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傳統武術器械對練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本網記者 許愛瓊 馬俊杰 實習生 張毅虹 文/圖) 武林大俠相見,雙拳一抱,為什么要彎下左手大拇指?紅纓槍一揮英氣逼人,為什么尖部還帶著許多紅線墜子?昨日,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的“武林高手”向本報記者進行獨家解密,并現場表演莆田傳統拳種南少林“三十六寶”等。這些土生土長的莆田南少林武術已有三百多“歲”了,有些項目還在國家級、世界性比賽中奪魁,如今卻瀕臨失傳。去年開始,有關人士竭力上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并獲批,目前正處于公示階段。
莆田本土拳種多達60種
南少林“三十六寶”、南少林鳴鶴二十八宿、南少林韋陀拳,這些聽起來就虎虎生風的拳術,都是莆田土生土長的拳種。昨日,莆田南少林武術協會會長洪光榮向記者介紹,莆田民間南少林傳統武術種類繁多,共達60種。其中的“三十六寶”拳術,目前莆田有大幾百名練習者,這是人數較多的拳種之一,但與其歷史盛名相比仍顯“冷清”,其他許多獨門絕技瀕臨失傳。
莆田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副主任林成彬告訴記者,在幾百年的傳承歷史中,莆田南少林拳術在民間以師徒傳承或家族傳承形式,言傳身教,并配合拳譜、刀法、棍法等經譜教習,具有明顯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特征。這些莆田“本土”拳種在傳承中處于保守封閉的狀態,缺乏整體性搶救和保護,不可避免地在自然傳承過程中產生技藝性信息遞減現象,危及該項目的原生態存在和傳承。如不及時加以搶救保護,必然造成失傳或殘傳、誤傳的狀況。
“五年計劃”“少林拳”保駕護航為
據介紹,莆田南少林拳術中,在全國武術界影響較大的武術種類有“三十六寶”拳術、鳴鶴二十八宿拳術、韋陀拳、南少林鐵砂全、南少林單刀等,在全國乃至國際武術比賽中已獲200多項獎勵。
為保住這些武林“秘笈”,莆田已組織五屆南少林武術節,邀請中外武壇名人切磋“武藝”,同時還組織莆田南少林武術隊到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交流表演。有關部門還制定了莆田傳統拳種“五年保護計劃”,共將投入500多萬元進行保護。根據計劃,今年將全面搜集整理相關資料,對60個拳種錄像、建檔;2011—2012年,將重點扶持和培養瀕危拳種傳承人36人。在更長遠的計劃中,今后還將上報國家級非遺保護名錄。
責任編輯:電子報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