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黨代會報告摘要】 扎實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實施新時代山海協作,以福州和廈漳泉兩大都市圈建設為引擎,帶動閩東北、閩西南兩大協同發展區建設。
東南網1月12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趙錦飛 賴昊拓 通訊員 詹國兵)南平市延平區是福建老工業基地:南孚、南鋁等“五南”撐起閩北工業脊梁,元力、長富等新秀成為行業翹楚。同時,延平還是全國第三大百合鮮切花主產區。不過,延平要在閩北縣域發展中“破壁出圈”,也面臨著產業大而不強、城市發展承載力不足等掣肘。
“延平是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的一部分,省黨代會把區域協調發展作為今后五年的一項重要內容,我們把黨代會確定的任務項目化、清單化、責任化,通過產業能級躍升、產城融合,主動融入福州都市圈發展,全力打造‘中國百合花之鄉’,打造福建綠色制造業基地、閩東北綜合交通樞紐、南平市域經濟中心。”延平區委書記黃桂誠說。
優勢做優,拓展延伸產業鏈條
一頭牛,是延平的特色產業。
長富是我省乳品行業規模最大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擁有年產20萬噸乳制品生產能力,巴氏鮮奶銷量全省市場占有率90%以上。但企業也面臨著迭代升級的壓力,主要是規模上不去。
緣此,延平謀劃在王臺鎮羅坍村建設海峽循環現代農業園,力爭實現產業提檔升級。掛點該項目的王臺鎮人大主席黃圣亮說,項目全面建成后預計年生產鮮奶3萬噸、蔬菜9000噸,新增產值2億元,相當于再增加四分之一個長富,滿足福建及周邊市場對高品質鮮奶、果蔬日益增長的需求。
“周邊還規劃1500多畝的種植示范基地,將生態循環農業模式進行到底。項目還利用11萬多平方米的建筑屋頂,引進光伏發電項目,不僅可調節牛棚的溫度,提升產能,而且年可節約0.7萬噸煤,服務國家‘雙碳’戰略。”黃圣亮說。
如長富一樣,針對優勢產業和資源稟賦,圍繞世界小電池生產基地、世界白炭黑生產基地、中國活性炭基地、中國電線電纜基地“四大制造業基地”,延平拓展頭部“鏈主”企業的產業鏈條,有針對性謀劃大項目、好項目,實現產業能級提升。
南孚是全國堿性電池的“龍頭老大”,占領國內市場八成以上份額。為在更高起點上打造世界小電池生產基地,延平有針對性引來了上游的鑫東來,補上產業鏈導電材料、電池零部件等空白領域。
“鑫東來是堿性電池行業導電材料產品排名第二的重要供應商,市場占有率達40%,一期已投產,將成為小電池生產基地重要成員。”區領導介紹說。
除此之外,延平在新興產業方面也開始破題:總投資13億元的分布式光伏項目正逐步鋪開,全面建成后年發電量達3.32億千瓦時,可滿足延平全社會用電量的9.86%;總投資68億元的抽水蓄能電站項目從“十五五”規劃提前到“十四五”規劃,目前正緊鑼密鼓推進。
“‘五南’企業是延平的優勢所在,要做好延鏈補鏈擴鏈文章,導入沿海地區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助力企業轉型升級、增資擴產,這也是延平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區有關部門負責人說。
補齊短板,提升群眾生活品質
延平主城區僅3.84平方公里,疏解老城、改造老舊小區,提升城市品質,是群眾的迫切需求。
水南街道橫排社區地處延平舊火車站,臟亂差問題突出。“小區沿江一側,亂搭亂建隨處可見,更有一些居民在江邊開辟菜地,影響河道行洪。”社區書記李莉說。
去年8月,延平區對橫排社區19棟房屋進行改造,對污水管網進行雨污分離,并對照明、立面、綠化等進行改造提升,小區一下子靚了起來。“下樓就可在沿江棧道上遛彎,變化太大了。”正在鍛煉的陳阿姨一臉喜悅。
如橫排小區一樣,經過摸底,延平老舊小區改造涉及6個街道、38個社區、29008戶住戶,建筑總面積184.95萬平方米,涉及面廣,群眾關切,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全區干部下沉一線,對焦群眾的所思所盼,盡力把群眾的需求轉化為具體可行的項目。”黃桂誠說。
資金是首要難題。緊盯中央預算內投資和專項債資金,區里籌措1.7億元資金,贏得了先機。另外,再通過“居民合理出資、管線單位分擔、社會力量參與”組合拳,做足資金拼盤。
針對居民意見不一的第二道難題,延平按照一小區一方案原則,特別是針對設施老舊、環境不美、管理缺失三大突出問題,廣泛征求居民意見,每個項目召開問題見面會,自然資源、發改、財政、城管、消防多部門聯合評審,把問題解決在一線。
由此,解開了疙瘩,30個小區改造全面鋪開。到目前,新增公共綠地、袖珍公園20處5000平方米,延城面貌煥然一新。
無獨有偶。2019年,閩江水口水電站最大移民鎮——樟湖鎮解決了長達18年的用電失序問題,群眾對鎮里未來的發展充滿希望,但路該怎么走?鎮里厘清了自己的資源稟賦:3萬多畝閩江水面是不可多得的財富,幾千鄉賢在外從事游樂行業,還有獨特的飲食文化,這些要素拼盤后,建設游樂小鎮的構想應運而生。
“趁著打造閩江黃金水道的契機,我們謀劃了白鴿島旅游開發、5.3公里水美步道等項目,以美麗水鄉為底,突出閩越風情和水美元素,導入鄉賢資金、技術等資源,打造閩江江岸獨具特色的游樂小鎮,為發展提供內生動力。”樟湖鎮黨委書記黃曉海說。
協同聯動,開辟新的發展空間
針對發展承載力不足問題,延平新城是延平拓展城市空間的破題之舉。南平首個百億產業園區——南平市工業園區位于延平新城,通過筑巢引鳳,接納退城入園的中心城區企業。
近期,圍繞“一根竹”,延平區和南平市工業園區、竹加工企業三方齊聚一堂,為竹產業把脈問診。
延平現有竹林面積62萬畝,年產竹材1700余萬株,上下游企業90家。長期以來,竹產區有資源無產業,園區加工企業有產能無原料,產業鏈上下游循環不暢。如,泰盛紙業年可利用約180萬噸竹資源,元力活性炭新上的項目需要60萬噸竹子下腳料,延平的竹產量遠遠不夠,而且竹農最大頭的費用在于運費及砍工費,這讓許多竹農望而卻步。因此,延平區和南平市工業園區聯手,鼓勵資源富集的鄉鎮建立毛竹初加工點,輻射帶動周邊,以小循環帶動大循環,打通“腸梗阻”,既可做大上游村集體經濟,又可為園區下游精深加工帶來源頭活水,為企業解了難題。
這是延平區與南平市工業園區協同聯動的生動縮影。二者不僅引來了上游的元力環保用活性炭、熊寶戶外重竹等大塊頭,而且一起布局上游,打通產業循環鏈條。在產教融合項目上,二者還將聯手,利用閩北職業技術學院等資源,打造新城職業教育園區,為產業發展培育技術人才和產業工人。
“我們與園區深度對接,一起招商,一起落地項目,一起做新城配套,承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以及福州都市圈關聯產業梯度轉移,加快新城港區碼頭、學校、醫院、職工公寓等基礎設施建設,以產興城,產城融合。”延平區區長葉文平說。
2021年以來,延平47個省市重點項目穩步推進,策劃生成億元以上項目109個。“我們將學習廖俊波‘能在現場就不在會場’‘背著石頭上山也要干’的精神,圍繞打造福建綠色制造基地、扶持優勢特色產業、提升城市品質等方面,抓實項目,抓牢基層,努力為新福建、新南平建設作出延平貢獻。”黃桂誠說。
記者感言>>>
區域經濟發展往往都面臨著優勢劣勢并存的局面,如何揚長避短、補齊短板?
作為南平市域經濟中心的延平區,認真貫徹落實省黨代會部署要求,跳出延平看延平,從區域協調戰略中找機會,從山海合作中求突圍。據了解,延平抓住閩東北協同發展區、福州都市圈發展機遇,利用閩浙贛交界這個重要戰略通道優勢,將承接閩東北協同發展區以及福州都市圈關聯產業梯度轉移,導入資金、人才等要素資源,以產城融合推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以產促城,拉大城市框架;以城促產,提升產業能級,唱好“雙城記”。
期待老工業基地“破壁出圈”實現新發展。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好茶進福州”展銷會持續舉行 快來寶龍淘好茶2022-01-05
- 南平好茶元旦集中亮相榕城2021-12-31
- 南平重大項目集中開竣工2021-12-30
- 南平:辦實事重點民生項目完成率達97%2021-12-30
- 林瑞良同志任南平市委書記2021-12-29
- 首屆考亭論壇在南平舉行2021-12-28
- 在新的起點上加快建設全國綠色發展示范區——專訪南平市委書記林文斌2021-12-27
- 閩東北協同發展區聯席會議在南平召開2021-12-27
- 閩臺崇蛙民俗文化交流活動舉辦2021-12-23
- 南平:激活朱子文化的生命力2021-12-22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綠翅金鳩顯真容 武夷山國家公園鳥類增至391種2022-01-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