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通過不斷豐富產品業態,推動文旅產業由粗放向精細轉變
抓好文旅融合 做強“美麗”經濟
【省黨代會報告摘要】 做大做強做優文旅經濟,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進一步打響“清新福建”“全福游、有全福”等品牌,建設全域生態旅游省。
東南網1月17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蔣豐蔓)近日,一場特殊的宣講會在武夷山景區旅游服務中心舉行。
“此次宣講以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黨代會精神為指導,對武夷山文旅產業發展進行全面‘把脈問診’,推動武夷山旅游提質增效……”武夷山市委書記楊青建就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進行宣講,并與文旅系統干部職工交流學習體會,共謀發展大計。
滿足游客個性化需求
“這里的郵筒造型很特別,還可以打印有聲明信片,遠方的朋友通過掃明信片上的二維碼就可以聽到我們此時此刻送出的祝福。”近日,在武夷山景區旅游的黃女士向記者介紹說。
這種特別的郵筒是武夷山打造的特色文創產品之一。“目前,我們已在景區標志性地點布設了10款特色郵筒,開發了6款主題明信片。在設計上,融入國家公園、朱子文化、茶文化等元素,滿足游客傳遞祝福、個性化定制伴手禮需求的同時,打造傳播武夷文化的新載體。”武夷山市副市長張立明說。
除了造型各異的特色郵筒,佇立在崇陽溪岸的特色觀景臺也成了新的網紅打卡點。“我們共設計了6個觀景平臺,包括竹筏、彩虹等形態,與景區的自然景觀融為一體,也能滿足攝影愛好者的需求。”度假區管委會副主任陳蕊說。
此前,武夷山曾以“武夷占盡人間美”的自然風光在眾多名山大川中占據重要一席。2006年即榮獲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稱號,此后,“最受群眾喜愛的中國十大風景名勝區”“中國最佳綠色生態風景區”等多張亮麗名片紛至沓來。
然而,從產業發展來看,武夷山長期以觀光游為主,缺乏有創意、吸引力強、附加值高的旅游產品,導致游客逗留時間不長、消費群體單一等結果。
針對這一痛點,武夷山著力在旅游產品的創新與精致度上下功夫,觀日出、看云海、真人CS、劇本殺、相聲茶館……一系列滿足細分人群個性化需求的時尚消費新項目不斷涌現。
“豐富的旅游資源不等于旅游產品,要打造長久的吸引力,仍需要從市場需求、游客心理等多角度進行不斷創新。”分管旅游工作的副市長林飛說,當地還通過上線微信小程序、發布武夷山手機美食地圖等方式,深化數字文旅技術,優化旅游服務。
兩大主導產業深度融合
元旦假期第一天,武夷新區旅游觀光輕軌正式開通運營,輕軌從高鐵南平市站開往武夷山景區南入口,沿線途經成片茶山,帶領游客第一時間浸潤最美茶鄉景觀。進入武夷山境內,四處可見的生態茶園和精品民宿、觀光工廠等元素相結合,搖身一變成熱門旅游打卡點。當下,茶旅小鎮、茶博園等茶旅綜合體項目正在如火如荼建設中。
旅游和茶是武夷山兩大特色主導產業,如何做好融合文章?為此,當地成立茶旅融合發展專班,加快制定出臺相關發展實施方案,不斷創新茶旅融合發展機制。
近日,武夷茶世界迎來一批批前來訂購春茶的茶客。“去年受疫情影響,海峽兩岸茶博會暫緩舉行。但是茶世界為推進‘三茶’統籌提供了新平臺,包括洽談、品鑒、茶文化交流、沉浸式演出等功能,‘永不落幕’的茶博會開啟。”福蓮(武夷山)茶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貴仁說。
“我們著力在茶旅產業的發展規劃、品牌營銷、鏈條打造等三方面推進深度融合。”林飛告訴記者,以武夷茶世界為代表,該項目由政府主導,規劃有品牌茶企、茶衍生產品、茶研學基地、茶道體驗館等,集餐飲、休閑、娛樂等業態為一體,致力于打造“景區、園區、社區”三區融合的武夷茶產業及文化新區。
此外,當地還開發了茶宴、茶膳、茶日用品等新產品;推進建設一批茶主題精品酒店、民宿,積極引導酒店民宿營造“住有茶香”氛圍;推出生態茶園景區旅游專線;打造國內首部茶文化主題光影秀……圍繞旅游“吃、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打出茶特色牌,著力在每一環節推進深度融合。
“發展全域旅游要求我們必須要強化系統觀念。”楊青建介紹,旅游涉及景區、度假區、文體旅局等多個部門,不同部門職能不同,因此抓旅游的角度不同,也導致合力難以形成。去年武夷山成立市委旅工委,加強黨委對旅游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破解工作機制不順、部門多頭管理、資源力量分散、品牌宣傳零碎化等問題。
借力文化賦能旅游
臨近春節,武夷山特別新推出朱子文化、紅色文化、萬里茶道等七大文化精品路線。
“從游客體驗來看,武夷山旅游服務精品化程度不高,尤其是作為世界自然和文化雙遺產地的文化底蘊沒有體現出來,盡管資源豐富,但深度挖掘不夠。”林飛說。
印象大紅袍是武夷山的經典文化旅游產品,去年“五一”期間,創造了一晚排演五場的最高紀錄。在印象大紅袍企劃部經理陳潔看來,“印象大紅袍這個產品的優勢就在于落地了獨特的武夷茶文化,才能長盛不衰”。
朱子文化是武夷山另一張亮麗名片,著名儒學大師朱熹在此琴書五十載,留下了諸多名勝古跡。圍繞朱子文化,武夷山打造了五夫鎮朱子雕像廣場、興賢書院、武夷精舍、紫陽樓等參觀點,但各景點小而散,影響力不足。
“之前關于武夷山的朱子文化主要停留在傳說、古跡上,缺少承載文化的有形標志性建筑,游客來了之后感知度就低。”武夷山文化傳承創新發展工作專班領導小組組長林方介紹,為加快形成朱子故里、理學圣地的文化影響力,去年開始,當地加快建設朱子文化相關的標志性建筑。新紫陽樓、朱文公廟集成殿等相繼建成運營。同時,重點圍繞朱子、閩越、生態、紅色文化四塊內容謀劃項目,著力活化文化傳承,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
“發展高質量的旅游,我們的目標是建設世界級知名旅游目的地,不僅要讓游客了解武夷山有什么,更要讓來到武夷山的游客留下來度假。通過產品打造、服務深造、氛圍營造等,深挖自然與人文內涵,講好武夷故事。”林飛說。
記者感言>>>
進入新發展階段,旅游需求也發生轉變,要求傳統旅游業轉型升級,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提升文旅高質量發展、擴大文旅消費是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的重要舉措。武夷山主動適應發展變局,著力在旅游項目提升、旅游產品豐富、旅游環境營造、旅游服務改善等方面多動腦筋、下功夫,改變單一盈利模式,推動旅游業從門票經濟向產業經濟、從粗放低效方式向精細高效方式轉變。
責任編輯:趙睿
- “全省城市品質提升媒體采風行”走進武夷山:宜居宜業宜游 居民幸福感不斷提升2022-01-12
- 福建武夷山:冬日梅花引客來2021-12-31
- 全國評茶員職業技能競賽總決賽在武夷山開賽2021-12-27
- 武夷紅茶:打通時空,掘金文脈2021-12-27
- 武夷茶世界項目正式開啟2021-12-21
- 武夷山開通直通三亞航線 由四川航空執飛2021-12-14
- 山海相約 “三亞=武夷山=北京”航線首航成功2021-12-13
- 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世界“雙遺” 萬物和諧2021-12-07
- 海峽兩岸“朱子文化尋源之旅”在武夷山朱熹園啟動2021-12-03
- 武夷山國家公園:云霧繚繞 美景如畫2021-11-22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全省城市品質提升媒體采風行”走進武夷山:2022-01-17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