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市建陽區通過開展主題采訪活動,從身邊尋找紅色故事、探尋紅色記憶
創新“地方教材”讓教育“活起來”
東南網4月13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通訊員 張貴珍)近日,南平市建陽區開展“追尋紅色記憶 奏響時代強音”主題采訪活動,從身邊尋找紅色故事,收集黨史學習教育的地方素材,通過對離休干部、在鄉復員軍人、革命“五老”等進行訪談,了解黨的奮斗歷史,探尋紅色記憶,先后采訪了16名老戰士,年齡從75歲到104歲不等。
記者跟隨攝制組的腳步,走進抗戰老兵的家中、走進檔案館、走進英模人物的出生地,一起回憶那段崢嶸歲月……
重拾老戰士的“紅色記憶”
“敵人在江南,我們從江北劃船過去,地面有炮火、江面還有轟炸……船被炸翻了,有的戰友流血了,有的戰友犧牲了。”出生于江蘇贛榆縣的老戰士董子卿現住建陽區潭城街道,回憶起渡江戰役,他依然歷歷在目。“只有會游泳的游過來,我們的船上原來有50個人,只游過來5人,我是其中一個。”
董子卿出生于1922年,194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考慮到董老年邁,我們分兩次采訪,爭取不錯過任何一個故事細節。”攝制組人員雷佳坤說,作為年輕一代,他們有責任好好采集這些革命故事,在歲月變遷中讓這些紅色記憶永不褪色。
開啟塵封的“紅色歷史”
打開檔案室厚重的鐵門,穿過一排排密封的文件柜,區檔案館保管利用股負責人傅育華嫻熟地找到歷史資料,有國立暨南大學在建陽的抗日活動記錄、有新中國成立初期閩北黨史回憶錄,有相關歷史人物的合影等等。透過這些發黃的文獻和老照片,那些歷史事件、英模人物躍然紙上。
“這張照片是國立暨南大學北遷到上海之后,留在建陽學生的合影,另一張是暨大1946級集會全體理事,有點類似學生會的理事,15個人,這兩張照片很珍貴。”傅育華如數家珍。
早在1928年,建陽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的地方黨組織,是閩北蘇區極其重要的組成部分,暨南大學師生的抗日救亡等革命事跡,給建陽留下了豐厚的紅色資源。
“為了開展好黨史學習教育工作,我們努力尋找跟當地有關的學習素材,但也要保證資料的真實性和全面性,檔案是最原始最真實的記錄。”區委黨史學習教育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賴貞明說。
尋訪抗美援朝戰斗英雄
春光明媚,潭城街道回瑤村生機勃勃。進入村口,映入眼簾的是一組人物雕塑,“呂慕祥廣場”大字赫然醒目。
“呂慕祥是抗美援朝志愿軍二級戰斗英雄,1929年出生于童游鄉回瑤洪尾村,1949年5月下旬加入中國人民解放軍,后來參加了著名的上甘嶺戰役,在戰斗中英勇犧牲,被追認為二級戰斗英雄。”回瑤村黨支部書記劉鋒介紹道。
“為了重溫革命故事,傳承烈士精神,我們正在組織拍攝呂慕祥人物宣傳片,作為我們黨史學習教育的重要教材,同時廣場新建大顯示屏,成為黨史學習教育的新平臺。”潭城街道宣傳委員王愛英說。
革命遺址舊址、紅色文化場館,是講好紅色故事的生動教材。為構建干部群眾黨史學習教育新基地,建陽區深入挖掘本地紅色資源,提升打造了建陽革命歷史紀念館、登高山烈士陵園等27個紅色紀念設施及遺址,深入闡釋黨的百年風華,讓干部群眾在黨史學習教育中汲取奮進力量。
責任編輯:趙睿
- 首屆閩臺青年(建陽)建盞主題交流活動開啟2021-04-12
- 南平市國有土地交易實現“交地即交證”2021-04-09
- 南平延平區巨口鄉:“點厝成金”演繹發展新故事2021-04-09
- “等”外發力捍衛公益——南平市檢察機關積極穩妥開展公益訴訟“等”外探索2021-04-08
- 南平: 讓藝術為新時代文明實踐插上翅膀2021-04-08
- 南平: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 助力鄉村文明振興2021-04-06
- 南平順昌縣:在新發展浪潮中“三力”挺進2021-04-06
- 積極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 聚力傳播朱子文化精髓2021-04-01
- 2021南平市“紅色文旅主題年”啟幕,追憶那紅色的印記2021-03-30
- 南平市6月底前要完成40%以上常住人口新冠疫苗接種任務2021-03-25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南平:弘揚茶文化發展茶產業 助力鄉村文明振2021-04-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