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排上丈夫卓龍通 (右) 正在清理鮑魚養殖箱, 而妻子卓瓊 (左) 在一旁整理紙箱
家庭是社會的組成單位,一個個和諧平安的家庭,也就構建成了一個平安和諧的社會。日前,我區開展了一次“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活動中共遴選出120戶“平安家庭”示范戶,卓龍通、卓瓊一家就是其中一戶。
晃晃悠悠的漁排之上,丈夫穿行其中不時俯身檢查鮑魚的生長情況,妻子在漁排小屋中目光緊隨其步伐,丈夫走近了,妻子立馬上前一道查看,不時提醒丈夫注意腳下。近日,記者來到蘇澳鎮鐘門下碼頭的鮑魚養殖漁排上,走近我區"平安家庭"示范戶卓龍通一家,看到了這溫情的一幕。
對于被選上"相濡以沫 結婚23年沒吵架
平安家庭"示范戶,丈夫卓龍通頗感吃驚,在他看來,自己的家庭十分普通,唯一能讓自己感到自豪的,可能就是與妻子結婚23年來,兩人都沒有吵過一次架。
都說家和萬事興,講到夫妻相處之道,卓龍通的妻子卓瓊覺得并沒有什么秘訣,一定要說有的話,卓瓊覺得要歸功于他們那個年代的愛情觀。
卓瓊說,自己和卓龍通同是蘇澳鐘門卓家莊人。當年,20出頭的卓龍通是個窮小伙子,家中一貧如洗,房子也僅有十余平方米。但是當時的老村長、卓瓊的父親卻看上他的勤勞肯干,要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當時他家太窮,我們家條件要好很多,我心里也不愿意嫁,但是父親一直跟我說,只要對方勤勞肯干,就不怕日子過不好。"
卓瓊說,在父親的安排下兩人訂婚了,但是訂婚三年,卓龍通不但沒有變富反而負債累累。原來,訂婚之后為了賺到結婚的錢,卓龍通便到外地養魚,但是不僅沒有賺到錢反而虧了整整4萬元。這在當時可以說是巨債,空手而歸的卓龍通回到老家做的第一件事情便是退婚。然而當他說出分手的時候,卓瓊的反應給了他重生的希望。
"你要分手,可是我還沒這個打算啊!"卓瓊說,訂婚三年雖然接觸極少,但就沖著父親說他人好這一點,自己也打定主意要嫁給他。
結婚后,兩個人一起為了生活打拼,遇事有商有量,從來沒有吵過架。"兩個人性格都比較溫和,不怎么會吵架。快要吵架的時候我就多包容一下,想想她過去跟我吃了那么多苦,沒有什么好吵的。"卓龍通說。
創業致富 從海上運輸到養殖鮑魚
1998年前后,在妻子的支持下,卓龍通開始創業,與人合伙買了一艘活水船,幫人運輸海鮮。為了討生活,卓龍通開著船輾轉在全國各地的港口做運輸生意。"浙江、海南、上海、廈門,跑了許多地方。幾個人輪班開船,一次開船6個小時,幾乎是沒日沒夜地干。答應別人明早可以到達運貨,就算前一天風力大有時候也要開航。"卓龍通回憶,最危險的一次運輸是在越南附近的海域,當時船已拋錨自己也累得睡著了,一輛外國貨輪從后面撞上,差點沒命。
活水船生意不好做,2004年卓龍通回到家鄉,利用鐘門碼頭的地理優勢,開始在漁排上養起了鮑魚。最初,卓龍通和親戚合作養殖,漁排面積約360平方米。十余年下來,現在僅卓龍通自己家漁排的面積就達到了700多平方米,還雇用了5個員工。
"剛開始養殖鮑魚時,每天都睡在漁排上,早上4點多就要起床,給鮑魚喂海帶、紫菜,洗籠子,分苗,忙得不可開交。現在有經驗了,每天過來主要是看一看情況。"卓龍通說,現在收成好的時候一年可以賺三四十萬。
看到卓龍通鮑魚養殖做得有聲有色,附近不少村民也加入了鮑魚養殖的行列。而每次遇到一些問題,他們都會去找卓龍通討教經驗。"不少人過來問我怎么養,我會教他們注意養殖細節,比如菜要少吃,籠子要洗干凈,還要套上紗套防止吃鮑魚的小魚。"卓龍通說,要把自己的經驗傳授出去,讓大家一起富起來。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澳前北路最后800米打通 進入全線施工狀態2016-10-18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