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喜訊頻傳。近日,中央文明辦下發通知,南平市、邵武市、武夷山市入選2021-2023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其中,南平市作為地級市,首次入選“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武夷山市作為縣級市,曾入選2018-2020年創建周期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文明創建,持續推動,久久為功。2018年,南平市成功獲得省級文明城市稱號后,便馬不停蹄地吹響了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沖鋒號角,全市上下“聞令而動”,努力書寫了一份承載319萬閩北兒女光榮與夢想的“文明答卷”。
——大投入,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統籌武夷新區、建陽區、延平區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延平區累計投入446億元,完成城市立面改造、道路白改黑、街道景觀提升及三江六岸整治等一批城建補短板項目;建陽區投入103.3億元實施嘉禾大道拓寬改造、雙龍橋隧等57項項目;武夷新區投資600億元,建設繞城高速、快速通道、核心區“四橫五縱”路網,市文藝館、市圖書館、市體育館等一批場館達到國家標準,奠定了創全國文明城市的基礎。
——大整治,城市品位顯著提升。開展了文明交通、市場改造、社區環境整治三大工程。鞏固畜禽養殖污染成果,擴大生活垃圾分類試點,推進再生資源回收體系建設。開展“爭創文明城、爭做文明人”大討論,高標準深化人居環境整治,健全發揮群眾主體作用的常態長效機制,實施全域無垃圾專項行動,全市開展“六亂”整治14.45萬處;1635個行政村建立村級監督機制、開展“門前三包”,以村民小組為單位,劃定相關責任區域,實現網格化管理;7058個自然村、116個城中村開展整村推進,各司其責、互動聯動的城鄉人居環境整治常態長效機制得以構建。閩江源頭水生態環境質量大改善,空氣質量、水質保持全省第一。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城市品質和品位顯著提升。
——大創新,踐行生態文明思想。認真踐行習近平總書記生態文明思想,“武夷品牌”“生態銀行”“水美經濟”三大創新為全國首創。其中南平市“生態銀行”入選《中國改革2020年度50典型案例》;“武夷山水”品牌持續位列中國區域農業品牌影響力排行榜前三;水利部水規院以南平為樣本編制《水美城市建設規劃編制導則》。
——大提升,人民幸福指數攀升。建立和完善創城領導掛帥制度、量化考評機制、路長負責制、督查落實機制、“門前三包”責任制、“六要”工作法、宣傳信息工作機制以及工作獎懲機制等八大機制,推動《南平市城市市容和環境衛生管理辦法》等11項相關法規立法,確保創城工作常抓常新、常態長效。在全省率先全面鋪開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工作,已完成10個中心、139個文明實踐所和1281個文明實踐站建設。武夷山市《竹筏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等7個案例入選福建省新時代文明實踐創新案例集,位列全省前列。延平區爐下鎮斜溪社區村入選首批全國21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為我省唯一。全社會誠信水平不斷提升,市民素質、社會文明程度和群眾滿意度得到新提高。(閩北日報記者)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武夷山首趟“國際貨運班列”成功發出2021-01-22
- 南平:規范停車場建設管理2021-01-20
- 尹力在南平調研時強調:充分發揮各級領導班子示范表率作用 努力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中展現更大作為2021-01-18
- 南平:學以致用 守正創新2021-01-14
- 南平:老城產業發新枝 新區產業生態化2021-01-13
- 南平市市場監管局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發展競爭優勢2021-01-05
- 南平市四種模式入選第一批農業綠色發展典型模式2021-01-04
- 南平延平區:綠色發展的信心更加堅定了2021-01-04
- 南平:高海拔公路防凍保通措施到位2020-12-30
- 南平:發揮“綠”優勢,小康路更寬2020-12-29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武夷山綠色生態茶園:用好“生態經” 茶園“2021-01-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