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瞰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施辰靜 攝
東南網8月13日報道(福建日報記者 林霞)12日,記者來到南平市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一眼可見洲頭依山傍水的自然風光,不時還能聽到鳥兒的叫聲。
延平區爐下鎮斜溪村位于閩江上游建溪和西溪的交匯處旁,山上森林茂密,河谷食物豐富,是鳥類理想的繁殖棲息地。
王崇年10多年前曾在此經營一家養豬場。隨著村子里的豬場逐漸關閉,這里的生態發生了巨大變化,越來越多鳥類來到斜溪村的河谷山林中棲息繁育,吸引著來自天南海北的游客和觀鳥愛好者。“我也因此成了一位‘鳥導’,走上了一條不同尋常的‘致富路’。”
曾經,粗放的生豬養殖是斜溪村的支柱產業。從2017年起,以斜溪村為重點,延平區打響了治理畜禽養殖污染攻堅戰,對集約化養殖場開展污染治理,拆除養殖場面積約381.32萬平方米。同一時間,延平區也開展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整治等,30條小流域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養殖場轉產轉業率也達到了91.3%。
養殖場清退了,群眾的生計怎么辦?延平以好生態引導鄉村發展現代設施農業、鄉村休閑旅游產業。
距離延平城區僅21公里,斜溪村成了城區市民的“后花園”。野餐、燒烤、品花茶、乘游船……依托3.8公里長的閩江江岸線、千年古榕及周邊的綠水青山等自然資源,斜溪村大力發展生態經濟。
通過盤活村內閑置的文化中心樓、糧食倉庫、廠房以及涼亭、碼頭等資源,斜溪村積極引入民營企業,建設茶洋窯文化創意館、洲頭企業文化博覽園、生態司法教育基地等,打造文化文創、研學基地;洲頭鄉村水美工程建成后,游客還可體驗閩江岸線游等項目。
在斜溪村,“農旅+文旅”產業規模已初顯。“我們聚焦文旅研學產業,采取‘區屬國企+鎮振興公司+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經營主體’模式,如,區委抓實鄉村振興規劃、統籌政策項目扶持,區屬國企助力策劃項目、導入流量等,引入專業運營企業形成利益聯結,形成生態轉型發展共同體。近三年來,村集體收入達到700多萬元,旅游收入從零突破到20萬元。”爐下鎮斜溪村駐村第一書記李成政說。
生態治理后,延平區立足生態資源,大力培育延平一朵花、一瓶奶、一根竹、一片葉、一江水“五個一”特色產業。同時,支持推動南鋁、太陽電纜、三山鋼鐵等企業技改和轉型;精準定位培育林產化工產業鏈;以南孚電池為鏈主,全力打造物聯網電池產業鏈集群,積極打造綠色產業。
作為閩江三大支流建溪、富屯溪、沙溪的重要匯合地,“一江水”是延平區最大的生態優勢和“綠色金庫”。延平圍繞“一江水”,探尋生態與經濟的平衡點。
“近年來,我們以創新落實‘巡河交水’為契機,以富屯溪流域‘四亂’整治為重點,以‘施治、重治、長治’為手段,全力打造延平綠水青山新屏障。”延平區委書記黃桂誠說。
聯合,改“單打獨斗”為“握指成拳”。延平區探索河湖長制跨區域協作治水新模式,創新建立巡河交水制度,與閩江上游縣(市、區)聯合開展建溪、富屯溪“巡河交水”行動,并將“巡河交水”工作延伸至小流域、到鄉鎮村居,開啟了鄉鄉交水、村村交水、縱橫共治的嶄新格局。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延平區8個主要流域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其中Ⅰ~Ⅱ類優質水質比例100%,小流域斷面水質達標率為100%,其中Ⅰ~Ⅱ類優質水質比例90%。
責任編輯:趙睿
- 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南平市延平區:爐下之問帶來的山鄉巨變2024-08-13
- 省領導赴南平調研指導工作2024-08-10
- 南平延平區:江畔山城何以化身熱門拍攝地?2024-08-09
- 南平:暑期旅游市場亮點紛呈2024-07-30
- 暑期兒童關愛服務活動在南平啟動2024-07-12
- 南平市首單“高價值發明專利”被侵權損失保險項目落地松溪2024-07-03
- 南平:逐綠奮進,爭當生態文明建設典范2024-07-03
- 南平曲港大橋改建通車2024-07-02
- 省大數據集團領導赴南平市調研2024-06-30
- 福建南平:“串珠成鏈” 文旅產業“向新而行”2024-06-28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浦城剪紙:非遺之花,生生不息2024-08-13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