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家打出買就送的標語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選購蔬菜
本網記者 許愛瓊 馬俊杰 文/圖
核心提示:一邊是“菜廉農憂”,一邊是“菜貴民愁”,菜農、市民誰也“傷不起”。日前,商務部再次強調組織開展蔬菜“賣難”緊急救助行動,進一步維護蔬菜市場穩定。莆田有什么動作?記者昨日展開采訪。
【鏡頭】機械碾過200畝西芹地
在記者的采訪中,一家基地負責人話語間有點心酸:“往年這時候我們都是在銀行數鈔票,今年菜田里的菜卻都爛了一整片?!彼f,包菜、胡蘿卜、西芹等菜在當地賣不出去,如果運到上海等地販賣,賺到的錢又還不夠運費,只好讓菜爛在田間。到現在,他已經虧了幾百萬。
一種植萵苣的菜農也表示,由于菜價低廉,而勞動力成本又上漲,他也虧損了二十幾萬元。荔城區拱辰街道西洙村幾家西紅柿種植戶,甚至讓村民到菜地里隨意采摘。有一個西芹種植戶,只能眼睜睜地看著機械從200多畝的菜田里碾過。因為田地需要輪作,他們馬上要轉入下一個季節的生產,菜農只能銷毀滯銷的蔬菜。
【分析】供過于求成“賣菜難”主因
記者從莆田市經貿委了解到,今年,莆田市建立了21家蔬菜基地,截至目前,種植面積達5.8畝,蔬菜產量達10.7萬噸。近期價格變動幅度較大及滯銷量較大的主要是包菜、胡蘿卜、蠶豆等蔬菜,全市基地主要品種滯銷量有1.735萬噸。
今年的蔬菜為什么這么“受傷”?莆田市經貿委、莆田市物價局的有關負責人說,蔬菜產能過剩是全國性的一個問題,今年蔬菜供應量遠遠超過了市場需求量。同時,氣候也是一大因素,南方前一兩個月就該上市的蔬菜推遲上市時間,而今年北方蔬菜又提前了,這就造成供應過量。此外,原油價大漲帶來的運輸成本增加、勞動力工資上漲和生產季節的影響,幾個因素疊加作用,造成了蔬菜滯銷。
【行動】政府救“菜”超市行動
目前,莆田市已采取應對措施拯救“賣難”蔬菜。昨日,莆田市經貿委基地辦負責人廖玉泉表示,他們正組織種植大戶與經銷商、生鮮超市及加工企業發展直銷,同時建議蔬菜基地采取保鮮冷藏、深加工等方式,制作腌制蔬菜、脫水蔬菜與保鮮蔬菜等,緩解集中上市壓力。此外,根據“菜籃子”市長負責制有關要求,目前他們正積極爭取各級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與此同時,一些大型超市也響應政府號召,為菜農和市民“搭”起了一座橋。
“每斤才兩毛八,還買二送一,現在這個菜價在市場上越來越少了。”昨日上午,莆田市民吳女士來到新華都購物廣場豐美店的“賣難蔬菜”專柜,購買了一大袋的“牛心包”?!百I二送一”的活動將持續到今天(5月5日)。
超市生鮮采購部陳經理告訴記者,盡管其他地區蔬菜的采購價比莆田要便宜不少,但為了幫助菜農賣掉滯銷蔬菜,他們采購了不少莆田的“賣難”蔬菜,隨后以成本價向市民銷售。今后,他們還將倡導源頭采購,和菜農直接合作,指導菜農種植一些熱銷的季節菜,菜農種植多少,他們將全部買下放在超市內銷售。
記者昨日在市區幾大超市轉了一圈,發現這幾種“賣難”蔬菜的價格多數在1元左右,有的甚至僅兩三毛。
責任編輯:電子報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