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場書畫展、賞一出閩劇、耍耍太極、拉拉二胡……如今,平潭老百姓的生活真是越過越“有味兒”了,文化館、閱報欄、城市書房、鄉鎮圖書館等都成了大家“喜聞樂去”的地方。
如果說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基礎設施是文明城市的骨骼,那么,人文環境、精神文明則是城市的靈魂。自爭創文明城市以來,我區積極發揮文化軟實力的重要作用,加快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豐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讓老百姓的幸福指數“節節高”。
多層次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為公眾提供了娛樂休閑好地方。
目前,我區已設立1個區文化館、13個鄉鎮綜合文化站、192個村級“農家書屋”,并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其中區文化館全年免費承辦攝影、美術、書法等大型展覽活動,定期開展音樂、繪畫、書法等免費培訓,舉辦民俗文化節、公益性閩劇演出等主題文化活動;鄉鎮文化站集電子網絡、書報閱讀、文藝演出和文體娛樂于一身,為公眾提供各項免費服務。
夕陽西下,體育場內充滿了市民與孩子們的歡笑聲(資料圖)
隨處可見的廣場舞、民樂、腰鼓等民間文藝組織和表演隊已經成為平潭城市中一抹靚麗的風景。據了解,目前,我區各鄉鎮組建民間表演隊近200支,開展各類文體活動近萬場。已有文體場地446個,總面積達到82.64萬平方。
此外,智慧圖書館、電子閱報欄、24小時開放圖書項目等備受市民關注,目前,這些便民設施正在實施推動。而現有的區圖書館年招待讀者達5萬人次,舉辦“海壇書香”讀書月、各類知識講座及創建“未成年人教育基地”,深受市民好評;海西鄉村圖書館落戶流水鎮五埕村,方便了鄉鎮群眾讀書借閱的需要。
潭城鎮文化服務中心真 “吸睛”
“去哪兒呀?”“到文化站看戲去!”潭城鎮退休老人老施近來發現,人一老,似乎特別愛聽小曲兒、看閩劇。前陣子翠園改造,老施已有一陣子沒去聽曲了,心里總感覺空落落的。這不,剛得知翠園的閩劇團“喬遷”到潭城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的老施,立刻風塵仆仆地趕過去聽曲了。
閩劇團正在潭城鎮文化中心排練節目
“哎呀,原來這里還有新天地呢。”剛趕到潭城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老施立馬發出一聲感嘆。
剛到潭城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老施就把整個中心逛了個遍,嘴里直說著:“這個文化站真不錯,老少皆宜,老人聽曲兒看戲,年輕人健身打球,小孩子可以去科學工作室,玩玩百拼。”不過老施最開心的就是,可以繼續欣賞閩劇。
據潭城鎮文藝活動中心的負責人陳明澤介紹,如今,翠園閩劇愛好者協會已經納入潭城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底下,成為潭城鎮文藝活動中心舞蹈組、合唱組、演奏組和閩劇組四大組之一。
“我們和翠園閩劇愛好者協會共同組建成立這個文藝活動中心,吸引了很多退休老干部職工的參與,也為文化站增添了不少人氣。”潭城鎮宣傳委員黃郁灃說,文藝活動中心設置了“百姓大舞臺”,經常有閩劇表演、20余種傳統民樂演奏、歌唱和舞蹈表演,廣受市民好評。
除了文藝活動中心“入駐”外,潭城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還實現了“大升級”,增設多塊功能分區,包括健身區、電子閱覽室、青少年之家、志愿者之家、圖書閱覽室等,為群眾提供多樣化需求,滿足居民休閑娛樂生活個性化選擇。
電子閱報欄與城市書房將于明年1月投用
“聽說,平潭也將有閱報欄啦。”自從平潭將迎接首批電子閱報欄到來的消息傳開以來,市民對此紛紛表示驚喜和期待。據悉,首批電子閱報欄將在明年1月份正式投入使用。
新開放的圖書館少兒閱覽室融入了 “平潭藍” 元素,營造寧靜的讀書氛圍(資料圖)
據悉,這批電子閱報欄共60面,將分布在學校、公園、社區等人口密集區域。電子閱報欄為多媒體滾動式,其中55面為立式雙層,上下結構形式,其余5面為立式單層。有LED滾動字幕區,可提供發布天氣預報、新聞快訊、重大事件預警等,更好地發揮其對政務工作及民生發展等方面的重要促進作用,為市民群眾提供及時、準確的基本信息。下方將是《平潭時報》報紙展示處,每日一更,方便市民閱讀。
目前,工程已經進入站點建設等階段。“我們已經確定了城中小學、萬寶公園、海峽如意城等人口稠密地段,閱報欄將會發揮它最大的作用。”平潭綜合實驗區海峽文化傳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志明表示,閱報欄是城市的知識加油站,這也進一步豐富了市民的業余文化生活,開闊視野、拓寬思路。
此外,不少市民還發現,在區圖書館大門的西側新增添了一間100平方米左右的玻璃房,正火熱裝修中。這正是我區首家24小時城市書房,目前主體框架已進入掃尾階段,預計在月底可完成施工,爭取在明年1月1日投入使用。
書房將配置10000冊圖書典籍,涵蓋各式圖書類別,并配置電子圖書借閱機、圖書查詢機和自主借還機。此外,這還是一家無人值守的書房,讀者憑借讀者證刷卡進門,實現自助還書、借書,真正做到閱讀“不打烊”。
區圖書館館長丁林昕表示,24小時城市書房的出現,增加了圖書館服務時間,最大程度彌補圖書館時間的限制。使讀者可以充分的安排、利用圖書館資源,為讀者提供更加豐富創新的服務內容,提高圖書館的服務效益。
事實上,24小時城市書房只是平潭綜合實驗區圖書館智能自動化建設項目的一個縮影。目前,區圖書館也在同步升級改造,著力于打造智能圖書館。屆時,一樓將同時具備展覽、休閑書吧、數字體驗、文化交流、教育、服務等多重功能。而四樓將作為多功能室,容納會議廳、報告廳和活動廳為一體。改造升級后的圖書館同樣預計于明年1月與市民見面,為推動文明城市的建設再添動力。
齊跳廣場舞展 市民良好風貌
60歲的林功華是一名退休老干部,她的另外一個身份是夕陽紅廣場舞隊隊長。平日里,一有空,她就會叫上隊員們一起去夕陽紅活動中心練習廣場舞,老姐妹們跳起舞時,渾身上下充滿活力,而這個隊伍里的成員年齡都在60歲以上。
廣場舞比賽, 讓老年人有了展現自己的平臺(資料圖)
“聚在一起鍛煉身體,豐富老年生活,是大家的共同興趣。”林功華說,這種興趣逐漸變成老人們熱衷的“事業”。在一個月前舉辦的“全閩共舞”首屆福建省激情廣場舞大賽中,這支隊伍就以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贏得現場陣陣掌聲,頗受肯定。
“成績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我們每個人都參與其中,老有所樂。”林功華說,前幾年她和其他幾位退休老干部的文娛生活十分有限,如今有了廣場舞,使得他們娛樂生活也不再單調。廣場舞比賽,也讓老年人有了展示自己的平臺。
如今,在平潭的各個社區、鄉鎮都刮起了廣場舞的“熱潮”。每天天一黑,音樂響起,大家就跟著節奏扭動身體,這也成為大街小巷中的一道風景線。
據悉,“全閩共舞”首屆福建省激情廣場舞平潭賽區是今年我區舉辦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廣場舞比賽,除了夕陽紅舞蹈隊外,賽事還吸引了其他七支隊伍參加。據福建廣電網絡集團平潭分公司工作人員林波介紹,賽事不僅吸引了多支隊伍報名參加,在編排和設計上,以舞曲為主,結合養身操、太極拳等元素的參賽表現形式,豐富了市民的視聽感受。
“這些參賽的舞曲被全程錄制,通過廣電網絡向全省范圍投放,讓大家都來感受平潭的廣場舞表演。”林波說到。
實際上,廣場舞只是我區近年來組織發起全民健身的一個部分,據區社會事業局文體處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以來,我區共舉辦了將近40場文體、健身賽事,參加人數達到了9000多人。
責任編輯:林航
- 總投3億!平潭首個貨運港口效果圖曝光2017-04-10
- 美爆了!平潭再現“藍眼淚” 絢麗如阿凡達2017-04-10
- 平潭臺灣創業園:兩岸青年創客的“共同家園”2017-04-09
- 福建平潭自貿片區:為兩岸經貿合作“提速”2017-04-09
- 平潭獲批國際船舶登記船籍港 國際船舶可在平潭“上戶口”2017-04-06
- 厲害了!平潭兩項目申報全國優選旅游項目2017-04-06
- 5名游客被困平潭無人島 救護志愿者破浪施救2017-04-05
- 平潭基層“最美人物”評選啟動 推薦渠道已開通2017-04-04
- 平潭質檢系統停征4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企業或節約40多萬2017-04-04
- 5名游客被困平潭無人島 志愿者頂風破浪駕艇救人2017-04-04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美爆了!平潭再現“藍眼淚” 絢麗如阿凡達2017-04-10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