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本雕版印刷代表性傳承人之一黃行忠為孩子講述建本的歷史和雕刻工藝。(受訪者供圖)
武夷山南麓,南平市建陽區西南部,古稱崇化里的書坊村在歷史上曾以雕版印刷聞名于世。南宋時,建陽是全國三大刻書中心之一,被譽為“圖書之府”。彼時的書坊人“以刀為鋤、以版為田”,古街的兩側基本都是刻書的作坊,商號林立,屋里刻書,屋外售書,每日車水馬龍、市井繁華。明代,此處因產書極多、書坊林立,被贊為“書林”。清代以后,崇化里改稱“書坊”,是我國唯一以書坊命名的地方。
一磚一瓦續文脈,一步一景皆歷史。近年來,書坊村找準“千年建本”這一“文化穴”,著眼鄉土特色進行全域規劃,統籌文旅產業與公共空間建設,持續推進村莊向“美”發展。
“點穴啟動”,古村文化重現光彩
白墻灰瓦的古建筑群、古樸整潔的青石板路……行走在煥然一新的書坊古街區,可以看到楠木廳、書林門、明代雙眼井、古水仙茶園等一大批文化遺跡,還可以近距離欣賞匠人展示精美絕倫的建本雕版工藝,宋代少長咸集參與制書、天下書商往來如織的盛況,仿佛就在眼前。
“一個具有歷史人文積淀的村莊,特別是傳統村落,要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實現鄉村振興,必須精準把握其‘文化穴’。所謂‘文化穴’,是指最能體現一個村莊歷史人文特色并可賦予創新價值的場所空間。”在全省深入學習“千萬工程”經驗建設福建美麗鄉村現場推進會上,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楊貴慶強調了文化定樁之于鄉村建設的重要性。
作為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怎么向世人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讓村民共享和美鄉村建設成果?“書坊堅持‘保護為先、合理開發、創新發展’的思路,深入挖掘文化基因,打造‘墨色建本文化街區’,擦亮特色,打響名氣,聚集人氣。”書坊鄉黨委書記暨雄青說。
“書林”盛景,在今天不僅可以從街區各處尋得蹤跡,還可在當地的建本蠟像動態展示館中身臨其境地感受。從備板、寫樣、校準、刻板、印刷到裝幀,建本的六道非遺制作工藝在這里通過集群式蠟像組合得以呈現,館內還附有雕刻、印刷體驗臺,游客能夠沉浸式感受建本文化的魅力。
這是書坊串珠成線重塑古村“書卷氣”的縮影。緊扣文化核心軸,書坊因地制宜對古建筑進行修復提升,并布設建本文化展示館、書林講壇、老區人民民俗館等文化空間,將原本分散的文旅資源有機融合,吸引眾多游客和研學團隊紛至沓來。
“書坊古街規劃建設很有特色,文化氣息濃厚,是學生研學過程中的一本鮮活教材,不僅可以讓學生感受這里的風土人情,還可以親身體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建陽區石庵書院老師裴建忠說。
日前,“2023漢學青年學者研習營”的22名國際留學生走進書坊,了解建本文化,動手體驗建本雕版印刷技藝。
“到這里參觀好像穿越時空一般,蠟像還原的場景特別生動,動手體驗更讓我感受到建本的神奇和中國古人的智慧,非常開心而且很有收獲。”亞美尼亞籍南京大學博士研究生安娜·亞當楊看著自己親手雕刻的作品,臉上溢滿喜悅。
當天作為指導老師的黃行忠,是南平市級建本雕版印刷代表性傳承人之一。記者見到他時,他正在工作臺前專心雕刻《朱子格言》。
“越過千年,建本從興旺發達的產業演變成亟須保護傳承的傳統文化。如今再度散發墨香,真是了不起。這得益于書坊找準了穴位,辦出了特色。”黃行忠告訴記者,現在的書坊已衍生出古書籍、小人書、裝飾畫等建本文創作品,常有游客慕名而來。
今年以來,“三色書坊景區”累計接待前來研學、旅游的各類人員14.7萬人次。
以文賦魂,美麗鄉村宜居宜業
冬日午后,位于康寧路17號的三層民居古建筑里,一隊施工人員正干得熱火朝天。
“這里原本是我家的老房子,我們自己出資改造,設計有10來間客房,等全部裝修好,就是村里第一家民宿了。”今年58歲的屋主葉長壽告訴記者,早些年他們全家人外出到浙江發展,前幾天剛和老伴一起趕回書坊“盯進度”。
師古不泥古。在康寧古街上,不僅有古韻,還有現代化的公共基礎設施和不少新業態。其中,一處對村民和游客免費開放的“共享茶空間”吸引了記者的目光。
移步其間,古民居的原有構型被巧妙劃分為多個茶空間,老物件與新軟裝相得益彰,茶桌茶具一應俱全,整面墻的書籍分類排序,門口還擺放有新式的自動售茶機。
“很難想象,這處大家愛來的新場所,原先是一棟年久失修、光線不好的老房子。”暨雄青介紹,書坊鄉通過跨村聯建創辦三色書林旅游開發有限公司,收儲整合各村村民閑置的老宅等資源,連片開發旅游,推動全域發展同頻共振。2022年,書坊鄉被評為“全國非遺旅游小鎮”。
據悉,類似這樣將閑置老房子出售或出租給旅游公司的有21戶,多集中在書坊,大部分屋主利用補償款住進了新房,一部分原屋主還回到古街創業。眼下,古街上開起了12家店鋪,帶動創業、就業人員300余人,周邊住戶戶均增收近1萬元。
在當地村民看來,這樣的改造很接地氣。“不僅提升了‘顏值’,還讓村莊有了更多現代化功能,讓我們這個閩北小村變得越來越宜游宜居宜業。”書坊學校教師、康寧古街老住戶陳建明說。
找準“文化穴”,就是找到村子的發展定位,激發了村民的文化認同。
“建本是我們當地的文化瑰寶,古街改造好以后環境變好了,文化氛圍變濃了,不僅來來往往的游客多了,我和同樣愛好書法、刻板的村民朋友也有了更多公共文化空間進行探討和創作,村里的年輕人特別是孩子們更能具象地認識到建本是什么,讓這份文化能傳承下去。”陳建明告訴記者,在減免房租等利好政策的鼓勵下,他還回到古街辦起一間書畫工作室,閑暇時間在這里創作,免費給學生和游客講解。
以文鑄魂,不僅凝聚了民心,也為“強村”助力賦能。
“隨著書坊人氣‘旺’起來,老百姓的腰包鼓了,村集體資產也厚實了。”書坊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余軍說,“去年我們通過旅游公司收入分紅、山場承包經營等增加收入20余萬元,村集體累計收入近70萬元。”
眼下,見證書坊雕版印刷興盛一時的積墨池改造升級項目正加緊推進,位于書林街7號的糧站閑置倉庫改造項目即將竣工,將建設成集紅色教育、學習培訓、旅游康養、學習強國線下體驗等功能為一體的研學基地,可同時容納300人學習、食宿等,為書坊文旅產業再添新引擎。(本報記者 姚雨欣 通訊員 張高鷺)
責任編輯:趙睿
- 南平延平區:閑置大廈再“創業”梧桐花開鳳來儀2023-12-22
- 碳計量助力南平綠色高質量發展2023-12-12
- 南平:多措并舉“組合拳”,消費環境“新升級”2023-12-12
- 南平市啟動“以竹代塑”示范城市建設2023-12-05
- 南平:加快人才集聚引領綠色高質量發展2023-12-04
- 南平:匯聚民智民意 讓民主“落地有聲”2023-11-23
- 南平:牢記囑托 全力打造全國“三茶”統籌發展先行區2023-11-15
- 周祖翼在南平調研:傳承優秀文化增強發展動力 夯實基層基礎推進鄉村振興2023-11-13
- 福建南平通過一批人事任免2023-11-07
- 首屆“潭陽好味·河鮮宴”大賽暨南平市新閩菜評選活動舉行2023-11-06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看到這些AED就更有安全感”2023-12-26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