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平潭綜合實驗區領導一行前往臺中逢甲大學考察污水處理廠,發現逢甲大學的污水處理廠不僅考慮到地下系統,還將景觀工程結合進去,值得借鑒學習。作為逐步崛起的新城,平潭對污水工程的規劃建設也早已提上了日程。
“根據我區的實際情況,我們提出遠近期結合、分期實施的建設目標,建設面向未來的中國污水處理概念廠。”平潭綜合實驗區污水工程專項規劃項目負責人、廈門市規劃院市政所副所長林中奇介紹。
總體規劃
集中式為主 分散處理輔助
2010年以來,《平潭綜合實驗區污水專項規劃》經過多次評審、完善,規劃出我區的污水工程項目。通過污水工程凈化的再生水主要回用于城市生態景觀、綠化澆灌、道路澆灑,少部分回用于工業用戶和生活用水,替代自來水資源。
“遠期平潭綜合實驗區將形成‘集中式為主,分散處理輔助’的污水處理模式,建設竹嶼、壇南灣、金井灣、三松4座再生水廠和玉道、澳前北兩座再生水處理站。”林中奇說。其中,金井灣污水處理廠、竹嶼再生水廠現已落地。金井灣污水處理廠服務金井灣片區和金井港區等,服務面積約28平方公里,其中宸鴻科技園等均在范圍內。一期于2014年8月動工建設,目前廠區所有建筑已完成主體結構封頂,相應設備陸續進廠安裝。
嵐城片區規劃有竹嶼再生水廠,擬建總規模25萬噸/日,一期設計規模為5萬噸/日,一期主要服務嵐城片區和潭城鎮部分區域,服務面積約25平方公里。目前項目已完成項目建議書的批復,選址意見書已上報區規劃局待批復。
林中奇說,平潭水資源比較匱乏,有必要加強再生水回用工作,促進污水資源化,水資源利用體制從“取水-輸水-用戶-排放”的單向開放型的用水模式轉變為“節制地取水-輸水-用戶-再生水”的反饋式循環流程,提高水的利用效率。
規劃中指出,平潭再生水廠尾水排放標準建議為再生水廠尾水水質應不低于國家一級A排放標準,并在此基礎上根據用途進一步深化處理和分質回用,一級A也是北京的尾水排放標準。
現狀分析
舊城區污水處理廠難以滿足需求
作為改善民生、落實城市規劃的必要市政基礎設施,污水工程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成立之初便被提出來。
2007年10月,位于潭城鎮城南村的平潭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項目通過竣工驗收并投入使用。至此,平潭結束了沒有污水處理廠的歷史。
污水處理廠一期可日處理1萬噸的污水,該廠的服務面積為12.74平方公里,處理的污水包括城市生活污水、工業廢水、旅游污水,其中生活污水、旅游污水占總廢水量的90%以上;2010年,平潭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立項,2011年投入使用,日處理增至2萬噸的污水。污水處理廠自2007年通水運行以來,污水處理設施運行正常,處理水質穩定達到一級B排放標準。在污水處理率方面,舊城區平均日污水量應在2.5萬噸以上,加上截污系統要求一定的截污比例,目前的舊城區污水處理廠(日處理2萬噸)難以滿足需求。
“目前舊城區污水系統實際為截污制、分流制及污水直排共存的體系,而其余鄉鎮還未建設污水處理體系,生產及生活污水直排入臨近水體,這些都給環境造成了一定的污染。”林中奇說。
量身定制
專屬工廠、小區的污水處理站
金井灣、嵐城片區相繼規劃建設污水處理廠,而為滿足要求,我區的部分重點項目和安置小區甚至規劃建設起自身專屬的污水處理站。
嵐城安置小區將建專屬小區的再生水處理站,處理日后小區一期和二期的居民生活污水,成為我區首個服務安置小區的再生水站。
日均污水處理量達到0.2萬噸,目前正進行施工圖設計,項目計劃于今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此外,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海壇古城均建設了專屬的再生水處理站。宸鴻科技(平潭)有限公司污水處理站設計日處理量2.15萬噸,是宸鴻科技集團最大的污水處理設施,已投入使用;海壇古城污水處理站規模為700噸/天,目前正在施工。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澳前北路最后800米打通 進入全線施工狀態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