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市民政系統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聚焦脫貧攻堅、聚焦特殊群體、聚焦群眾關切,在基本民生保障、基層社會治理、基本社會服務上持續用心用情用力,不斷推動民政工作創新發展。
織密兜底保障網
“您好,這里是民政局,請問您最近的生活怎么樣,有沒有遇到什么困難?”在南平,孤寡、獨居、留守老人,低保對象等困難群眾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接到這樣的電話。
對困難群眾的兜底保障,充分體現出南平的民生厚度、政策溫度,以及全社會的文明程度。
十年間,南平市創新優化社會救助政策供給,健全與扶貧政策銜接機制,實施社會救助兜底脫貧行動,務求脫貧路上“不漏一戶、不落一人”,圓滿完成脫貧攻堅“兜底一批”任務,幫助困難群眾同步進入全面小康。納入兜底保障范圍的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8869人,占全市脫貧人口總數的47.99%。啟動實施“陽光1+1(社會組織與老區村)牽手行動”,結對共建143個社會組織108個老區村,生成各類項目320個,社會組織投入6100余萬元,有力助推老區村鄉村振興。
此外,邵武市春暖社會工作服務中心的《造“血”扶貧 把“根”留住》案例和南平市扶貧開發協會的《精準發掘小白茶 形成扶貧大產業》案例被國務院扶貧辦評為中國社會組織扶貧案例50佳,春暖社工等幫扶的邵武市龍斗村被中央農辦、民政部等五部委聯合表彰為“全國鄉村治理示范村”,并列入“福建省社會治理創新50例”。
養老服務多元發展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十年間,全市民政部門全面建立完善基本養老服務清單、普惠制高齡津貼、政府購買居家養老服務、社會力量興辦養老機構激勵等系列制度,實施“長者食堂建設”“家庭養老床位”“特殊困難老年人家庭適老化改造”等試點工程項目。
聚焦“促普惠”。市委市政府連續多年將居家社區養老服務照料中心、農村幸福院、農村區域性養老服務中心等設施建設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基本實現縣縣有護理型養老機構、街鎮有具備綜合功能的養老服務照料中心、村村有老年人活動場所。全市養老機構和設施總數1677萬個,養老服務床位總數2.5萬張,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數41.6張。
聚焦“強質量”。全面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推進養老機構公建民營改革。開展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推動養老服務質量穩步提升。開辦運營長者食堂237所,實現全市鄉鎮(街道)全覆蓋。開展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試點,順利通過全國第四批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改革試點驗收,并以此為契機,加快構建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補充、醫養相結合的功能完善、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
健全社會福利體系
政府保障更有力,人民生活更安心。
在全省率先實現低保標準和特困供養標準城鄉一體化。十年來,南平市城鄉低保年平均標準從2475元提高到9054元,比增366%,特困年平均供養標準從2976元提高到17748元,比增596%。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集中供養率占比由2017年31.82%提高至2021年90.85%。
在全省率先建立長期滯留流浪乞討人員落戶安置“135”工作機制,共救助流浪乞討人員5.24萬人次,幫助安置落戶長期滯留人員133人。探索形成了“部門聯動、社會動員、家庭溝通、個人參與”的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1334”機制辦法。調整建立市、縣二級未成年人保護工作領導協調機制,積極實施“福蕾行動計劃”,全市5300名農村留守兒童受惠。
構建基層治理新格局
十八大以來,南平市民政系統深入傳承弘揚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工作期間和視察福建時提出的“遠親不如近鄰”“三個如何”等重要理念重要指示精神,推動其在城鄉社區落地生根。創新近鄰服務模式,完善助幼、助教、助醫、助老、助困等“五助”服務創新社區治理模式,全市城鄉社區綜合服務設施覆蓋率100%,村(居)政府延伸到社區的公共服務100%實現“一站式服務”“一門式辦理”。
同時,南平市加強對村(居)“兩委”換屆選舉工作的組織領導,村(居)委會100%實現“一肩挑”。認真開展村級議事協商示范活動,2021年,建陽區潭城街道溪源村、建甌市小松鎮湖頭村被民政部列為全國村級議事協商創新實驗試點單位。
2012年以來,南平市共招募450名高校畢業生服務社區,加強社區工作職業化建設,實現社區工作者崗位及薪酬等級序列化;加強社會力量培育,全市社會組織從1474家增加到2259家,持證社工從60人增加到1400人,志愿服務記錄平臺從無到有,全市注冊志愿者達到47萬人。
值得一提的是,社會組織、社會工作的作用不斷凸顯,在參與疫情防控、推動復工復產復課復學、助力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等方面作出積極的貢獻。
深化社會事務改革
十八大以來,南平市社會事務改革扎實推進,大力推動相關基本社會服務更加優化有效、均等可及。
2016年7月,南平市下放涉外婚姻登記權限,取消婚姻登記收費,實現省內居民結婚登記“全省通辦”。武夷山市被民政部確認為第二批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
持續深化殯葬改革,積極推廣骨灰樓堂存放、海葬、樹葬、花葬等節地生態葬法,全面免除困難群眾的基本殯葬服務費,深入開展專項治理,推動規范公墓管理和殯葬服務市場秩序。平均火化率99.8%,節地生態安葬率84.8%。
貫徹落實行政區劃、地名、界線管理條例,完成建陽市撤市設區和南平市行政中心搬遷建陽區的區劃調整,圓滿完成第二次全國地名普查;加強地名文化保護,建陽、浦城被聯合國評為“千年古縣”;持續推進平安邊界建設,完成兩輪全市行政界線聯合檢查;理順地名管理機制,簡化地址證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落實為民服務宗旨。(朱昕華 鄭婕)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變廢為寶 養殖廢棄物顯“身手”2022-10-20
- 福州:平安建設提亮民生幸福底色2022-10-12
- 福建這十年:人社部門積極探索大膽創新,不斷增進民生福祉2022-10-10
- 福建:在保護生態資源中增進民生福祉 確保成果惠及民生2022-09-28
- 前8個月南平市竹木草制品出口貨值達24.9億元2022-09-22
- 福建省第十七屆運動會11月6日在南平開幕2022-09-21
- 福建:為民生托底 讓民心更暖2022-09-21
- 牢記服務使命 寫好民生答卷 民生銀行福州分行堅守初心夯實消費者權益保護基石2022-09-19
- 民生銀行聯合攜程推出“919旅行囤貨節”多重優惠2022-09-19
- “雙向奔赴”用心用情服務小微——民生銀行福州分行服務小微企業的故事2022-09-16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小巨人”如何舞起來?我在建陽“共竹舞”2022-10-25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