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島平潭,早在土地革命時期,就有人接受馬克思主義,參加地下黨,并進行個別革命活動,但大多數人在島外,那時平潭尚未建立黨的基層組織與地方組織。關于平潭地下黨地方組織的建立,福建社科院編的《平潭歷史文化概說》一書中寫道:“1940年5、6月間,屬閩南特委的福清中心縣委成立(領導福清、長樂、平潭三縣地下工作,書記陳亦桂)。周裕藩作為平潭地下黨聯絡人,直屬中心縣委領導。1943年8月,中共福長平特區(書記周裕藩)成立,平潭地下黨開始轉由特區委直接領導。”[1]在1983年10月編寫的《福州地區人民革命大事記》中,明確指出:“1943年8月,中共福(清)長(樂)平(潭)特區委在福清海口成立,以周裕藩為書記。”[2]這是平潭最早建立的黨的地方組織的權威性記載。
一、從馬克思主義傳播,到黨的地方組織建立,平潭走過一段艱苦的奮斗歷程
1937年7月,全面抗戰爆發。9月,地下黨員周裕藩按黨組織決定從福清回平潭開展革命活動。他以復讀初中三年級為名,在當時平潭最高學府——嵐華初中讀書,并從事革命活動。
1938年9月,他在家鄉邀請福州英華高中輟學的地下黨員曾煥乾,到盤團初小教書,并聯手創辦漁農民政治夜校。兩人輪流講課,對學員宣傳抗日救國道理,講解黨的統一戰線主張,傳授階級斗爭理論,為建立黨的組織打下思想和組織基礎。
1940年5、6月間,中共閩南特委領導的福清中心縣委成立
(領導福清、長樂、平潭縣地下黨工作),周裕藩被任命為平潭地下黨聯絡人(負責人)。從此,平潭的革命活動在福清中心縣委領導下,有了具體的上級組織領導,并開始走上武裝斗爭的道路。1940年7月,日偽軍進犯平潭,曾煥乾、周裕藩、徐興祖奉閩南特委之命,在大扁島(當時屬平潭)、福清硋窯建立以青年學生和夜校青壯年學員為主的平潭第一支革命武裝——抗日游擊隊。
1941年4月,福州第一次淪陷,后長樂、福清、平潭也相繼被日偽軍占領。此時,中共福建省委提出“在長樂、福清、閩侯、平潭各地組織抗日游擊隊,打擊日本侵略者”的號召。6月,周裕藩、曾煥乾、徐興祖奉閩南特委之命,在平潭大富,以自衛名義,建立了有200多人的“大富民眾自衛團”。以本地區坑口村為據點,以政治夜校的漁農民學員為連營干部,購置一批武器、彈藥,與占領縣城的日偽政權對峙。
自衛團成立剛幾天,應本村“宜源號”主人的救援要求,派出60多名武裝隊員,在海面上圍殲搶劫商船的日偽大隊長鄭禎道部,擊斃了鄭禎道,俘獲日偽軍4名,解救了被日偽軍劫持的“宜源號”商船。返回時獲悉,日偽軍中隊長王代民率20多名日偽軍在家鄉南井村中隊部飲酒作樂,自衛團趁勝突襲其中隊部,擊斃頑抗日偽士兵2人,端掉日偽軍在大富設立的據點。“一天之內,兩戰皆捷”,威震平潭全縣及閩中沿海地區。9月,“大富民眾自衛團”奉命由周裕藩、徐興祖帶領,分批秘密將武器、骨干人員撤出平潭,到達閩南特委據點——長樂江田,編入長樂抗日抗擊總隊第三支隊第三大隊。
經過政治夜校一年多的革命理論與黨的宗旨、使命、黨員條件的教育,以及抗日游擊烽火的實踐考驗,一批積極分子的入黨條件已逐步成熟。周裕藩、徐興祖等人,著手在平潭大富、福清松潭和海口、撤退到長樂的閩中沿海突擊隊中,積極、慎重地發展一批黨員,并著手建立黨在平潭的地方組織與基層組織。前后歷時4年多。
↑福長平特區活動區域示意圖
二、福(清)長(樂)平(潭)特區委的建立和組織建設
1943年8月,經中共閩中特委(此時閩南特委改為閩中特委)[3]批準,中共福(清)長(樂)平(潭)特區委員會在福清海口鎮正式建立。
1.組織領導機構
書記:周裕藩
委員:陳振先、陳阿垱、王其珠、周述鑾
地區負責人
福清海口地區:王其珠、陳阿垱
長樂壺井地區:徐興祖
平潭及大富地區:周裕藩
聯絡員:倪秉漢、周宏水
2.組織活動地域和范圍
平潭:除大富地區(中心區域)外,還在流水、中樓、上樓、城關、北厝、天山、芬尾、嶼頭等地建立地下聯絡站。
福清:海口(中心區域)、松潭、東厝、西岐、南營、后營、倪埔、下樓、高山、城關、陽下、目嶼島。
長樂:壺井(中心區域)、江田、玉田、松下、漳港、上下丁、嶺前、東洛島。
莆田:烏丘島、湄洲灣周圍。
福州及郊區:臺江、鼓山、閩安鎮、馬尾等。
3.下屬黨基層組織及黨員
特區先后建立了平潭大富地區黨支部、福清松潭地區黨支部,共發展黨員50多人。
4.組織建設工作
1944年11月,特區委選送新黨員周裕芬、周福、林阿福、林孝蓮、林水官、李吾俤、李增喜、周述鑾等人,參加閩中特委在長樂南陽舉辦的黨員培訓班。
三、建立革命武裝,領導抗日反頑的游擊戰爭
“在中國,離開了武裝斗爭,就沒有無產階級的地位,就沒有人民的地位,就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地位,就沒有革命的勝利。”(毛澤東)
中共福長平特區在抗日反頑中誕生,在武裝斗爭中發展。它在1943年8月-1945年2月存續期間,先后建立并直接領導了5支隊伍,在從閩江口到莆田湄洲海面及福長平沿海地區,開展抗日反頑的武裝斗爭。
1.“閩中沿海突擊隊”以“大富民眾自衛團”為骨干,于1942年9月在長樂壺井成立。半年后,人數發展到100多人,有槍支70多支。政委:周裕藩;隊長:林慕曾;副隊長:王韜、鄭杰、卓文蘭。負責后勤保障領導:徐興祖;負責交通聯絡領導:歐秉發。
2.“福長平特區抗日突擊隊”1944年8月建立。隊長王其珠,管理員陳義德[4],有武裝突擊隊員40多人。活動在長樂上下丁地區和福清海口、陽下地區。
3.“福清松潭鄉抗日游擊隊”(也稱福清松潭三青團戰地服務隊)1944年10月建立,人數180多人,隊長周季羆,指導員周述鑾。活動在福清海口地區安明、松峰、李厝、東歧、倪埔、下樓,進行抗日武裝斗爭,直至日寇撤出福清縣。
4.長樂壺井抗日游擊隊1944年10月成立,隊長林慕曾。在長樂壺井、江田、松下進行抗日游擊斗爭。
5.“閩江下游抗日游擊隊”(又稱鼓山游擊隊)1944年10月建立,有游擊隊員100多人。它是周裕藩與國民黨愛國抗日海軍少校參謀陳魁梧聯合組建的。周裕藩任政委兼隊長,陳魁梧任指揮官,尤崇太為秘書。
這些由中共福長平特區組織與領導的抗日隊伍,在閩江口至莆田烏丘及海面的海疆線上,保衛漁船生產與商船安全,抗擊日偽軍及國民黨自衛隊的騷擾與盜劫。“閩中沿海突擊隊”在海上與日偽軍、在陸上與國民黨保安隊,作戰數十次。它曾在平潭蘇澳海面與國民黨平潭自衛隊遭遇戰;在平潭塘嶼海面與日偽軍鄭德民部海上進行戰斗;在湄洲海面打退國民黨莆田自衛隊的截擊,取得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三戰三捷”,深得沿海人民的稱贊。“鼓山游擊隊”曾在閩江口截擊一艘日偽軍運糧的船只,擊斃日兵1名,槍決資敵漢奸1名,并將繳獲糧食運往鼓山據點。
在抗擊日偽侵略與國民黨頑固派反共白色恐怖中,中共福長平特區委領導的地下組織與武裝部隊進行艱苦卓絕的斗爭,也付出了沉重的代價。特區與游擊隊的領導人周裕藩、陳振先、陳阿垱、林慕曾、鄭謨福等先后被國民黨殺害。游擊隊員和地下工作者有近50人在作戰中犧牲。他們在平潭和閩中革命史上,留下了不朽的史篇。
四、打入偽軍內部,開展有武裝的隱蔽斗爭
1941年5月16日,中共中央發出《關于隱蔽和撤退國統區黨的力量的指示》,要求國統區黨組織認真地、堅決地將黨的力量有計劃地隱蔽和撤退。8月,中共中央又作出《關于敵偽軍偽組織的工作決定》,指出:日偽矛盾加深,要對已組成的偽軍加緊爭取工作。閩南特委貫徹中央、省委指示,經過調查分析后認為,可以派武裝人員打入“和平救國軍”第一路軍、第二大隊張天禎部,組成“閩中海上隱蔽武裝”,以偽軍的外衣,隱蔽保存力量,設法阻止、干擾日軍在沿海的侵略行為,擾亂、破壞偽軍的漢奸活動,并做好策反工作。
1941年春,閩南特委委員、中共莆田縣委書記張伯庭兩次成功派出部分游擊隊員,打入“和平救國軍”張天禎大隊第一中隊,并建立了地下黨支部。1942年4月發生“江田事件”,10月,閩南特委將莆田特務隊和福清的沿海突擊隊武裝,轉入偽軍張天禎部隱蔽,并成立地下黨支部進行領導。
1943年初,莆田特務隊、平潭和福清的“沿海突擊隊”合并成立第二中隊,人數159人,中隊長康國強,秘密指導員楊杞松。閩南特委還派特委委員翁鴻鏜到烏丘島,取得張天禎信任后,擔任大隊參謀長兼政訓員。此時,“海上隱蔽武裝”人員,實際上已控制了偽軍張天禎部第二中隊的軍事指揮權。這種局面為黨組織利用偽軍的外衣,“吃偽軍的飯、穿偽軍的衣、拿偽軍的槍,干革命的事”,堅決而靈活地貫徹隱蔽精干和統一戰線政策,并利用、分化偽軍內部矛盾,保存與發展黨的抗日武裝。
1943年1月,第一批“閩中沿海突擊隊”在隊長林慕曾,副隊長王韜、鄭杰、卓文蘭帶領下,由閩南特委交通員丁云信帶往烏丘島,與原特委派駐該島活動的莆田隊的張國棟、張國強,福清隊的施章干等取得聯系,在保持自己武裝隊伍獨立性基礎上,以與我方有統戰關系的張天禎部為掩護,活動在閩江口至烏丘島海域。
駐烏丘島上的突擊隊,在林慕曾等直接指揮下,擊退了國民黨省保安隊、莆田自衛隊的多次進攻。在莆田隊、福清隊的密切配合下,充分利用偽軍陳其華部的內部矛盾,鼓動其部屬的一個中隊長和副官,殺了大隊長陳其華,致使該隊100多人全部瓦解逃散。
1943年5月,偽軍張逸舟部的支隊長、國民黨特務謝鳴歧部進駐烏丘島,突襲我突擊隊,終因敵眾我寡,突擊隊小隊長陳兵、戰士林遲俤犧牲。30多名隊員被捕,槍支被繳,衛士林孝蓮等被打得遍體鱗傷,隊員林財立兩處槍傷。突擊隊領導林慕曾、王韜、鄭杰、卓文蘭等冒生命危險,多次到與我方有統戰關系的張天禎部進行交涉,借張天禎的力量,終于逼使謝鳴歧無條件釋放被俘人員,送還武器。后我隊采用“敵強我擾”的戰術,常于夜間襲擊謝鳴歧匪部駐地,最后,謝部偽軍被調走,為我游擊隊建立烏丘據點掃除了一大障礙。后來,華東局給省委的指示信中,充分肯定了閩南、閩中特委“以隱蔽方法打入各部偽軍中去的工作”的做法。
“閩中沿海突擊隊”在烏丘島武裝隱蔽期間,特區從長樂壺井、福清后營、平潭大富和敖東等據點,動員一批具有愛國熱情的青年加入突擊隊,并多次提供糧食、資金、武器、彈藥支援。至1943年夏,突擊隊員已擴大到100多人,擁有長短槍70多支,成為我黨抗日戰爭時期在閩海建立的6支主力武裝之一。
五、中共福長平特區委的歷史地位
1943年8月,中共福長平特區委建立。1945年2月“東洛島事件”發生,便失去與閩中特委的組織聯系,且從此未曾恢復。它的存續雖不到兩年,卻是平潭最早黨的地方組織。特區委先后發展了50多名黨員,建立了平潭大富、福清松潭兩個黨的基層組織,在平潭、福清、長樂、福州及福州郊區建立了幾十個地下聯絡站,及在平潭大富、長樂壺井、福清海口,創建與領導了5支抗日隊伍,在福建閩中沿海地區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與反頑斗爭中作出重要貢獻,并為平潭的解放斗爭培養了一批地下黨員和重要骨干。雖然“東洛島事件”后,這個組織失去與閩中特委的組織聯系,但它在福長平沿海地區燃起的革命火種,并沒有因周裕藩、林慕曾等犧牲而熄滅。這個組織的其他領導骨干、地下黨員和游擊隊員,后在曾煥乾的帶領下,歸屬中共閩江工委領導,繼續開展革命斗爭,直至平潭解放。
在抗日游擊戰爭與反頑斗爭中,這個組織有49名游擊隊員和地下黨員犧牲。其中:“閩中沿海突擊隊”犧牲37人;“鼓山抗日游擊隊”被日本殺害7人;閩中游擊隊員與其他地下工作者犧牲5人。這些烈士和犧牲者在民族危亡及與國民黨頑固派的白色恐怖下,舍家為國、赤誠為黨、英勇奮斗,光榮犧牲,在平潭革命史上留下了光輝的篇章。
[1]福建社會科學院編:《平潭歷史文化概說》,福建人民出版社,2011年12月,第82頁。
[2]原載《福州市黨史參考資料》第 10期(1983年 10月 20日)。
[3][4]為最新考證結果。
(作者系福建省發改委退休干部、研究員 周裕惠)
責任編輯:趙睿
- 1—8月平潭外貿增速全省第一2021-09-24
- 福建首個“海上風電+海上牧場”融合項目在平潭啟動2021-09-22
- 全國第24屆推廣普通話宣傳周福建省啟動儀式在平潭舉行2021-09-13
- 密織出游安全防護網——福建平潭公安全力開展景區和非景區景點安全整治專項行動2021-09-12
- 平潭綜合實驗區管委會原主任林文耀接受審查調查2021-09-11
- 平潭館亮相“9·8”投洽會體育產業投融資展2021-09-09
- 向海要經濟,平潭如魚得“水”2021-09-06
- 平潭220千伏平原開關站順利封頂 力爭今年底投運2021-09-06
- 平潭多措并舉保障供水安全:盈盈碧水,為嵐島“解渴”2021-09-01
- 平潭有序推進學生疫苗接種2021-08-27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向海要經濟,平潭如魚得“水”2021-09-24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