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窠生態茶園生機盎然
東南網8月13日訊(本網記者 陳楠 文/圖)今日,高質量發展調研行采訪團深入武夷山,在一場尋茶之旅中,探尋如何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產業、茶科技這篇大文章,打牢鄉村振興的產業基礎。
武夷山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位于武夷巖茶核心產區,占地1000畝,是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示范點。
2021年3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南平武夷山市星村鎮燕子窠生態茶園考察時強調,“要很好總結科技特派員制度經驗,繼續加以完善、鞏固、堅持”“要深入推進科技特派員制度,讓廣大科技特派員把論文寫在田野大地上”。
“現在這個月份的茶樹都在‘休養’,我們通過套種大豆、油菜,利用大豆生物固氮效果作為‘綠肥’,補給土壤磷和鉀。這種做法讓茶青產量保持穩定、茶葉品質持續上升。”燕子窠生態茶園項目負責人楊文春告訴記者,“過去,由于當地茶樹品種搭配不夠合理,加工水平總體偏低,茶葉產量不高,茶農收益少。一直到‘科特派’機制的施行,在一批批科技特派員的指導下,大家的茶園突出生態種植,不斷提高茶葉品質,才帶動了大家創收致富。”
據介紹,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在全國率先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一批批科技人員入鄉村、進田野,帶著農民干,幫著農民賺,繪就一幅幅科技興農的壯美畫卷。
2017年,南平市獲批第一批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暨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這一年,在南平市農業農村局的推動下,廖紅團隊與燕子窠生態茶園合作,建立1000畝基地,采用“有機肥+綠肥輪作”模式,有效調節和提升了茶園土壤有機質含量,同時起到生態防控蟲害的作用。
茶園用上了茶科技
走進燕子窠生態茶園,隨處可見“茶科技”。一塊小小的屏幕屹立于茶山中,這種智慧監測設備記錄著環境監測的五項指標——負氧離子、溫度、濕度、PM2.5、PM10,方便茶農進行科學管控。“這個信息還可以通過互聯網顯示在手機上,很多時候不用來茶園,就能夠直接監測,很方便。”工作人員說。
燕子窠生態茶園的建立,不僅推動了武夷山茶產業的發展,而且給整個茶產業的科技創新和科研成果應用帶來了啟迪。至今,武夷山生態茶園示范面積累計超萬畝,帶動全市推廣全域生態茶園建設,也為福建生態種植提供了可推廣、可復制的解決方案。
科技賦能,文化賦魂。2022年,包括武夷巖茶(大紅袍)制作技藝在內的“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入選世界非遺名錄,武夷茶走向了更廣闊的舞臺。武夷山人把茶文化深度融入吃、住、行、游、購、娛中,推出茶宴茶膳、茶香療愈、“山盟海誓”茶文旅等創新產品,形成住有茶宿、吃有茶宴、行有茶徑、泡有茶湯、賞有茶戲、學有茶藝的茶文旅融合體系。
武夷山依靠秀麗的風景,建設了多個茶空間體驗館
如今在武夷山,茶旅館、茶莊園、茶主題公園等遍地開花。這里不僅有“柴米油鹽醬醋茶”,更有了“琴棋書畫詩酒茶”。
好茶有了,不懂得吆喝也不成。武夷山堅持以品牌建設為引領,著力打造一批“走得出、叫得響、立得住”的茶葉品牌,成功創建全國首個綜合類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保護示范區;目前全市擁有茶葉類商標4.9萬個,其中中國十大茶葉區域公用品牌1個、中國馳名商標8個、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30個、中歐地理標志保護協定商標7個、農業品牌精品培育名單1個;武夷山肉桂、武夷山大紅袍、武夷山水仙、建甌水仙、建甌矮腳烏龍等5個品種入選農業農村部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
綠葉變“金葉”,如今,在“朱子故里、理學圣地”的閩北大地,“一片葉子富一方百姓”的生動故事仍在續寫。截至2023年底,南平市茶園面積72.1萬畝、毛茶總產量9.5萬噸、毛茶總產值53.2億元,全產業鏈產值達到445.1億元,占比超全省1/4。全市約85%的鄉鎮、50%的行政村、45%的農戶近35萬人從事茶葉生產經營活動。
責任編輯:趙睿
- 武夷山市:制度賦能,綠色家底“底氣”足2024-08-07
- “網絡名人看武夷”爆款頻出收獲全網關注2024-07-23
- 武夷山市:多措并舉支持大學生就業創業2024-07-19
- 文化中國行丨福建武夷山:老茶鎮里的新茶事2024-07-15
- AXE斧頭牌先鋒煥新 加速全國市場布局2024-07-02
- 聞“汛”而動,彰顯擔當——武夷山茶檢中心項目部防汛救災收獲多封感謝信2024-06-30
- 武夷山:恢復景區美麗容顏2024-06-20
- 巖湶號自有300畝武夷山生態茶園通過有機茶園認證2024-06-07
- 巖湶號自有300畝武夷山生態茶園通過有機茶園認證2024-06-07
- 武夷山市五夫鎮興賢古街:八百年,朱子文脈不息流轉2024-05-30
- 最新南平新聞 頻道推薦
-
浦城剪紙:非遺之花,生生不息2024-08-1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