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本網記者 李金春) 6月10日,本報莆田版報道的仙游縣賴店鎮龍興村“村寶”12塊大圍屏,經6月12日的莆田“鑒寶”活動專家鑒定,該“村寶”是乾隆時期物品,為漆金木雕大壽屏,壽文正是清朝嘉慶皇帝的老師、乾隆時期大學士朱珪所作。經過鑒寶組專家甄別,確認屬國家級珍貴文物。
護衛隊送“村寶”進城
得知省文物專家來莆田,免費為莆田市民開展鑒寶活動,賴店鎮龍興村度下自然村的村民們興奮不已。12日清晨天未亮,村民們就將12塊大圍屏打包好,雇一部中巴車,將鎮村之寶小心翼翼搬到車上,生怕碰壞了祖傳之物。
村民傅加耀告訴記者,雖然大圍屏是世代祖傳下來的物品,但許多村民不知道圍屏是不是文物,也不知道圍屏的壽文是否真是朱珪所作。10日,村民們從本報報道中了解省文物專家要在12日來莆田鑒寶,大家興奮得兩個晚上都無法入睡。
鑒寶專家贊不絕口
6月12日上午9點多,當村民將12塊圍屏搬到位于莆田古譙樓的“鑒寶”現場時,立即引起專家和古董收藏愛心者的關注。文物鑒定專家朱申春、張仲淳等人對圍屏的歷史價值贊不絕口。“這大壽屏太完美了,太精彩了。”文物鑒定專家、廈門市博物館館長張仲淳告訴記者,龍興村的大圍屏系乾隆時期物品,為漆金木雕大壽屏,壽文正是清朝嘉慶皇帝的老師、乾隆時期大學士朱珪所作。從壽文內容看,大壽之人身份顯赫。
張仲淳說,漆金木雕大壽屏已有230年的歷史,可保存得非常完好。每塊屏風朱漆描金,雕刻人物栩栩如生,書法豐滿圓潤,這樣的漆金木雕大壽屏在全國都是少見的。雖然大壽屏所選用的木料普通,但其雕刻藝術、書法藝術和漆金制作技術,都體現出莆仙雕刻工藝的精湛。
博物館伸出橄欖枝
當鑒寶專家從村民口中得知,漆金木雕大壽屏去年險些被村民低價售賣,村民們正因保護大壽屏而力不從心時,廈門市博物館館長張仲淳當場表示,如果村民們愿意,廈門市博物館愿意有償收藏漆金木雕大壽屏,以讓文物有個好歸宿。
莆田市博物館館長也表示,如果村民們沒有條件做好文物保護工作,莆田市博物館也愿意有償進行收藏,市博物館收藏時,會標明漆金木雕大壽屏為賴店龍興村祖傳之物,龍興村的村民今后也可免費參觀該文物。
得屏之人為明經進士
護送圍屏的龍興村的村民告訴記者,對于廈門、莆田博物館伸出的橄欖枝,村民們也有這意愿,但這需要召集全體村民研究再做決定。村民傅加耀告訴記者,從龍興村度下自然村的族譜記載,他們的祖先、朱珪贈送壽屏的人員在當時屬明經進士。
對此,專家表示,在科舉時代,挑選府、州、縣生員(秀才)中成績或資格優異者,升入京師的國子監讀書,稱為貢生。清代貢生,別稱“明經”,所以在清代,明經進士是對貢生的別稱,不是正式進士。朱珪當時任福建學政,而學政由皇帝任命,在任3年。這些清朝乾隆時期的壽屏能得以完整地保存實屬不易。這也是研究古代科舉與福建教育史的實物資料,值得珍藏。
責任編輯:林澤強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