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市實施專項行動,力爭通過三年努力使茶產業走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小茶葉長成大產業
東南網10月21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鄭雨萱)近日,武夷山市召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員大會,分析研判當前茶產業發展面臨的形勢和存在的問題,推動實施龍頭培育、質量提升、標準管控、品牌建設、市場營銷、融合發展“六大專項行動”。
“武夷山發展茶產業具備生態好、技藝好、底蘊好三大條件,小茶葉種出大產業、闖出大市場、創出大品牌,已有扎實基礎。如今,茶葉的經濟、社會、文化價值也越來越得到認可和重視,茶產業亟待高質量發展。”武夷山市委書記江建華說,全市將通過三年努力,到2022年,實現規模以上茶企100家、規模以上茶企產值100億元、產值億元以上茶企30家以上、產值5億元以上茶企6家、茶產業稅收3億元的“11363”發展目標。
生態高質量,為茶園增色
在星村鎮燕子窠,1000畝的生態茶園上栽滿闊葉樹種,茶樹間大豆長勢正好。“大豆的根系既有固氮的作用,還可以避免小蟲去啃噬茶葉,等大豆成熟后,我們會將大豆全部回填到土里作為綠肥,增強地力。”首席巖茶廠廠長楊文斌告訴記者,以茶樹間輪種大豆和油菜的方式替代傳統施肥,是降低化肥使用量的“秘訣”。
楊文斌從事茶業已有20多年。“最早我們注重茶葉產量,沒有為茶樹營造適宜的微生物環境,相反通過施肥導致土壤板結、茶葉質量不佳。”楊文斌說,2012年他開始試種生態茶,卻由于種植不科學,導致當年茶葉大量減產。
如何科學高效地種植生態茶?2016年,福建農林大學教授廖紅以星村鎮燕子窠連片、大坪洲等2000畝茶園作為試點,采用“有機肥+綠肥”的方式來改善茶園土壤,很快,楊文斌就嘗到了好生態帶來的甜頭。
“肉眼看見的,我們茶園上的土質更加松軟,生物種類更豐富,病蟲害也少了。”楊文斌說,看得到的好生態成了企業拓展市場的“敲門磚”,如今他所種植的生態茶采取會員訂單制,不愁銷路。
2018年,武夷山市與福建農林大學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共同建立武夷山茶產業研究院,圍繞優質、安全、高效、生態的產業發展目標,開展茶產業共性、關鍵科技攻關和政策研究。目前,福建農林大學正在開展茶園土壤及綠肥種植研究,與23家茶企合作,在茶園種植大豆9300畝。此外,還實行生態茶園農藥化肥零增長減量化行動,采用“有機肥+配方肥”、“有機肥+綠肥輪作”、茶園套種樹木等生態茶園管理模式,已建成燕子窠、大坪州等生態茶園示范基地2000余畝。
走進武夷星生態茶園示范基地,500畝茶園內種植了3萬多棵樹,植被覆蓋率達到了82%以上,魚翔淺底、湖水環繞,茶樹如同生長在自然森林之中。武夷星茶業有限公司總經辦吳麗英告訴記者,作為省級現代農業智慧園,近年來企業借助智慧茶山系統,選取示范性茶葉基地布設小氣候監測站和實景監測設備,對茶園內溫度、濕度、風、雨、光、土壤等要素進行實時監測,采集茶園小氣候環境氣象信息和茶園實景進行集成展示和數據分析,為茶園的科學管理、茶葉的品質論證與安全溯源提供數據支撐。
武夷星、永生等一批知名茶企推動茶園標準化建設,帶動了越來越多中小企業投身綠色發展,武夷山茶園建設向生態化、有機化大步邁進。
品牌高標準,抓機遇拓市場
在2020年中國品牌價值榜單上,“武夷巖茶”位居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區)第4位,并連續4年蟬聯中國茶葉類區域品牌價值第二位。
“武夷茶的公共品牌為‘武夷山大紅袍’和‘正山小種’。為了正本清源,保護消費者的正當利益,在去年試點基礎上,從今年起我市全面推行了‘認標購茶’。”武夷山市茶產業發展中心主任林建江說,“認標購茶”采取“茶青卡”+“商品標”雙重管理方式,確保茶葉的原料產自武夷山;再采用區塊鏈、物聯網等技術,實現種植、生產、銷售的全流程溯源。目前,全市已授權試點使用“商品標”茶企業150家,茶青卡申領1300多戶,面積5萬多畝。
今年新茶上市,武夷山多家茶企在外包裝上張貼了統一印有武夷茶地理標志標識的商品標。“市場上冒充武夷巖茶的產品層出不窮,實施‘認標購茶’后,能很大程度上減少惡性競爭,推動我們在市場上影響力的提升。”武夷山市桃淵茗茶葉科學研究所有限公司總經理邴貴君說,“認標購茶”的方式實現了武夷山主產區茶農茶企的產品保護,也為消費者購買正宗武夷茶提供了鑒別方法,提升了武夷茶品牌的市場認可度和影響力。
2019年第十三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上,武夷山認標購茶·區塊鏈溯源平臺正式啟動,通過全過程的數據采集和激活,實時將數據賬本加密上鏈,多節點建設統一賬本機制,使得茶葉從種植、生產和銷售等全流程可追溯。“借助‘認標購茶’和茶葉區塊鏈,我們可以對茶葉質量進行源頭管控,將茶青產地、采摘時間、13道制茶工序等全部記錄在冊,相當于茶葉有了身份證,形成企業和市場的雙向監管約束力。”武夷山市副市長范震昆說,目前2000份茶業區塊鏈標已推廣到企業。
近年來,武夷山加強品牌保護戰略力度,完成全國重點產茶縣、第五批武夷巖茶中國農業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山小種”品牌價值申報。此外,強化品牌營銷,在舉辦一系列全國性賽會,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的同時,帶動有“認標購茶”資格的茶企“走出去”,積極開展茶文旅融合推介,提升了武夷茶整體影響力。
茶旅高融合,提升產業附加值
遠處是茶山的舒緩輪廓,近處是古樸的房屋掩映在樹影之間,流水淙淙繞屋前,采茶、品茶、感受茶文化和茶生活,坐落于武夷山風景區內的“嘉葉山舍”福蓮生態茶莊園已成為武夷山茶民宿的標桿。
“我們的初衷是讓我們的消費者到了武夷山有一個既可以歇腳又可以直觀體驗的去處。”莊園主魏莉寧說,武夷山在高端茶文旅配套上仍存在很大的發展空間,為此福蓮茶業組織團隊對茶莊園進行整體規劃和設施建設,以度假村的規模和民宿的管理體系,吸引來自發達地區的消費者到此商務、休閑,打造品質茶生活。
漫步茶莊園內,茶元素貫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游客可以一一體驗茶園生態、制茶工藝、茶歷史、茶生活。“莊園更像是武夷山對外茶文化的一個輸出平臺。”魏莉寧說,茶莊園讓高品質的茶生活與自然結合,側重體驗式、沉浸式,客人就是茶葉生產的檢驗官、生產者,從而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因茶旅而起,以優質茶葉再度反哺旅游,如今,福蓮生態茶莊園在業內知名度提升,僅酒店年收入就達到1000多萬元。
為提升產業附加值,近年來,武夷山茶產業向茶衍生品、茶文旅等方向延伸。去年以來,武夷山持續開展“請到武夷來吃茶”茶旅融合活動,打造免費吃茶一條街,推出茶文化體驗、茶藝展示、民間斗茶等特色茶文旅產品。目前,已打造了200多家“請到武夷來吃茶免費吃茶處”,促進了茶旅互動融合發展。
茶的健康功能也得到逐步重視拓展。歷經8年的產品研發,武夷星從優質的大紅袍茶葉中提取天然茶皂素、茶多酚、茶氨酸等,開發大紅袍洗護等產品。此外,還利用生產過程中的茶副產品,開發茶紙筆記本。
一片葉子成就一個產業,致富一方百姓。據了解,2019年武夷山全市茶山面積14.8萬畝,涉茶人數12萬余人,占全市人口50%,干毛茶產量1.98萬噸,產值達20.58億元。
責任編輯:趙睿
- 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明溪示范段首期竣工2020-10-09
- 康養旅游走進福建武夷山2020-09-18
- 全民健身——全國郊野釣魚大賽武夷山“開桿”2020-09-18
- 情系革命老區 共建健康武夷 上海軍地醫療專家團武夷山義診2020-09-15
- 全國首例!武夷山完成經濟生態生產總值核算2020-09-08
- 遇見美宿 | 棲居山水之間2020-09-07
- 武夷山:打造“老年教育+智慧康養”模式 為區域經濟發展注入新業態新活力2020-08-10
- 武夷山,有水,就有了所有2020-08-06
- 武夷瑞芳回溯歷史展望今朝2020-07-15
- 暴雨侵襲武夷山 福州消防緊急增援施救已轉移243人2020-07-10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全國“無廢城市”試點縣光澤:“三招”讓垃圾2020-10-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