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城縣是我省產糧大縣,是全國商品糧基地縣之一。近日,記者從浦城縣農業農村局獲悉,今年浦城再生稻種植面積6萬畝,目前頭季機收基本完成,總產達3.956萬噸,11月上旬再生季將陸續成熟收割,預計總產達1.92萬噸;全縣再生稻平均年畝產可達979.3公斤。
近日,在浦城臨江鎮,種糧大戶馬芳華正對經過烤田的稻田進行復水,以滿足稻樁第二季生長需求,提高糧食產量和質量。“通過工作群,縣農業部門向種糧戶及時發布氣象災害預警,并派遣技術人員提供現場指導、培訓等服務。”馬芳華告訴記者。
“2017年我剛成為職業農民時,種的是傳統的中稻,種一季收一季。但隨著成本的升高,利潤也越來越少了。”馬芳華說,隨著這幾年再生稻種植品種和技術越發成熟,他在縣里引導下嘗試大規模種植再生稻,目前已流轉種植水稻4800畝,其中再生稻2700畝。
“所謂再生稻,即選取再生能力強的雜交稻,頭季收割后利用稻樁重新發苗、長穗,可再收一季,不僅可以節省勞動力、降低投入,還能提高產量。”浦城縣農技站副站長廖義利介紹道,浦城的氣候條件不適宜種植兩季水稻,主要種植的單季稻又面臨著農資成本上升、土地利用率低等問題,再生稻很好破解了這一困境。
日前,“福建浦城再生稻科技小院(臨江分院)”在臨江鎮石壁村揭牌。據悉,科技小院的專家團隊扎根田間地頭,解決了不少再生稻高效生產的技術難題。對此,當地陳氏泰優水稻專業合作社的負責人陳兆武感觸頗深。“比如去年頭季收割前雨水較多,專家就指導我們及時排水控制干濕環境,保證了產量不受影響。”陳兆武告訴記者,得益于技術幫扶,他的再生稻年均畝產一舉突破了1000公斤。
如今,浦城已在12個鄉鎮建立再生稻全程機械化栽培萬畝示范區2個,總面積3萬畝。再生稻示范片頭季平均畝產達726.58公斤,比傳統栽培增產20.37%,科技賦能成效明顯。
種糧賺不賺錢?有沒有發展前景?才是普通糧農最關心的問題。
馬芳華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頭季平均畝產700公斤,按照國家收儲量價格,1畝可以收入大約1700元,種糧的本錢已經回來了。按第二季300公斤的產量算,每畝純利潤就有600元。”此外,通過購買服務和雇工勞作,馬芳華一年大概要付出100多萬元的工錢,帶動40余戶農戶增收。
為了擴大糧食產業效益,浦城還堅持打造“浦城大米”品牌,引入專業品牌運營公司,借助“武夷山水”公共品牌的帶動,先后參加了海峽兩岸農產品采購訂貨會、名特優產品進廈航等各類展銷活動,全力拓展線上線下推廣渠道。
本報記者 賴昊拓 通訊員 袁野 邱春靜
責任編輯:趙睿
- 種一次收兩季 福建省再生稻再獲高產2022-08-16
- “兩岸同心——朱熹高足詹體仁故事會”在浦城舉辦2022-08-01
- 南平浦城縣:工業反哺農業,惠澤一方鄉土2022-07-01
- 南平市防暴雨洪水應急響應調整為Ⅱ級2022-06-20
- 從“葫蘆坑”到“福祿村” 浦城深山古村實現致富夙愿 2022-05-26
- 浦城9個重點項目集中開工 總投資逾16億元2022-04-24
- 浦城招商好戲連臺 為經濟發展不斷引入“活水”2022-04-07
- 再生稻“科技小院”在浦城縣石陂鎮申明村揭牌2021-11-30
- 福建機收再生稻再生季產量突破600公斤2021-11-01
- 浦城:多樣化服務滿足群眾需求 應接盡接不漏一人2021-08-30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福建農林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探尋“2022-09-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