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順昌,萬木蔥蘢,生機勃勃。順昌縣歷史悠久、紅色文化底蘊深厚,中國工農紅軍東方軍曾進駐洋口開展“擴紅籌餉”、建立蘇維埃政權等革命活動。近年來,順昌縣在挖掘紅色文化、用好紅色資源的同時,在環境整治、生態保護上探索創新,守好生態家底,讓老區煥發新貌。
順昌全縣林地面積249.4萬畝,林業資源豐富。如何統籌保護和發展的關系?當地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以鄭坊鎮興源村為例。有著1347人的興源村緊挨著鄭坊溪,生態環境優良,家家戶戶都曾靠著大片的綠色山林謀生。
“實行均山到戶,提高了林農的生產積極性,但林子分散經營,村民生態意識不足,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生態保護難度。而且我們村超過半數的村民在外從事小吃行業,因此存在山地拋荒問題。”興源村黨支部書記葉小華說。
2018年,順昌縣依托縣國有林場搭建“森林生態銀行”運營平臺,打破了興源村的尷尬境地。“我們村將主伐后的采伐基地交給縣國有林場,采取‘保底收益,主伐分紅’的模式開展合作運營。30年輪伐期內,縣國有林場負責造林和管護,采取集約經營的方式,實現生態和經濟效益雙提升。林木主伐后的凈利潤由村集體和國有林場按三七比例分紅,僅此一項全村預期可增收41.8萬元。”葉小華說。
作為一座山水相依的城市,念好“山字經”的同時,順昌縣積極做強“水文章”。
走在順昌余坊新城濕地公園的慢道上,幾年前的沿岸荒灘、自建房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寬敞的道路、林立的高樓。
余坊新城位于富屯溪南岸,海拔僅120米。在過去,村子幾乎年年都要面臨水患災害,水患成為村民的“心病”。“看著辛辛苦苦種植的莊稼一下被洪水沖沒了,心里的難受滋味就別提了。”村民胡玉倉說,每一次洪水過后,不僅莊稼顆粒無收,農田也會受到不同程度的損壞。
2015年,順昌縣將余坊新城的建設提上日程,針對沿岸水淹沒區生態環境差、生態系統脆弱等問題,按照“遵循自然,生態優先”原則,推進“柔性濕地護岸”建設。
“在項目實施過程中,縣里將生態保護修復與‘水美城市’建設緊密結合,堅持水安為先,建設生態護岸。征遷后在保留沿岸原有水生植物的前提下,栽種耐水性較強的植物。同時為了兼顧社會效益,我們將傳統擋墻退臺近100米,建設濕地公園,為市民打造一個‘天然氧吧’。”曾經參與項目建設的順昌縣委宣傳部副部長詹美美說。
“現在我們住上了電梯房,小區門口就是公園,新城配套的道路、學校、公園等基礎設施都很好。”胡玉倉感慨地說。
如今,濕地公園成了順昌當地最受歡迎的休閑打卡地。據統計,濕地公園日人流量達2萬~3萬人次,民生、經濟效益雙凸顯。
本報記者 蔣豐蔓 通訊員 李鈺璇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推窗見綠出門見園 生態福利送到家門口2022-06-24
- “同心·?!薄案!蔽幕黝}展閃耀第七屆閩商大會2022-06-19
- 華為云生態特別節目解構新伙伴體系 三大方向形成新支撐2022-06-17
- 建甌:“一根竹”造福一座城2022-06-17
- 茶香花美 共繪松溪新圖景2022-06-16
- 福建順昌:這個小村很“文藝”2022-06-09
- 今日芒種丨國網福建電力與生態和諧共生可持續發展2022-06-06
- 福建:生態“優等生”再交新答卷2022-06-01
- 與綠同行 “?!睗M榕城2022-05-25
- 中央財政增加福建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補助2022-05-19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建陽:打好防汛“主動仗” 保障人民群眾生命2022-06-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