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廢為寶,讓南平市延平區北坑家庭農場的70畝火龍果豐產又豐收。
“單產提高了25%,每畝產量突破1500公斤,果品固形物含量由12.5%提高到15%,平均單果重在350克以上。”金秋時節,農場主魏水生一邊忙著采收火龍果,一邊算著增收賬,“過去的兩年,農場增收節支20萬多元。”
老魏本是個跑貨運的司機,隨著年齡增大,體力逐漸吃不消了。于是,他選擇返鄉創業,并將目光投向了市場前景不俗的火龍果。2018年,老魏在老家南平市南山鎮北坑村,發起成立北坑家庭農場,引種優質火龍果。
但他慢慢發現,火龍果屬于高耗肥的作物。由于缺乏經驗和資金,舍不得下重肥,前期產量不盡如人意。有沒有什么方法,既能生態減肥,又能提高產量和品質呢?一籌莫展之際,來自省農科院農業生態研究所的科技特派員陳鐘佃,帶來了生態循環農業解決方案。
畜牧業是南平市第一產業中的支柱產業,產值占農林牧漁總產值的比重超40%,生豬產業又占畜牧業產值的25%。其中,延平區是全國583個重點生豬養殖大縣之一。2020年,為推動當地生豬產業轉型升級,省農科院與當地企業福建省華龍集團飼料有限公司、南平華和農牧發展有限公司,共同發起成立華龍生豬產業研究院。
延平區現有生豬存欄量70萬頭,年出欄量近150萬頭。推進生豬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是研究院重點發力的方向之一。
“在生豬養殖中,我們按照‘源頭減量、過程控制、末端利用’的要求,以種養結合、農牧循環、就近消納、綜合利用為主線,開展豬糞及其沼液在果蔬、糧農作物、水生植物、林地等多種場景中的多模式利用。”陳鐘佃說。
很快,“豬—沼—火龍果”模式,便在北坑家庭農場落地。
2020年起,北坑家庭農場與華和農牧公司開展資源化利用合作,利用該公司的豬糞堆漚有機肥替代化肥進行火龍果栽培。
“畝施有機肥2.5噸,畝減施化肥120斤,每畝節約用肥成本840多元。”陳鐘佃說,農場內還引入沼液貯存桶,布設沼液輸送主管道800多米、沼液滴灌管道1.2萬多米,沼液與水調配后滴灌施用,每畝年節約施肥用工150元。通過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場的果品與產量都有了顯著提高。
不僅僅是種植業,生豬養殖廢棄物在水產養殖業中也大有作為。
“我們利用狐尾藻、大薸、紅萍、藕等水生植物生長的需肥規律,在養殖水體中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沼液,以達到凈化水體中氮、磷的目的,并利用其植株進行淡水魚養殖,養殖庫塘水再用來進行蓮藕(稻)種植。”陳鐘佃說,通過構建“沼—水生植物—魚—藕(稻)”生態模式,使養殖廢水多級循環利用,達到養殖污染綜合治理。
本報記者 張輝
據悉,華龍生豬產業研究院成立以來,共建成沼液輸送管道約20公里,15立方米沼液車1部,簽約農田面積930畝,新墾拋荒地100畝,收貯林地390畝,租賃竹林地1480畝,資源化利用合作企業4家、面積達1500畝。
責任編輯:趙睿
- 前8個月南平市竹木草制品出口貨值達24.9億元2022-09-22
- 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11月6日在南平開幕2022-09-21
- 上海農委回應黃浦江出現鱷魚:可能為放生的暹羅鱷,正在捕捉2022-09-19
- 南平市2022年國家網絡安全宣傳周活動啟動2022-09-06
- 南平延平區:做足優勢,打造農業產業強區2022-08-29
- 福鼎紫菜養殖用上玻璃鋼撐桿 帶動生態經濟雙效益2022-08-16
- 1—7月南平企業享受RCEP關稅優惠超90萬元2022-08-16
- 南平松溪開展村黨組織書記擂臺賽2022-08-11
- 福建首本深遠海養殖平臺所有權證在連江頒發2022-08-11
- 海魚養殖平臺“乾動1號”完成岸上建造2022-08-10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小巨人”如何舞起來?我在建陽“共竹舞”2022-10-2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