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平潭大型文體設施不斷完善, 圖為平潭壘球館 (資料圖)
實驗區成立之前,平潭一度是福州周邊最窮的縣。民生基礎薄弱,財政投入長期不足,歷史欠賬多,這些都是實驗區建設“共同家園”不得不面對的問題。
2012年年底,平潭綜合實驗區社會事業局成立,政府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以“彎道超車”的改善民生思路,從教育、醫療、就業、養老、社會保障等等人民群眾最關心、最期待的問題入手,不斷推出新政策、新舉措,為百姓送去改善民生、增進福祉的利好消息。
如今,平潭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人民的幸福感也越來越強。
數字·亮成績
教育
率先實施十二年免費教育
18所標準化學校投入使用
“十二五”期間,我區在全省率先實施十二年免費教育。據了解,早在2011年,我區就在全省率先實行高中、職業中專免學費政策;2013年,又在全省率先對公辦幼兒園學生每生每年發放600元保教費補助。
在學校標準化建設中,“十二五”期間專項配套1.8億元,用于中小學校安全工程和18所標準化學校項目建設。其中,幼兒園標準化學校成效最大。數據顯示,城區新建海峽兒童學園和第二實驗幼兒園2所幼兒園,城關幼兒園也在原有基礎上擴建;農村公辦幼兒園包括敖東、北厝、澳前、流水、嶼頭、中樓等6所學校進行了統一標準化建設。標準化小學建設。
其中,流水小學、平原小學2所學校已投入使用,第二實驗小學已部分投入使用,城中小學、城東小學、實驗小學正在新建教學綜合樓。
與此同時,平潭一中新校區、福建師范大學平潭附屬中學、平潭第二實驗小學等7所中小學擴容工程建設正有效推進。
此外,我區全面實施“班班通”工程,總工程建設費用約6880萬元。
社保
新農合參保率達98.8%
政府補助標準提至420元
“十二五”期間,我區繼續加大醫療投入,醫療機構建設取得進一步突破,多項醫改新政策已經開始實施,百姓看病已不再那么難。
目前,我區城市低保標準從2011年每人每月155元提高到460元,農村五保標準從2010年每人每月200元提高到490元和580元。
“十二五”期間,我區在醫療事業上實現多項突破。區醫院投資2600多萬元的病房綜合樓已投入使用,總床位擴充到550張。區中醫院總床位擴充到200張,并新建綜合樓,內有血液透析中心。此外,三級甲等醫院平潭協和醫院主體建設也已經完成。
值得一提的是,我區新農合人均籌資標準提高,補助標準超過全省平均水平。目前,我區新農合籌資水平為每人每年510元,其中個人繳納每年90元,各級政府補助提高到420元。截至目前,全區參加新農合人數為327730人,參保率達98.8%。
而隨著個人籌資水平的提高,新農合政策也有了新變化,除了診療費轉診并入住院費用補償外,還提高了區中醫院住院補償比例,即參合人員在區中醫院住院治療時,其補償費用由85%提高到90%。新農合大病保障病種也擴大至22種,新農合對高血壓、糖尿病、尿毒癥、重性精神病等四個病種實行門診優惠救治,患者可在定點醫院按規定進行治療實行全免優惠政策。
對話繪藍圖
統籌推動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過去五年,平潭各項社會事業蒸蒸日上。“十三五”時期,區社會事業局有著怎樣的工作思路,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帶著這些問題,記者專訪了區社會事業局黨組書記、局長歐陽曉波。
記者:在改善民生上,能否以群眾最為關心的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為例,談談“十三五”期間的具體工作安排?
歐陽曉波:民生領域主要包括教育、醫療、社會保障等主要板塊。2010年之前,平潭的教育、醫療等民生基礎都比較薄弱。按常規發展思路,若想趕上福州、廈門以及對岸的臺灣,平潭恐怕還有十幾年的路要走。所以,在改善民生方面,平潭只能“彎道超車”快速搶占制高點。
在教育方面,“十三五”期間要完成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驗收,實現全區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到2017年,教育基礎設施基本完善,軟實力得到提升。一是高等教育。根據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形成的共識,在平潭辦一所高水平的中外合作或閩臺合作辦學的高等院校,完善福州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平潭校區的建設和招生。二是基礎教育。完成平潭一中新校區和福師大附中的建設,完成幾大安置小區的中小學布點,如嵐城新區小學、嵐城新區幼兒園、金井灣第三實驗小學、如意城幼兒園等。對現有的民辦學校,幫助它們轉型提升。三是職業教育。探索職業學校和高等職業學校共建、托管等合作形式,促進職業教育轉型提升。此外,配合國際旅游島的建設,還要辦國際學校、臺商子弟學校,同時引進臺灣育達科技大學,舉辦育達科技幼兒園,結合海峽兒童學園,形成閩臺兩地示范性幼教合作基地。在教育內容上,本著閩臺交流特點,要形成平潭特色。
在醫療方面,首先全面推行和深化醫改工作,完善我區獨有的二級醫療保障架構建設,重點任務是建設完成協和醫院并投入使用。區醫院2016年開始要創三級,同時推動區醫院由福建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全面托管和提升,區中醫院促成和福建中醫藥大學附屬人民醫院建立醫聯體,深度合作,全面提升質量,做到人員雙向交流和頂崗,跟崗學習,病人雙向轉診,切實提升醫療保障水平。現有的鄉鎮衛生院,除了離島外,全部改制為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引進四家以上的臺灣專科醫院,包括耳鼻喉、甲狀腺、腫瘤、口腔等。此外,將以PPP的模式,建設平潭的婦幼保健院(兒童醫院)。“十三五”期間,針對離島的看病問題,還計劃購置海上醫療救助艇,協和醫院還設計了直升機的停機坪,用于解決周邊小島群眾突發疾病就醫的難題。
社會保障方面,爭取新農合、低保等各類社會保障都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且位于全省前列。
記者:為服務國際旅游島和全國文明城市建設,平潭還提出構建“大民生”的概念,“大民生”具體包括哪些內容?
歐陽曉波:改善民生要從改善環境做起,從提高人的素質做起。平潭提出建設國際旅游島必須注重“大民生”的構建,從而滿足老百姓不斷提升的文化需求。此外,通過改善民生和共建家園,提高對臺的吸引力。
平潭基礎比較薄弱,對于創建文明城市和國際旅游島是個瓶頸。“十三五”期間,平潭將不斷完善文體設施。如將在竹嶼湖旁設計一座平潭科技文化中心,項目總投資約10億元,總建筑面積約2.5萬平方米,包括博物館、文化館、美術館、科技館等。而李可染畫院福建分院預計2016上半年就可以落戶平潭。
國際旅游島建設,需要文體活動來提升平潭的影響力和知名度。
最近幾年,平潭引進大量有影響力的國際性賽事,主要是“平潭五項”。第一項就是“海洋杯”自行車賽,要進一步擴大規模;第二項是兩岸馬拉松賽事,要做大做強;第三項是壘球賽,目前我們建成全國最好的壘球場,國家體育總局明確表示把壘球國家隊冬訓基地放在平潭。第四項跆拳道,我們基礎很好,青運會上平潭籍選手獲得兩枚金牌。第五項是海峽運動,其一是橫渡運動,今年將舉辦大型的千人橫渡海壇海峽活動,以后把橫渡運動作為平潭的品牌特色,可延伸的上下游開發各種體育活動的產品。其二是風箏沖浪,繼續做大做強,適當時候還將探索人類首次以風箏沖浪的形式橫渡臺灣海峽。其三是帆船運動,今年準備在澳前啟動建設兩岸青少年活動基地,其中就包括風帆運動基地。
此外,對平潭現有的殼丘頭文化遺址和豐富的海底文物資源,先行進行調查摸底。“十三五”規劃中有文化保護專項,將逐項進行保護性開發,同時大力弘揚藤牌操、閩劇等非物質文化遺產。
記者:您談了很多民生投入項目,能否透露,每年用于社會事業的支出規模,所占平潭財政收入的比重?
歐陽曉波:民生投入規模很大,社會事業局涉及的幾乎都是“花錢”的領域。2014年,平潭綜合實驗區財政收入18.3億元;2015年,財政收入預算為21.41億元,其中,2015年社會事業投入的預算為11億元。按照這個標準計算,用于改善民生的投入占2014年財政收入的2/3以上,也超過2015年財政收入預算的1/2,社會事業投入呈遞增趨勢。此外,需要強調的是,這些僅僅是政府財政投入,不包括社會化運作的部分資金。
記者:在經濟建設快速發展的同時,平潭居民也遇到了物價、房價水平偏高等煩惱。在這種情況下,政府將如何保障底層居民生活?
歐陽曉波:實驗區成立以前,平潭的經濟狀況可概括為“廟窮和尚富”:政府財力不足,但民間經濟活躍。房地產、船運業、隧道,這是平潭人從事的三大傳統產業,富裕階層數量較多,加之島上運輸交通不便等原因,導致物價偏高。
保障底層居民生活,要靠醫療保險、低保等社會保障體系來兜底。平潭在推進社會保障“擴面提標”中幅度較為明顯。將全區未納入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的60周歲以上的城鎮居民納入保險。
值得一提的是,平潭是福建全省率先實現十二年免費義務教育的地區之一,即高中教育已實現免費。目前還在探索將幼兒園教育納入免費范圍,未來將實施十五年免費教育。
臉譜話發展
讓上學看病不再難
2015年8月25日,外來務工人員林非一早就打開電視。當天,平潭首次電視直播公立小學一年級入學剩余名額搖號。在實驗小學50個號碼全部搖出后,他兒子報名的編號在列。這讓林非松了一口氣,“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很慶幸孩子能通過這樣的方式到實驗小學就讀。”
去年,平潭城關公立小學余下學額采取新的分配方式,讓更多農村戶口和外來務工的子女都有資格參與抽簽,從此告別了此前有房產證才有余下學額抽簽資格的歷史。
除了實現教育更加公平,“十二五”期間,我區還新建了海峽兒童學園、第二實驗幼兒園、第二實驗小學、城東小學分校等,以緩解人口不斷涌向中心城區帶來的入學壓力。標準化學校建設也在大步向前。在流水中心小學內,建筑群莊重、古樸,樓宇間以連廊融匯成一體。學校里美術、計算機、音樂、舞蹈等教學輔助用房配套齊全,還有標準塑膠跑道、綠草如茵的足球場、設施完善的食堂……
這得益于2011年我區投入5700多萬元,對流水中心小學進行改造擴建,使其成為實驗區首所農村標準化學校。“流水中心小學整合了附近幾所學校的教育資源,所有設備都是按省一級達標校的標準要求配套。”流水中心小學校長林彩英說,標準化學校建設,使得200多名原本在縣城上學的學生回流。
不只是教育,“十二五”期間我區在公立醫院改革也邁出重要一步。“今天來醫院拿抗病毒顆粒,和上次的藥單一對比,發現單價由原先的14.72元/盒降到12.08元/盒,比外面的一些診所都便宜。”市民高裕在區醫院排隊取藥時,發現藥價便宜了。2015年1月1日起,區醫院、區中醫院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實行藥品和耗材零差率銷售。
尿毒癥等大病在試點醫院免費看,醫保報銷比例最高可達92%,CT等大型檢查費用減少50%……多項醫改新政策開始實施,有效改善了以往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問題。
責任編輯:陳錦娜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美爆了!平潭再現“藍眼淚” 絢麗如阿凡達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