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記者從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地測處獲悉,平潭地質公園申報范圍已初步選定,流水鎮仙人井、蘇澳鎮石牌洋、北厝鎮南寨山等景點均列入其中,另外澳前鎮嶺前村的“天然門”海蝕洞、大練鄉漁限村壺穴等也都被圈在申報范圍內。
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地測處工作人員說,雖然已經初步圈定了平潭全部符合海蝕地貌特征的點,不過下一步還需要聯合區交建局、旅游局、規劃局進一步探討范圍的可行性。
“選點工作從今年5月就啟動了。在當地負責人帶領下,我們院的技術組深入到平潭各地,進行野外調查工作。”福建省地質調查研究院工程師李景說,經過三個多月野外調查工作,目前調查已經全部結束,初步圈定了地質公園的申報范圍。
平潭獨特的地貌給李景留下了深刻印象。多年從事地質研究工作的他,對平潭的地質高度贊揚。他說:“平潭島的地質條件得天獨厚,地貌類型多樣,地質遺跡豐富,應該要更好地保護和利用。”除了地質公園申報工作,李景還要負責平潭的地下空間和地熱鉆探工作。目前,正在進行水文地質鉆孔,方便了解區域的水文地質參數。
地熱鉆探是測試有無溫泉存在的可能,目前也已經向地下鉆到400多米,具體有無可能存在溫泉,工作人員尚未透露。
“平潭申報地質公園,不僅能增加旅游品牌,還能為建設國際旅游島起到推動作用。”區環境與國土資源局地測處處長陳玉生說,爭取今年年底前完成省級地質公園的申報,2017年沖刺國家地質公園申報。
流水鎮仙人井
仙人井位于流水鎮東海仙境景區內,它是各種海蝕綜合作用形成的海蝕豎井。它的神奇就在3組4個海蝕洞在仙人井交匯,形成規模比較大的海蝕掏空區。由于底部巖層被掏空了,引起上部巖層出現垮塌、冒落、直至冒頂。仙人井早在近萬年前就開始形成,今后隨著海蝕作用的加劇,幾個大的海蝕洞會越來越大。
蘇澳鎮石牌洋
位于蘇澳鎮的石牌洋是全國最大的一對花崗巖海蝕柱,柱體主要受兩組垂向節理和一組弧形水平節理控制,在漫長的地質歷史中沿節理發生了強烈的球柱狀海蝕、風化,風化殼層層剝落,現在的兩石柱是風化剝離出來的新鮮核心部分,具備了很高的觀賞和科學考察價值。
大練鄉漁限村壺穴
壺穴又稱“深潭”,“甌穴”。山區河流中湍急水流挾帶礫石,在構造破碎,巖性軟弱處沖刷,旋磨形成的深穴,是在河流上游經常出現的一種地理特征。由于雨水令河水流量增加,帶動上游的石塊向下游流動,當石塊遇上河床上的巖石凹處無法前進時,會被水流帶動而打轉,經歷長時間后將障礙磨穿,形成一圓形孔洞,稱為壺穴。
北厝鎮南寨山
南寨山地形以低丘陵為主,遍布著風化花崗巖體,體積碩大、形態各異,其中奇特與象形山石景觀40余處。典型景觀有駱駝巖、鴛鴦理翅、花豹巡山、神龜石等,堪稱巖石動物園。
“天然門”海蝕洞
海蝕洞巖層主要是花崗巖構成,花崗巖看似堅硬,其中卻有很多節理縫隙,海水順著節理透入后不斷沖蝕剝蝕,最終把巖石雕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也就有了這種“門”的造型。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澳前北路最后800米打通 進入全線施工狀態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