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來,平潭這座沉睡千年的海島,橋建了,路通了,在完成華麗轉身的同時,本土企業也享受著實驗區開發帶來的便利和實惠。
要說這個中滋味,這幾年,在實驗區經歷了從修理廠轉型為造船廠的利亞船廠,可算是感同身受。
日前,記者走進位于竹嶼湖畔的利亞船廠。眼前這占地27萬平方米的船廠,在實驗區還未成立時,就已經扎根在此。這幾年,利亞船廠經歷過實驗區運輸不便、風沙肆虐等艱辛歲月,并伴隨進入“實驗區+自貿區”雙核驅動時代。
實驗區五年建設的風雨兼程,利亞人是見證者。
大橋通了 氣體運輸費年均省11萬
平潭海峽大橋的通車,結束了平潭的輪渡歷史,平潭對外的快速通道打通。原本進出島要花上半小時甚至更久的輪渡,如今只要四五分鐘便可。
林仁忠對當時的情景感受頗深,作為福州利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事業部副部長,2012年,他從馬尾造船廠調任利亞船廠。在此之前,由于業務上的需要,林仁忠經常需要往返平潭和馬尾,那時出入島仍是要靠輪渡。
“那時回一趟家不容易,運氣好坐渡輪半小時左右能出島,如若碰上臺風天,就要花上更久的時間。”林仁忠回憶。
輪渡時代,對于像林仁忠這樣的利亞人而言,這是人員出入的不便,然而就利亞船廠而言,這樣的不便則是關乎公司成本利益問題。
據了解,當時公司使用的氣體運輸槽罐車均經由輪渡運輸,不僅增加運輸費用,且常因天氣原因未能及時運到廠內,影響生產。大橋通車后,氣體運輸費用年均節約11萬元。
俞振炳,福州利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副董事長,作為土生土長的平潭人,他一路見證利亞和實驗區的發展。“修船造船,除了鋼板等大批量的原材料用船運,造船所用的氧氣、油等都必須從輪渡通行,這讓運輸增加了大量的生產成本。”
運輸成本增加不說,因輪渡誤事也常有發生。林仁忠說,“輪渡常受天氣影響,大風、大霧以及臺風時,設備運輸時效常常無法保障。有一次,船廠內正在趕制一批海工船,船東要船急,但由于遇上臺風,渡輪停運,設備沒能及時送來,交船節點受影響,后來,其中有兩艘船轉移至馬尾造船廠,這才完成收尾作業。”
如今,大橋通車了,原材料進出不用再等輪渡。而且,在大橋未通車前,廠里經常間斷性停水。大橋建設后,沿大橋鋪設的引至福清的自來水很大程度上解決了廠里的用水困難。
風沙小了 所用工時縮短近半
“2011年到平潭,這里還都是黃沙路,風一吹,滿臉的黃沙。”那段舊時光,林仁忠記憶猶新。
利亞船廠位于竹嶼湖畔,在實驗區成立初,新路和綠化還未成形,廠區風沙肆虐,員工為此還吃了不少苦頭。
在員工的辦公區域,這里的桌上以前常被沙塵覆蓋。“每兩小時都要擦一遍,不擦的話,被沙子覆蓋的桌面都可以寫字了。”林仁忠說,公司辦公管理規定,桌面未保持整潔,被檢查到要扣錢的。
造船區域的員工也為風沙傷透了腦筋。原來,在安裝預裝管時,特別是安裝連接機器的潤滑油油管時,常有沙子“偷溜”進管里,如果不清理將導致機器爆缸。沙子清理要耗費不少工時,當時所花費的工時差不多是現在的兩倍。
廠區附近如今已經建起壇西大道等大路,綠化建設也卓有成效,員工的生活也漸漸便利,業余生活也更充實。林仁忠說,“環島路建好后,天氣好的時候,廠里的員工常常結伴沿著竹嶼湖畔和環島路跑步,一起鍛煉身體。”
受益多了 去年享受退稅紅利180萬
在利亞廠區,鮮紅色的龍門吊在藍天下格外醒目,塢里6艘輪船的施工已經接近尾聲,馬上就可以交給業主了。
去年一年,利亞向實驗區交出了一張滿意的答卷。福州利亞船舶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長張志彤介紹,過去一年,利亞船廠的年產值為21.2億元。
2005年之前,利亞船舶是一家民營小型船舶修理廠。在這個行業摸爬滾打多年后,2007年,利亞果斷調整發展戰略,與福建省馬尾造船股份有限公司達成合作協議,涉足船舶制造這一全新的領域。
幾年來,利亞先后投入近6億元,建設了船塢、泊岸式碼頭、室內船體分段綜合車間、室內管子車間以及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涂裝房等廠房、設施。
今時今日,平潭開放開發面臨“千年一遇”良機,國家賦予各項優惠政策惠,作為實驗區的本土企業,利亞成為“政策紅利”的獲益者之一。值得一提的是,利亞享受減免15%的企業所得稅,去年一年,利亞共減免稅收180萬元,大大降低了稅收負擔。
“未來,利亞將立足當前,借助實驗區的優勢,在建造高端海工輔助船和高端遠洋捕撈船的同時,也承接瀝青船、散貨船等常規船舶,多角度全方位提高自己競爭力,為做大做強福建造船業獻上自己隆重的一筆。”張志彤說。
責任編輯:趙睿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美爆了!平潭再現“藍眼淚” 絢麗如阿凡達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