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報上一名頭套黑絲襪的男子挾持著一位妙齡女子,格外引人注目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本網記者 陳盛鐘 文/圖)莆田首部本土電影《莆田節奏曲》的導演周飆再度操刀拍攝的搞笑、諷刺電影短片《不要報警》,經過50多個小時的拍攝以及半個月的緊張后期制作,日前正式與影迷見面,并在莆田庭院深深影院舉行首映式。據透露,這是莆田本土電影第一次進入電影院放映。
莆田方言“笑果”不凡
6月25日上午,記者在莆田庭院深深影院大門口看到,這里擺放了多張《不要報警》的宣傳海報。影迷們從各地陸續趕來,不一會兒,不大的影院放映廳內就擠滿了前來獵奇的觀眾。導演周飆攜電影主創人員上臺與觀眾見面,主創人員的詼諧幽默以及不時夾雜著莆田方言的對白讓現場影迷對影片充滿了期待。
電影《不要報警》圍繞一個“偷”字,通過輕喜劇幽默、諷刺、風趣的形式,記錄了發生在莆田本地一間酒店里幾個人物之間的一段趣事、丑事:一名富家男子趁其老婆陪丈母娘過生日的時機,與“小三”來到酒店開房尋歡,誰知這時一個被人苦苦追趕的小偷劫持了人質也進入了他們的房間,而其偷竊的對象竟然是這名尋歡男子的老婆,她正帶著一班人馬在房間外守候著……
電影大部分采用的是莆田籍演員,片中人物除了普通話對白外,還不時蹦出地道的莆田方言,既親切又幽默。在當天的觀影過程中,近30分鐘時間里,觀眾一直笑聲不斷,而且有人跺腳笑,有人流著淚笑,觀眾看過之后大呼過癮。
當天,觀眾看完電影短片后紛紛在一張電影卡上留言,給莆田本土電影提出意見,祝福莆田本土電影和莆田文化能夠發展得越來越好。不少年輕觀眾還找到導演報名,想在下一部電影里扮演一個角色,也體驗一下當演員的感覺。
“莆味兒”歌曲增色不少
據了解,《不要報警》首映后,隨即發布到知名門戶網站上,莆田市民可以上網到百度、土豆,在視頻中輸入《不要報警》進行搜索,便可看到該片。
值得一提的是,該電影的片尾曲《生活有聲色》也是一首莆田話歌曲,給觀眾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生活有聲色》的作曲兼作詞為莆田本土音樂人陳諾,他是0594樂隊主唱兼詞曲創作,省音樂家協會會員,曾獲省百花獎、省十佳歌曲創作獎、省音樂創作“五一”勞動獎等,其代表作品有《海岬謠》、《故鄉的荔枝林》等。去年,他為第十四屆省運會譜寫了6首歌曲。陳諾說,作為一名音樂人,他希望能夠把莆田方言和莆田文化通過跳動的音符傳遞出去,讓更多的人了解莆田。
“看電影容易,拍電影難”
《不要報警》的導演周飆是荔城區新度鎮人,1982年出生,畢業于中國美術學院影視專業。雖然畢業沒幾年,但周飆已去過全國不少地方,還跟隨陸川等知名導演拍攝過紀錄片。回到莆田后,周飆與朋友創立了一家廣告公司。這幾個小伙子的心里一直有個電影夢,加上自身掌握一些拍攝技術,他們很想嘗試拍一部莆田本土方言電影,于是,2009年9月,拍攝了莆田首部本土電影《莆田節奏曲》。這部電影除了拍攝團隊來自莆田本土外,還采用了本土演員、本土方言,被稱為“三本電影”。“看電影容易,拍電影太難了!”采訪中,周飆談了電影拍攝過程中的艱難感受。他說,為了找場景,自己的團隊在市區跑了好幾圈;由于缺少資金,他們自己湊錢買了高清攝像機和剪輯設備;為了節約成本,連搖臂和軌道都是自制的。而演職人員不但沒有報酬,反而還要自備服裝到場。不過,大家的敬業也讓周飆感到欣慰,不少配角演員為了拍攝一兩個鏡頭,竟通宵達旦反復拍攝,只為了能夠做到更好。
周飆告訴記者,他們拍電影也不只是鬧著玩的,而是希望繁榮本土文化市場。如果條件允許的話,接下來,他們還將繼續以家鄉為主題,拍攝更多的莆田本土電影。“我們要用事實證明我們莆田人不缺幽默,我們莆田話也是非常具備搞笑潛質的。”
責任編輯:電子報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