕大多數群眾拒繳電費,用電秩序陷入長期混亂。
“有的村民直接從低壓線接線盜電,有的村民在電表上做手腳,還有村民對催繳電費置若罔聞。”國網南平供電公司副總經理李曉云說。
據測算,樟湖鎮用電失序,每年給電網公司帶來的電費損失上千萬元。
樟湖鎮多位群眾反映,10多年拒繳電費,一些村民對“電費”的概念越來越模糊:冬日在豬圈里裝上浴霸,為豬崽取暖;夏日挑燈跳廣場舞,四臺大功率冷風機勁吹降溫;有的村民晚上睡覺不關燈,長期離家不關空調……
一位村民說,“走在樟湖鎮,你會發現,這里賣的冰箱、電磁爐等家用電器都是最大功率的。”
看似“賺”了的村民慢慢也發現了諸多“不利”。
電網多年不改造,用電超負荷導致電壓不穩,高峰期停電、電器被燒壞是常事。“燒出來的飯經常是夾生飯。”樟湖鎮新嶺村村委會主任陳登全說。
村民普遍反映,遇上過年過節,停電、跳閘情況更為嚴重。有的村民中午就要開始準備煮晚飯,“挨家挨戶輪流煮飯過年”漸漸成為常態。
用電失序也導致樟湖鎮營商環境惡化,目前沒有一家規模以上企業。“2015年,曾有一家天津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有意向到樟湖投資,但看到這里電壓不穩、交通不便,最終投資也不了了之。”樟湖鎮溪口村村主任廖克亮言語中充滿著無奈。
電,這個再普通不過的生活必需品,竟變成了樟湖庫區的一個敏感詞,不少村民談“電”色變,在心里打上了“死結”;
電,更是一道令當地干部苦苦求索而不解的難題,電改不力助長了歪風邪氣,一時間沒有干部愿意到樟湖任職;
用電失序帶壞了社會風氣,基層治理陷入惡性循環,基層組織換屆也難以正常進行……
2007年、2010年,延平區先后開展了兩次用電秩序整治,卻遭到大量村民阻攔。電力設備難進村、基層干部難入戶,都以失敗告終。推進樟湖電改,成為樟湖人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事”。
“四下基層”啃“硬骨頭”
下派干部扎根基層問計于民,推開了群眾的家門,更打開了群眾關閉已久的“心門”
“一定要打破惡性循環,不能再將‘爛攤子’留給下一任。”南平市副市長、時任延平區委書記何明星說,按照南平市委的部署,區、鎮各級干部堅持“信訪接待下基層、現場辦公下基層、調查研究下基層、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下基層”。這一“四下基層”的好作風,為老大難問題找到了解決辦法。
治理困境由電引發,打開癥結仍然要從電改開始。于是,南平掀起了第三次樟湖用電秩序專項整治行動。
調研先行。2018年12月,延平區下派30多名干部深入樟湖鎮,入戶走訪5185戶、召開多次村民座談會,收集到群眾關于“電改”的意見建議6大類165條。
梳理問題發現,樟湖庫區用電秩序整治,難就難在“當地村民對電改有抵觸情緒”。
“下派干部深入調查研究,扎根基層問計于民,首先推開了群眾的家門,更打開了群眾關閉已久的‘心門’,推動了實際問題的解決。”延平區委副書記葉文平說。
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通信運營商線纜雜亂無序問題,承諾在電網改造時同步開展弱電線纜梳理整改工作;建立“村企(鎮村)共建聯創”機制,供電公司與8個重點村共建幫扶,給予項目和資金支持。同時,組織6家企業到樟湖開展企業用工招聘會,提供百余個就業崗位。
延平從全區抽調600名干部分成8個小組,分別派駐樟湖鎮8個重點村,并由區四套班子各2名副職擔任8個小組組長,采取先培訓后宣傳、先研判后施工、先規范后打擊、先黨員干部后一般群眾、先重點后一般的“五先五后”工作法,逐步推進。
“各村50多名兩委干部5天內全部帶頭完成,再帶動黨員、村民代表、鄉賢能人、普通村民接受電改。”何明星說。
采訪發現,下派干部和鎮村干部以群眾利益作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細致的群眾工作、人性化的舉措,贏得了群眾信任。
多位村民向記者講述了電改過程中令人印象深刻的小故事。
為了不影響村民用電做午飯,施工隊每天中午都不施工;如果第二天要施工,頭一天也會先打好招呼;因施工停電造成冰箱里食物變質,工作組會全額賠償。
在上坂街,村主任張文釵入戶宣講時,一位80多歲的老人因不理解,一氣之下潑出了開水,張文釵脖子被燙紅了,可他忍痛仍繼續動員,并最終感動了老人。
溪口村有一戶人家婦女“坐月子”,當地鄉俗忌諱“鐵碰鐵”,怕施工時的敲擊聲影響產婦和孩子,堅決不讓施工。后來當地干部和施工隊商量,想出個方案:打線孔時用木榫,敲釘時墊軟片,既避免了“鐵碰鐵”,又降低了噪聲。這戶人家被施工人員的真誠所感動,當即同意施工。
新嶺村村民楊小婷說,自己的住房年久失修,外墻很薄難以施工。在更換電表時,下派干部和村干部“你一百、我二百”,捐助了1800元,幫助她將住房外立面整飭一新。
截至今年4月,樟湖鎮高低壓電網改造和智能電表更換均100%完成,用電秩序恢復正常。
短短半年時間,就攻下了困擾樟湖18年的電改難題,這是樟湖人想都不敢想的事。
“掃黑除惡專項斗爭的強大威懾力發揮了重要作用。”樟湖派出所所長葉曉松告訴記者。
針對樟湖鎮電網改造施工現場阻工,以及小范圍發放“傳單”、利用微信群聊網絡傳謠等情況,延平區及時派出由公安、法院、檢察院等部門近100名人員組成掃黑除惡工作組。50名跟隨工作組進村,另外50名機動待命,對苗頭性問題“露頭就打”,形成了電改的強大正面攻勢。
“8名曾在樟湖工作過的公安派出所負責人,分別下派到8個重點村,他們熟悉當地情況、基層經驗豐富,對重點人員保持密切關注,確保電改平穩有序進行。”葉曉松說。
電改“點亮”新生活
漫步在樟湖鎮,萬家燈火漸次點亮,老年人圍坐在一起看電視,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在樟湖鎮,18年風吹日曬雨淋,庫區移民時建設的低壓電網線路早已老化,加上一些村民私接電線,存在安全隱患。
“不交電費雖然占了點小便宜,但電網滯后給生活帶來了大麻煩,其實我們心里也都盼著電改。”新嶺村村民蔡曉麗說。
電改之后,樟湖鎮處處呈現著生活新氣象:電壓穩了,家里的電器全開都不會跳閘,洗澡、做飯也不用再排隊了;電網更新了,電線私搭亂接的現象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規劃有序、整潔美觀的新電網。
深秋的傍晚,漫步在樟湖鎮的大街小巷,萬家燈火漸次點亮,涼風習習吹來村民家中的陣陣飯菜香。村委會的活動室里,老年人圍坐在一起收看電視節目,一派其樂融融的景象。
電改讓樟湖群眾告別了用電不便之苦,但長期發展滯后造成的產業空心化、人口空心化,更牽動著樟湖人的心。
記者在樟湖鎮走訪發現,多個村里很少看到青壯年。留在村里的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殘、幼群體。
當地鎮村干部告訴記者,庫區移民后,為謀生計不少村民背井離鄉,到大城市打拼,多個村的常住人口比例不及戶籍人口的一半。
“18年的時間,犧牲了我們這一代人的幸福,樟湖的下一代人不能再受影響。”下坂村村支書陳斌感慨地說。
“首先要鞏固來之不易的用電秩序整治成果。”上坂村駐村干部吳仁燦說,樟湖鎮8個重點村分別留有1名下派干部專司催繳電費,6、7、8、9月的電費雖然實現100%收繳,但仍有約30%的住戶需上門催繳,應該適時將電費收繳工作引入依法依規軌道,引導村民形成自覺。
“當年拋家舍業,拆遷補貼都蓋了新房,離開古鎮后還丟了飯碗。”坂頭村村民王女士坦言,“目前老兩口沒有穩定的收入來源,用電多的時候每月六七百度,超出優惠部分實行階梯電價,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延平區庫區移民開發局局長胡裕光介紹,目前移民主要享受兩方面政策優惠:一是每人每年500度用電優惠,其中240度由樟湖鎮財政全額補貼,另外260度享受單價0.306元的優惠電價;二是國家層面自2006年開始執行的,每人每月50元的庫區移民補貼。
樟湖鎮多位村民期盼,當地群眾為水口水電站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希望能有一些扶持政策助力當地加快發展。
發展是解決當前樟湖一切問題的“金鑰匙”。針對村民想發展、要致富的期盼,記者了解到,南平市委日前已作出決定,在樟湖鎮全面推行“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機制,優選14個市直機關黨支部與樟湖鎮的14個村全面結對共建。
按照“抓好一個班子、找好一條路子、建好一個機制、打好一個基礎”的要求,因村制宜、精準施策,以外力激發內生動力,鞏固用電秩序整治成果,推動樟湖全面振興,實現由“亂”到“治”再到“興”的轉變。
“‘機關聯鄉村、黨建促振興’,是對習近平總書記當年幫助南平總結提煉的‘高位嫁接、重心下移,夯實農村工作基礎’農村工作機制的創新拓展,是機關黨建助力鄉村振興的創新實踐。”南平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林旭陽說。
南平目前正在為樟湖謀劃一張新藍圖:把黨建創新機制優勢轉化為基層治理的效能,推動政策、資金、人才等要素下沉,幫助樟湖庫區因地制宜發展現代農業、鄉村旅游等特色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推進“百姓富、生態美”。
“我們將扶持當地盡快補齊發展欠賬,早日重現樟湖千年古鎮往昔的繁華與文明。”林旭陽說。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南平九峰山空中棧道今日試開放 41歲的九峰山公園添新景2019-11-18
- “科特派”為閩北農業注入科技動能2019-11-18
- 第三屆中國(武夷)生態食品博覽會在光澤舉辦2019-11-15
- 南平市公安局:查糾超限超載貨運車輛2019-11-14
- 蘇寧帳篷聯營,引爆小鎮狂歡2019-11-13
- 官宣!12月11日起南平這些火車站點正式更名2019-11-13
- 南平市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強化城區農貿市場治理整頓2019-11-12
- 南平:多措并舉整治住房租賃中介機構亂象2019-11-11
- 又見南平——寫在全市第三屆旅游產業發展大會落幕之后2019-11-11
- 南平市領導與上海部分青年企業家座談2019-11-07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水美延平 龍舟競渡!2019年中國龍舟公開賽總2019-11-19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