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臺灣參展商(左)在介紹公司生產的特色茶具。 本報記者 王毅 攝
一位臺灣參展商(左)在與客商泡茶交流。本報記者 王毅 攝
臺商臺企踴躍參會
17日,在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博會臺灣館75號展位前,一名身穿藍色馬甲的臺灣老人正熱情地用高山茶招待來自各地的客商。老人是臺灣南投縣農業合作社聯合社總經理林國梁。這是他第11次參加茶博會。此次他帶了23家臺灣企業來參展。
受疫情影響,一些臺灣客商無法參加,林國梁的武夷山之行也不容易,路上耽擱了20多天,但是他沒有打退堂鼓。“從2007年參加首屆茶博會開始,我基本上每年都參加,因為茶博會為我們南投縣茶葉推廣營銷提供了一個好平臺。”林國梁說。
在林國梁的家鄉南投縣,茶葉產量占到臺灣茶葉總產量約六成。“南投也是山區縣,與武夷山地理條件類似,茶產業是當地的主導產業,雖然兩岸茶品類不同,但是兩岸茶人齊聚武夷山,可以互相交流茶文化,推動茶產業發展。”林國梁說。
此次參加茶博會,讓林國梁感受最深的是新投用的武夷山茶旅小鎮。這個總建筑面積11.2萬平方米的新展館讓他有了新的期盼,他希望這個展館可以作為未來兩岸茶葉展示交易中心,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惠及兩岸茶商、茶農、茶企。
“兩岸茶產業應該進一步深化交流合作,比如,武夷山有海峽兩岸茶博會,臺灣也有世界茶業博覽大會,以茶為媒,以茶促融,雙方多交流、多合作,讓更多人品鑒茶香茶韻。”林國梁說。
臺灣企業在參展方式上各顯其能。“我們協會派出茶葉、茶器、茶點等11家企業代表參展,幫助不能到場的會員企業共同推介。”已是第6年帶隊參展的臺灣農業技術交流協會副會長黃志偉說,“我們希望臺灣茶能搭上茶博會的快車,通過這個平臺鏈接全球貿易。”
據主辦方介紹,雖受疫情影響,但是臺商臺企參展參會十分踴躍,本屆茶博會主辦單位10個,臺灣業者就占了一半,臺灣館參展企業達89家,凍頂烏龍茶、東方美人茶等臺灣茗茶一一亮相,為茶博會增添了濃郁的“臺味”。
讓茶博會永不落幕
2001年,武夷山市民間斗茶賽首次舉辦。時至今日,這項盛事已經發展為海峽兩岸的民間斗茶活動,成為茶博會的重頭戲之一。
武夷山茶業同業公會會長劉國英介紹說,雖然受疫情影響,今年來參加斗茶賽的臺商少了,但是臺商仍然寄送了10多份參賽樣品,其中代表臺灣東杰茶園參賽的臺灣烏龍茶榮獲銀獎。
“近年來,海峽兩岸茶博會的規模、效益和影響力都不斷擴大,對臺商臺企的吸引力也越來越大,兩岸茶人交流互鑒的初心永遠不變。”臺灣茶商業同業公會聯合會總干事陳柔含說。
從2007年首屆茶博會開始,走過了13個春秋,茶博會也在與時俱進。“云上茶博會”是本屆茶博會的推陳出新之舉,將茶博會搬上了互聯網,打造永不落幕的茶博會,只要手機掃碼,就可進入“云上茶博會”。平臺分為一館二區八段錦平臺,一館(“云上茶博會館”),二區(智慧云展區、請到武夷來吃茶展區),八段錦(走茶道、鑒茶樹、學制茶、觀茶藝、賞斗茶、品茶宴、看印象、住茶宿等線上體驗)。
據武夷山市負責人介紹,平臺還有“互聯網+斗茶”等線上互動活動,吸引更多游客參與茶事活動。同時,南平整合全年茶事活動,做到每季有主題、月月有活動,游客只要點擊“請到武夷來吃茶”子項目,吃茶地圖、吃茶活動等一目了然,讓茶博會體驗活動“永不落幕”。
同時,兩岸茶人也在研究線上消費。在臺灣寶珍茗茶展位,只需打開微信,掃一掃小程序二維碼,即可進入線上商城選購產品。“為了應對疫情對線下商貿往來產生的影響,今年3月我們著手研發小程序,并在茶博會前正式上線,方便大陸經銷商、顧客進行線上購買。”企業負責人鐘寶珍說,打通便捷的線上銷售渠道,能夠加強與客戶的聯系,讓展會產生更深遠的影響。
探索融合發展新路
在茶博會期間舉辦的第三屆海峽兩岸茶文化研習營上,福建長泰明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曾冠穎帶領15位在漳州發展的臺商參會。“借助茶博會契機,我們帶臺商臺企來武夷山‘尋根’,不僅要了解巖茶制作技藝,感受茶文化氛圍,同時和當地茶企溝通交流,把兩岸共同發展的路子越走越寬。”曾冠穎說,作為在福建扎根的臺商,他們希望能夠借助茶產業的平臺,吸引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來,在茶文旅融合、文創設計等方面助推茶產業轉型升級。
從4年前以臺灣茶企身份參展,到今年跟隨三明市大田縣“大田美人茶”公共品牌組團參展,臺商彭安源格外激動。“借助茶博會這個大平臺,我們希望能夠學習借鑒武夷山茶企關于生態有機茶園管理和企業經營方面的經驗。”來自臺北的彭安源一家把臺灣東方美人茶帶到了大田縣,帶動當地茶農種植茶葉上萬畝。2015年,大田縣打出“大田美人茶”公共品牌,讓來自寶島臺灣的茶葉品種實現了本土化。如今,彭安源希望通過茶博會廣交朋友,向更多優秀的業內同行取經,實現品牌宣傳、經營管理理念的再一次“碰撞”。
隨著茶業全產業鏈的發展,“茶文旅+康養”融合發展成為新的焦點。在第五屆兩岸養老與健康產業論壇上,兩岸養老健康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社區養老、居家養老、中醫健康等主題交流探討。“武夷山有好茶,有優質的空氣和生態環境,非常適合面向中高端市場發展老年研學。”臺灣青年之家會長鄭明嘉認為,隨著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大陸“樂齡”產業或將成為新藍海。“自然資源得天獨厚的武夷山為老年人提供舒緩身心、進行戶外拓展、學習技能的康養場所,前景不可限量。”
同樣相中了閩北良好的生態環境,從事康養產業多年的臺商、福建省海峽兩岸經濟發展聯合會副會長林樽計劃在南平光澤,按照“臺灣精致農業+康養”的模式打造康養中心。“臺灣在養老產業方面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借助茶博會平臺,我們共同探討深化康養產業,不僅可以交流互鑒,還能尋求協作共贏,實現養老產業的資源整合。”林樽說。
責任編輯:趙睿
-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在武夷山舉行2020-11-17
- 南平“醉氧之旅”:氣候資源 助力綠色發展2020-11-12
-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茶業博覽會11月16日開幕2020-11-12
- 好生態帶給嵐谷好味道 讓綠色農產品飛出大山2020-11-02
- 武夷山市檢察院:跨越千里的司法救助2020-10-28
- 周末休閑度假之旅 福州至武夷山高鐵旅游專列開通2020-10-27
- 武夷山市實施專項行動:小茶葉長成大產業2020-10-21
- 武夷山國家森林步道明溪示范段首期竣工2020-10-09
- 康養旅游走進福建武夷山2020-09-18
- 全民健身——全國郊野釣魚大賽武夷山“開桿”2020-09-18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浦城縣“短視頻直播”專題培訓班收官 惠農網2020-11-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