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區著力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進一步推進培育踐行核心價值觀、志愿服務、誠信建設等各項文明建設重點工作,多管齊下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讓文明體現在每一位市民的言談舉止、志愿服務、出行旅游中,為創城活動助力添彩。
公益
志愿服務常態化
日前,在平潭人民體育場,一群小學生當起了“小老板”,售賣毛絨玩偶、筆盒、書本等“私人珍藏”,并積極向路人們推銷產品。了解到這是資助山區小孩的義賣活動后,不少市民慷慨解囊。經過半天時間,小學生們通過自己的努力籌得善款1200余元,并當場捐贈給相關部門。
諸如此類的公益志愿活動在平潭并不鮮見。植樹活動、凈灘活動、助學活動……目前,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加入到各種各樣的社會公益活動中去,他們之中有學生,有在職人員,有小孩,也有老人。
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氛圍之下,許多城鄉居民積極參加志愿者隊伍,形成“有困難找志愿者,有時間做志愿者”的良好社會風氣,大力弘揚了“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并推動志愿服務常態化。
為建立健全社會志愿服務的嘉許、激勵機制,樹立志愿者服務公益事業品牌,我區各單位、鄉鎮定期或不定期舉行對道德模范、好人好事、善行義舉的集中宣傳展示活動,推廣“幫助他人、提升自己”的理念,引領文明道德新風尚,規范公民行為習慣。
監督
守護文明人人有責
“創建文明城市,每個市民,既是直接參與者,也是城市文明的最終受益者,文明從市民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等生活細節中體現出來,人人都應成為城市的‘窗口’。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文明城市創建。”年過八旬的市民高名仁說,橫穿馬路、高空拋物、翻越護欄、亂扔垃圾,這些生活中常見的不文明行為,或許我們就是參與者之一。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更是每一位市民應盡的義務,每個人都應該向不文明行為宣戰,制止并監督不文明行為。
為深入開展創建活動,切實有效加強文明城市創建的監督工作,我區組建明察暗訪隊伍,對各類現象進行督查。督查結果與創建工作、效能建設等考核評分相掛鉤,督查范圍包括社區、單位、風景旅游區內的衛生保潔、綠化、文明用語、禮貌交際等內容。對于亂扔垃圾、損壞公共設施等不文明行為,鼓勵群眾進行舉報,同時加大新聞媒體對此類行為的曝光力度,形成部門監督、群眾監督、輿論監督的全方位監督體系,著力培育自覺的文明行為。
誠信
建立社會信用體系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三杯吐然諾,五岳倒為輕”……誠信是文明的基本標準,也是市場經濟的必然要求。我區積極構建相關部門共同發力的誠信建設格局,建立統一的社會信用體系平臺。
近年來,我區加強誠信建設,用媒體力量傳播誠信文化,制作刊播“講文明樹新風”公益廣告,讓誠信文化深入群眾腦海,把誠信文化融入志愿服務活動之中,融入市民公約、鄉規民約、行業規范、企業精神,形成了守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良好風尚。
同時,在各行業廣泛開展誠信創建活動,在生產企業開展“做精工產品、做誠信企業”活動,在商場、集貿市場開展創建“誠信經營示范店”活動,引導企業和個人踐行誠信。通過政府公布、社會監督、輿論監督等手段,培育“誠信光榮,失信可恥”的誠信文化,營造“獎勵誠信、約束失信”的社會環境。
環保
保護生態發展旅游
今年國慶期間,我區共接待游客總數達15.19萬人次,與去年同比增長80.18%。旅游總收入達3930萬元,與去年同比增長394%。平潭具有天然、優質豐富的生態資源,這些優良的生態資源是平潭的“真寶貝”,實驗區更是將旅游業作為重要產業扶持發展。
為兼顧發展與生態,我區強化海洋生態保護和沙灘岸線保護,編制石頭村落保護規劃,劃定石頭村落特殊保護區域,積極發展鄉村旅游,從政策層面保護生態,發展旅游。同時,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舉辦“清新福建·平潭藍”、“乘海峽號游八閩山水”、兩岸自行車騎行旅游、“天藍海藍·印象平潭”風光攝影作品征集大賽等旅游盛事,打造平潭旅游名片;邀請兩岸旅游業界代表到平潭踩線,努力打造“海島旅游”、“海峽旅游”、“休閑旅游”等旅游精品路線及品牌。此外,結合平潭殼丘頭文化、南島語族文化和古沉船文化的遺產資源,我區不斷拓展文化旅游項目,同時高標準抓好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我區生態旅游的發展。
特色
打造兩岸共同家園
平潭作為兩岸共同家園,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是建設綜合實驗區和兩岸共同家園的需要,也是創建國際旅游島和建設自由港的要求。在共同家園的背景之下,我區著力打造有平潭特色、臺灣味道的文明城市。
在創建文明城市的工作中,針對臺胞較為集中的臺灣創業園、平潭·臺灣商品免稅市場、“海峽號”和“麗娜輪”等示范園區、市場、班輪,我區聘請臺灣心理專家、教育專家、在嵐臺胞等,請他們提意見、出建議,積極參與平潭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同時,鼓勵和引導臺胞居住小區、臺資企業積極參與文明社區、文明單位的創建活動,對其參與給予充分的支持。
兩岸文化,同根同源。在春節、元宵、端午、中秋等傳統節假日里,與臺灣同胞共同歡慶佳節。在清明時節,開展尋根祭祖活動,推動兩岸媽祖信眾、姓氏宗族交流互訪,促進兩岸同胞之間的情感交流。同時,舉辦共同家園論壇、兩岸沙雕文化節、臺灣美食節等兩岸文化交流活動,開展風箏沖浪賽、兩岸馬拉松比賽、兩岸職工自行車賽等互動賽事,以文化和體育為紐帶促進嵐臺經濟社會的深度融合。
表彰
啟動文明創建工程
文明單位、最美家庭、身邊好人……隨著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的不斷深化,不少文明個人和單位成了社會道德建設的風向標,引領市民見賢思齊,傳播正能量。目前,我區大力推進基層文明創建活動,加大軟硬件投入,形成了社區、單位、市民三者有機結合、共創共建的良好局面。
在社區管理方面,我區完善創建文明社區的評估表彰和獎勵制度,不斷深化“鄰里守望·情暖嵐島”等社區聯誼活動,持續推進科教、文體、法律、衛生“四進社區”活動,同時尋找“最美家庭”,征集展示“好家風好家訓”,積極構建和諧幸福社區。
在行業管理方面,開展文明行業、文明單位創建活動,引導各類民營企業、新經濟組織、新社會組織等參與創建,不斷提高創建的參與率、實效性和影響力。
在鄉鎮創建方面,抓好各級文明示范村創建活動,支持農村改路、改水、改廁、舊村改造等項目,實現農村垃圾“戶投、村收、鎮運、區統一處理”,力促村容村貌實現新變化。同時,加強農村文化廣場、文化中心戶等的建設,深入開展文明集市,“星級文明戶”等評選活動。
融合
多領域齊抓共管
文明創建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期間,我區將各領域的行政管理、行業管理和社會管理融合起來,形成齊抓共管的工作格局,推進全社會的廣泛參與。
各級黨組織和政府部門充分認識文明創建的重要性,發揮實驗區體制創新的優勢,推動文明創建與社會管理融為一體;要求企業制定文明生產經營實施方案,依法經營、誠實守信,樹立“文明生財、誠信立業”的經營理念,開展文明企業、文明市場評選活動;建立和完善旅游、交通、市政、通信等公共服務行業的文明服務規范,開展“文明服務窗口,爭當文明服務標兵”活動,實現窗口行業服務水平和文明形象雙提升;充分發揮基層自治組織,工會、人民團體、民間社會團體在踐行公民道德中的平臺作用,強化社會的道德自治能力。
平潭時報記者 楊麗芳
責任編輯:曾潔
責任編輯:肖舒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登錄| 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