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張的面具,怪奇的著裝,詭異的步態……
6月的一天,筆者走進故縣中心小學,被這所學校濃郁的國家級非遺邵武儺舞文化所吸引,所召喚!
這所小學,有一支能夠拉得出去的儺舞表演隊伍和專門的儺舞訓練室、展廳、文化墻,課后延時活動還有三四十人的儺舞興趣班……
故小的儺舞情緣,還得從2019年底說起。那時,作為邵武市文體和旅游局、市教育局等有關部門推進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儺舞進校園活動,在故小啟動了。隨之,這所學校便把傳承和弘揚古老的儺舞作為特色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來抓,制定了規劃和計劃,確定了負責領導和老師。在市文化館、三角戲(儺舞)民俗文化藝術研究中心、市儺舞文化協會等有關部門和組織的助力下,這所學校舉辦了儺舞文化講座,開設了儺學習興趣班,(下轉第五版) (上接第一版)開展了儺舞技藝培訓,邵武市儺舞文化傳承人聶學群、馬玉婷、龔文華和儺舞文化協會的秘書長黃貞良、會員龔邵華等老師,都按要求長期進校開講授課傳藝,所傳技藝有原生態的民間儺舞跳番僧和跳八馬,還有改編過并配有現代音樂的“現代派”《儺趣·春》。
專業的教學,嚴格的訓練,吸引了孩子們自愿報名,更增強了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至今,故小已有100多名中高年級學生參加了儺舞技藝學習訓練,還建立了一支24人的跳番僧舞蹈和17人的預備隊。
邵武,是一個有著1700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擁有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1999年被評為福建省第一批歷史文化名城。邵武長門、三角戲、河坊搶酒節、有楓林窯青白瓷制作技藝和將石神龍會等均被列入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近年來,邵武各級各有關部門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文化建設精神,在南平率先推出了“歷史建筑告知書”制度,創建歷史文化遺產保護聯動新機制,不斷夯實歷史文化遺產保護的制度建設,并將邵武歷史詩評論家嚴羽的詩話研讀研究納入打造“最美閱讀之城”的重要內容。
“非遺”,是邵武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一項重要內容。邵武以“傳承非遺,守望文化”為主題,通過建立文化引領、保護傳承、送教培訓、重大節日展演、非遺傳承人申報等機制,不遺余力地讓國家、省、南平和邵武四級非遺走進學校、企業、社區。2019年以來,市文化館、市三角戲(儺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和市儺舞文化協會,都有非遺的傳承和弘揚“任務”,并要在重大節日和重要場所組織舉辦非遺展演、講座等活動。市職業中專開設了傳統儺舞技藝訓練班,儺舞文化協會當教員幾個學期每周兩次進校授課;市三角戲(儺舞)民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儺舞“非遺”省級傳承人何鳴翎專門針對實小學生特點,錄制音樂進行非遺教學。大埠崗中學、桂林小學等校將儺舞、三角戲等文化傳承編入課程,作為學生興趣活動的內容。市第二幼兒園、熙春小學和通泰街道遵道社區、昭陽街道三里亭社區,主動與有關部門對接,組織開展非遺文化講座、表演等活動。福建永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邵武移動公司等企業,把儺舞作為企業文化名片來打造,建立了自己的儺舞隊,重要活動和重大節日跳儺舞營造喜慶吉祥氛圍,還組織儺舞隊參加各種表演和賽事活動,多次贏得好評價。
邵武,現已有8支200多人的儺舞表演隊伍和100余支省級及以上非遺演出團隊,每年儺舞、三角戲在燕林文化大舞臺上展演十余次。今年5月底,省2023年第六屆中小學樂團匯報演出,由邵武實小樵川民族管弦樂團合奏的《長門》,用民族樂器生動地再現了邵武人民古時節日的生活場景,獲得極大贊賞。
“建立機制,實施科學有效的非遺保護和傳承,是順應新的歷史潮流。我們要探索保護和創新之路,在保護原生態傳統儺舞的同時,還應該讓儺舞這種生活儀式舞轉變為舞臺藝術美。”作為非物文化遺產主管部門的市文化館館長高虹說。(林傳仁)
責任編輯:趙睿
- 福州:擁抱非遺,旅游更有文化味2023-06-14
- 閩侯縣“文化和自然遺產日”主題活動側記:讓非遺傳承向新而生2023-06-13
- 福州倉山新增2處市級非遺傳承示范基地2023-06-13
- 福建省邵武市:依托主題公園讓安全意識入腦入心2023-06-10
- 邵武:綠色產業高質量,鄉村振興底氣足2023-06-09
- 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康復醫院濱海院區開診一周年非遺技術亮相義診現場2023-06-08
- 就在今日!云睿·福文化酒店喜迎八方佳客2023-05-31
- 福州:“小小傳承人”體驗非遺拓印2023-05-30
- 福州:“小小傳承人”體驗非遺拓印2023-05-29
- 擺米龍為母親祈福 福州這個非遺很特別2023-05-24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政和澄源鄉:創新特色種植輪作模式2023-06-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