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省中部沿海,有一個形似仕女眉黛的漁島,這就是莆田市湄洲島。與這個風光秀麗的島嶼遙遙相對,一道弧形海岸像兩只手掌一樣微微張開。島嶼與海岸之間,一灣海水碧藍澄澈,即為湄洲灣。
近年來,湄洲灣被規劃為國家級大石化基地,一大批填海造地項目陸續上馬。而在此背后,開采海砂產業正急劇膨脹。
開采海砂,由于會對海洋環境資源造成嚴重影響,早在上世紀末即由國家海洋局親自受理其海域使用申請。然而,由于填海造地和建筑工程的巨大海砂需求,盜采海砂正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態勢在各地上演。
5月9日至13日,《法制日報》記者趕赴湄洲灣沿岸,調查盜采海砂“瘋狂”的背后成因。
湄洲灣海域采砂瘋狂
5月9日,泉州市泉港區峰尾鎮誠平村村委會辦公室,村干部林清(化名)從檔案柜里取出一小疊材料,翻到第三頁,指著一張照片對《法制日報》記者說:“這就是我舉報的成果。”
那是一張剪下來的泉州當地媒體在今年4月1日的報紙。林清指的是一篇題為《海巡艇追擊非法采砂船》的圖片報道。
盡管已見成效,但這顯然并沒有讓林清感到滿意。在一封寫給峰尾鎮政府的《關于擬對采砂船侵蝕我村海域資源行為予取證勸阻的請示》中,他這樣寫道:“近段時間來,外來采砂船在我村附近海域進行抽砂作業,日均抽砂萬余方,該行為將嚴重影響水文環境,并改變湄洲灣特有的水動力及潮汐作用,給海上養殖漁民帶來經濟損失,并可能威脅到航道正常通行和采砂區下方海底輸油管道的安全。”
在泉港區農林水局一名張姓副局長的辦公室,記者得到了更加確切的信息。“村干部舉報的地方叫白牛淺灘,整個泉港區海域就屬這里的海砂資源最豐富,我們所抓獲的3艘采砂船也在這塊區域。這條淺灘下是一條非常重要的輸油管道,而且整個湄洲灣密布著多條航道線和天然氣、石油管道,非法盜砂的確帶來了很多安全隱患。”張副局長指著墻上的泉港區海洋功能規劃圖給記者分析。
“湄洲灣內盤嶼、大竹島南面、秀嶼港北岸這些地方都存在著大量盜采海砂現象。”循著張副局長的指引和多名網友爆料,《法制日報》記者連日走訪了泉州泉港、惠安、莆田秀嶼等多地海域。在當地村民指引下,記者在這些地方均發現有采砂船出沒。
重點項目成主要市場
海砂盜采產業緣何在近年急劇膨脹?
“市場需求。建筑市場,填海造地都需要大量海砂。”泉州市海洋漁業局執法支隊支隊長李福林總結說。
在莆田市,一座以媽祖文化為核心的水上都市——“媽祖城”正如火如荼地建設,其最基礎的一項工程就是填海造地7000余畝。5月11日傍晚6時許,《法制日報》記者來到“媽祖城”建設工地,10余艘運砂船正泊在岸邊,機器轟鳴,數十米長的輸送帶將船上的海砂送向碼頭。據現場兩名工人介紹,這些運砂船每艘能載1000多立方米海砂,每天有40艘船,而整個回填工程需要一千萬立方米海砂以上。
當地多名海洋漁業、海事部門人士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整個湄洲灣區域,像這樣需要大量使用海砂進行填海造地的工程有三四十個,而大部分工程“所需海砂量都在幾百萬、上千萬立方米之巨”。
“既然有市場就會有人冒險。現在填海的材料,石頭和土方成本都很高,而且挖山取石還涉及他人利益,挖海砂只要到海上運回來就行,成本要低很多。”泉州市海洋漁業局海監處一名工作人員說。
“現在全國比較正規的采運砂船數量有限,施工單位為了趕工期,就調用一大批不符合規定的船舶參與。”泉州海事局泉港區海事處副處長周文慶告訴記者。
除了采砂船不符合規定,更大的問題在于,所開采的海砂也大多數為非法盜采。“合法?哪有合法的砂?已經有好幾年都沒有審批采砂海域使用權證書了,至少在泉州海域的采砂基本上都屬于非法的。”李福林直言。
莆田市海洋漁業局執法支隊支隊長黃玉枝也向《法制日報》記者透露,目前莆田只審批了4個項目的用砂申請,而開工的項目有十余個。該支隊今年以來抓獲了7艘非法采砂船,這些船只的海砂都供應于幾個大的工程項目。
“一些大項目,不管從哪里采來的砂都要,不管你合不合法。”泉港區農林水局張副局長認為,這在管理上有一定的缺陷。
張副局長坦言,這其中有很大的利益驅使成分,“1立方米海砂的行情價大約為12元,而其中采砂的成本在6至8元左右,每艘船大概要雇用9個人左右,再加上上百萬元的購船成本,采砂船的利潤被壓得較低。大的工程項目不肯花成本,導致這些采砂船紛紛在近海抽砂”。
責任編輯:朱少偉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