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峽網10月12日訊 生動稀有的奇巖怪石、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風光秀麗的水體景觀、歷史悠久的文化遺存……
平潭擁有豐富的地質資源,為了更好地保護、利用這些資源,10月10日,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批復實施《福建平潭國家地質公園規劃(2018-2032年)》(以下簡稱“規劃”)。
批復要求,要堅持“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原則,保護好區域內的地質遺跡和地質景觀,同時完善配套設施,增強地學旅游吸引力,將平潭地質公園打造成知名的地質旅游景區,助力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
布局和功能區劃分更加合理
明確保護區控制要求和保護措施
據悉,去年三月,平潭已獲得第八批國家地質公園資格。要求在3年內,完成國家地質公園規劃的編制和發布,完成地質公園的建設,并按照相關程序申請正式命名。
本輪《規劃》對地質公園范圍和遺跡保護區進行了科學合理的優化,總體布局和功能區劃分更加合理。《規劃》明確公園總面積37.30平方公里,包括南、北兩個園區和八處重要地質遺跡,各級遺跡保護區和遺跡保護點總面積為1.72平方公里。
同時,《規劃》明確了各級保護區的控制要求與保護措施,提出了特殊地質遺跡保護方案。將地質遺跡按照科學價值珍稀程度分為一級、二級和三級保護區,地質遺跡保護區內不得進行與地質遺跡保護功能不相符的工程建設活動。
“目前我區已成立地質公園管理中心。下一步,將完成地質公園勘界、標示標牌設立,開展地學研究和科普活動、建立地質遺跡數據庫與地理信息系統等工作。”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地測處負責人翁臻隆介紹。
建設地質博物館
拓展地學旅游空間
平潭地質公園以豐富典型的海蝕地貌、海積地貌和突出的海蝕遺跡為主,花崗巖地貌和火山巖地貌為輔,是兼有海洋文化遺存和石厝群落等人文景觀的綜合性海島地質公園。這些景觀不僅是科學研究的重要對象,也是開展地學科普教育的好教材。
《規劃》中提出,要建設地質博物館、地質公園解說系統,設置地質遺跡景觀解說牌燈。地質博物館將利用現代化多媒體技術,展示區域地質地貌特點,向游客普及地學知識。
要建設智慧地質公園,增強地質旅游吸引力,將平潭國家地質公園建設成為融合旅游內涵豐富的地質公園、科學研究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和地質旅游勝地。
責任編輯:黃仙妹
- 平潭公安海壇服務中心投用運行 130項業務實現“一窗辦好”2019-10-11
- 平潭投放10萬張食安簽,為外賣加把“安全鎖”2019-10-11
- 大陸首個臺胞臺企金融消費權益保護中心落戶平潭2019-10-09
- 影視新地標 平潭新引擎2019-10-09
- 平潭將打造海上觀光雙體游覽船“海壇1號” 預計明年5月投入運營2019-09-30
- “平潭,是兩岸的平潭”2019-09-29
- 平潭:現代化+原生態 打造高顏值生態宜居島2019-09-29
- 平潭海壇片區、君山片區、蘇平片區19個項目集中開工2019-09-27
- 平潭:“現代化+原生態”國際旅游島初具規模2019-09-27
- 福建省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平潭專場新聞發布會舉行 陳善光作主題發布并回答記者提問2019-09-27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京臺高速平潭段全線貫通2019-10-1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