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美的平潭水仙花雕刻作品
核心提示
近日,記者來到位于平潭君山腳下的君山村,只見60畝水仙花田錯落分布,長勢喜人。
在君山村柳厝底,有著30多年種植經驗的花農馮春俤正彎著腰,仔細察看球莖長勢。他告訴記者,自己共種植10多畝水仙花,主要是將花球賣給平潭水仙花開發有限公司進行商品化培育,一年能掙八九萬元。“平潭水仙花,可是從我們村發跡的!”說起水仙花,老馮語氣中帶著一絲驕傲。
平潭四面環海,其獨特的海洋性氣候,造就了水仙花球緊實飽滿、花期長、株型矮壯等優質特性。因此,平潭水仙花被賦予了“水仙花王”的美譽。
事實上,平潭水仙花曾經歷輝煌,卻也一度伴隨著市場驟變而跌入低谷。近年來,當地出臺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水仙花特色產業發展,為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增添一張“金名片”。據統計,2023年當地共種植約400畝水仙花,產量超500萬粒。
盛極一時
天鵝飛舞、孔雀開屏、龍舟起航……前不久,平潭綜合實驗區第六屆花卉展銷會暨平潭水仙花節落幕,其間300盆造型各異、活靈活現的水仙雕刻作品爭奇斗艷,前來采購賞花的市民和游客絡繹不絕。
在平潭,很多人對水仙花有著特殊的情結。據《福建府縣志輯》記載,清乾隆時期,就有以“金盞銀臺”為名的水仙被記入在冊。據考證,最早的野化水仙是從海上漂泊到平潭君山,并逐漸融入當地水土,距今已有約300年。
后來,居住在君山附近的村民發現,每到寒冬臘月,行至山坡、田埂、溪流處時,總是未見花兒先聞花香。湊近一看,成片純白色的水仙競相開放,蔚為壯觀。當地人如獲至寶,每逢花期都會整筐挖回村中分發,用來裝扮廳堂宅院,大家還給它起了一個接地氣的名稱——“金帶來”,寓意著好兆頭。
1978年,時任平潭縣企業局局長馮立朝把平潭野化水仙花球莖送至廈門市園林部門鑒定,并被確認為中國水仙花優良品種。此后,當地政府著手對野化水仙花開展人工馴化、復壯,并進行試種。
成果是喜人的。1980年6月,經驗收,平潭水仙花商品率達到90%以上,出口合格率達65%以上。后來,平潭建起了水仙花培育基地,還被原國家計委、農業部列為水仙花商品生產基地。
上世紀90年代起,平潭水仙花屢屢登上海內外花卉園藝展會,并斬獲多項國際級、國家級和省市級獎項。在1992年舉辦的香港國際花展上,平潭水仙花榮獲“最佳展品獎”。
很快,平潭水仙花迎來了發展黃金期。2003年,平潭水仙花種植面積突破1000畝。彼時,有幾名平潭花農抱團發展,把水仙花賣到北京、上海、廣州等地,成為各地年宵花卉的熱門品類。不僅如此,在中南海、人民大會堂等重要場所,以及春晚等重要場合,也能看到平潭水仙花的倩影。2013年1月,平潭水仙花經核準注冊為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然而好景不長,由于缺乏政策扶持、品牌支撐、市場引導,平潭水仙花發展陷入困頓,導致種植面積銳減。數據顯示,2007年,平潭水仙花種植面積僅余150畝,到了2016年竟不足60畝,瀕臨銷聲匿跡的境地。
重獲新生
拯救平潭水仙花,迫在眉睫!
2009年綜合實驗區成立,平潭迎來“千年一遇”的發展良機。乘著開放開發的東風,平潭水仙花產業再度進入大眾視野。
去年11月,20多名在閩臺胞齊聚君山村,參加水仙花文化節之兩岸“花”會。這些臺胞大多從事農業發展、鄉村振興等工作,他們現場觀摩水仙花雕刻技藝,與花商、花農交流,探尋合作機遇。
以花為媒,以節會友。在平潭,水仙花文化節已成為一個重要的會展品牌,旨在為經銷商、花農、花企搭建集商貿洽談、市場考察、行業交流等為一體的互動交流平臺。
這只是一個縮影。
近年來,平潭不斷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積極扶持水仙花種植、培育等項目發展,推動水仙花走向商品化、規模化、精品化發展道路。
早在2017年,平潭綜合實驗區就出臺《扶持平潭水仙花產業發展實施意見》,提出自2018年起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于協會和龍頭企業產、供、銷平臺建設,以及原生種保護、技術研究、人才培養等工作;翌年,平潭綜合實驗區花卉協會成立,專門為花農提供相關服務;同年底,平潭水仙花力壓群芳,榮登實驗區“區花”評選榜首……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讓花農們看到了新希望,紛紛加入復耕的隊伍中。得益于此,平潭綜合實驗區水仙花種植面積顯著提高,從2019年的200畝擴大到了2021年的380畝。
怎樣讓“平潭水仙花”這一品牌叫得更響?聚焦樹立標準化的品牌管理制度,平潭嚴格做好水仙花貯存、多花處理、分級包裝、地理標志使用和運輸工作,并逐步建立起“商標+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推動蒼海村等水仙花種植村的土地流轉,帶動周邊農戶增收致富。此外,當地還聯手非遺匠人,研發水仙花貝雕等文創產品、伴手禮,讓曾經蜚聲各地的平潭水仙重回市場。
作為最早使用“平潭水仙花”地理標志商標的企業之一,平潭綠聯綠孚水仙花發展有限公司正計劃推出以“綠孚”品牌水仙花為中心的線上銷售平臺,開發更多受年輕人歡迎的水仙花快消品。“在政府部門的支持下,這幾年我們的水仙花產量逐年提高,目前種植面積達100多畝,還攜手平潭三特伴手禮發展有限公司打造商務禮盒,持續開拓推廣渠道,生意蒸蒸日上。”公司總經理丁正華說。
科技助力
隨著平潭水仙花產業重新“綻放”,水仙花種源的保護和繁育工作也被推上日程。
最近,平潭綜合實驗區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局林業管理處工程師張麗花很是忙碌,一邊要加緊研究如何進一步提高水仙花抗病能力,一邊還要推進平潭水仙花地理標志保護工程項目落地,工作日程排得滿滿當當。
張麗花是愛花之人,也是區級科技特派員。“從花球變成水仙花,這個過程很繁雜,需要經過‘三種三收’。”張麗花介紹,“經過晾干、分級、入庫、越夏休眠等一系列程序后,水仙花花球方可成為商品球,每年冬春銷往全國各地。”
為了克服平潭水仙花產量低的問題,2019年初,平潭綜合實驗區花卉協會籌資建設冷藏庫和陽光棚,培育能夠四季開花的水仙花,試驗培育多批成品花球。
根據水仙花的生長特性,張麗花等當地技術人員陸續進行了一系列試驗,經過對溫度、光照等進行反復調控,探索出讓水仙花四季開花的技術。2019年6月和2021年6月,可四季開花的平潭矮化多花水仙花分別在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和上海“全國第十屆花卉博覽會”上收獲“金獎”殊榮。
下一步,平潭將加快推進水仙花原種保護區域建設,建立水仙花專題展示館,并將其打造成為平潭水仙花品牌宣傳和科技研發基地,不斷強化專業團隊技術支撐,助推平潭水仙花再現輝煌。(本報記者 張哲昊 程枝文 通訊員 林君斌 陳瀾清 文/圖)
責任編輯:趙睿
- 平潭國際郵輪航線出入境旅客逾1.6萬人次2024-03-20
- 福建平潭國際郵輪航線啟動以來出入境旅客1.4萬余人次2024-03-19
- 全程在平潭取景 電影《燦爛的她》上映2024-03-19
- 兩岸青年會聚平潭共學“電商經”2024-03-15
- 平潭加快推動跨境貿易資金結算便利化2024-03-15
- 平潭集中簽約一批文旅項目 將為當地新增更多文旅看點2024-03-14
- 全國城鄉建成遺產聯合畢業設計活動在平潭啟動2024-03-12
- 溫青代表:建議支持平潭開展閩臺游艇旅游自由行2024-03-07
- 平潭將開通國際郵輪始發日韓航線2024-02-28
- 平潭舉辦隧道機械產業博覽會2024-02-26
- 最新平潭新聞 頻道推薦
-
平潭邊檢站助力口岸首次出口毛角石2024-03-21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