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貴在看劇本
認識陳道貴的人,都知道他為人樸實且謙遜,而他也曾在文華獎發言時說道:“我只是一個‘三小人物’,來自一個小海島上小劇團里的小編劇。”別小瞧“三小人物”陳道貴,他編的戲可是讓萬千戲迷為之沉迷。不僅如此,陳道貴為平潭閩劇團共創作上演了30多部劇作,其創作的戲劇風格更是別具一格。退休后,他還特意為平潭閩劇團創作了《海瑞升官》,作品參加第六屆福建省藝術節。
創連臺戲《百花寺》 萬人空巷爭著看
陳道貴生在平潭一農家,少年時,不僅經常穿梭在各個戲劇團看戲,而且還會有板有眼地學起臺上的演員唱起戲劇,簡直就是“小戲迷”。天不如人意,高中畢業后,他從事起了與戲曲毫無關聯的工作,成為平原公社農業統計員,雖輾轉十幾載,但卻依舊忘不了戲曲。
1984年,恰逢平潭縣閩劇團沒有專業編劇,鬧起了“劇本荒”。此時,縣文化局局長吳金泰相中了陳道貴,讓他重新接觸到了戲曲。“當時,為了創作出好的作品,我常住文化局宿舍,與劇團老藝人、老團長鄭振遠合作,挖掘創作傳統劇目《百花寺》,由于時間十分緊迫,我夜以繼日地創作,常常與床、桌為伴。苦熬一個半月后,最終創作出四集古裝連臺本戲《百花寺》。”陳道貴說。
《百花寺》除了將平潭閩劇團從困境中解救出來,還為平潭閩劇團創作了巨大經濟效益,使劇團走出低谷,吸引不少新戲迷。“這部《百花寺》從1984年一直演到1996年,使得這部《百花寺》成為了平潭閩劇團一個名招牌。”陳道貴說,“《百花寺》這部戲曲演出到五區八縣,上演了二千多場,收入百萬多元,而省老藝人之家還為此召開了研討會。”
時別16年回平潭 重聚原班人馬創作
今年10月21日,陳道貴重回離別16年的平潭,退休后的他想再創作出新作品,讓平潭閩劇團重現當年的風采。目前,他已經創作了《海瑞升官》,此部戲曲獲得省委宣傳部扶持專項資金30萬元。
考慮到新作角色的重要性,陳道貴和團長吳兆雄商量將原來平潭閩劇團老演員重聚起來。“為了能讓平潭閩劇團重現當年的風采,我從2014年就開始創作,修改3稿后才讓正式排演。”陳道貴說,“看到從全國各地趕回來的老演員們,心中感概萬千,仿佛又回到當年的時光,那時我們每人背著一個大背包,奔波于各地表演,條件艱苦時,我們還在舞臺旁和破廟會就地而睡。”
作為此次編劇陳道貴,他說:“我每天都會花上六七個小時,觀看臺上演員的表演,看看他們是否把握住了人物的精髓,只有演出了原汁原味的戲曲人物,才能讓這部戲曲受到戲迷喜歡。不過,老演員們只要鑼鼓聲一響,他們立馬就進入角色。接下來,我想每屆藝術節都為母團創作出好作品。”
再創平潭閩劇牌 《海壇天神》將問世
1995年,陳道貴曾創作一部《海壇天神》神話劇,但由于當時平潭條件不具備,導致這部神話劇一直被擱置。如今,平潭正在快速地發展,這讓這部神話劇有了重現的條件。
談起《海壇天神》神話劇,陳道貴開心地說:“《海壇天神》神話劇是1995年創作的,在人物情節設定上不夠好,所以我又花了一兩周時間,在這方面進行重新修改,希望能再次創作出平潭閩劇好作品。”
“《海壇天神》神話劇是把平潭石牌洋、仙人景等主要景點結合起來,通過挖掘平潭鄉土題材,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來宣傳平潭歷史文化,這對平潭閩劇文化也是一種貢獻,也希望這部神話劇能再續《百花寺》的神話,再現當年盛況。同時,這部神話劇將于2016年開始排演。”陳道貴說。
責任編輯:黃小群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澳前北路最后800米打通 進入全線施工狀態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