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本網見習記者 李偉強 馬俊杰 文/圖)在九百多年前,曾有五任知府在木蘭溪南洋水道上修建橋梁,為了紀念這五任知府,把這座橋命名為五府橋。該橋始建于宋元祐年間(1086—1094),清雍正元年(1723)和乾隆十六年(1751)重修,是原莆田縣第二批文物保護單位。1999年一場洪水將五府橋沖垮,部分橋面的青石板至今沉睡于河底,現在用水泥簡單鋪設的橋面讓村民倍感陌生。
曾經:商業聚集地 如今:橋嚴重受損
五府橋又名“五官店橋”,位于荔城區新度下橫山村,當地村民稱為古義橋(莆田話)——老實人的橋。該橋為四孔石梁橋,南北走向,三座舟形墩。橋面由4塊厚約60厘米的青石板鋪設而成,橋與溢流平堤、踏道連成整體,總長57.6米。
古時,五府橋是莆田縣與仙游縣的必經之路,泉州、仙游等南方地區很多商品都從五府橋運過,有的直接在橋的兩端完成交易,慢慢地這里成了南北兩地的商業聚集地。下橫山村村部書記陳文梅說,解放后政府新修了公路,這里的商業地理位置不再那么重要,但是“下橫山村、華亭、木蘭等幾個村的百姓已經習慣在此橋附近喝茶、聽講故事”。
1999年,一場洪水將五府橋沖毀,橋面被沖走,三座舟形的橋墩僅完整保存下來一個。當時村民為了方便通行,將被沖毀的兩個橋墩進行簡單的修補,并用木板當橋面,勉強通行。今年,村民又在木板上面澆上一層水泥,并焊接上兩排欄桿。
承載幾代人記憶 村民盼古橋重修
“五府橋啊,當然知道了,小時候經常在那里洗澡。”在下橫山村路口的大樹下,記者向幾位大爺問起五府橋,陳大爺很“來勁”,他告訴記者,沒有五府橋,就沒有兒時的記憶,橋上橋下承載著太多人的兒時記憶,“想忘都忘不掉”。“雖然現在橋可以走,但是沒了之前的感覺,”陳大爺剛從田里回家,路過五府橋,“像我這一輩的都希望橋能恢復原來的模樣。”他指著僅存的舟形橋墩贊嘆,“祖先遺留的東西,多美啊。”陳大爺介紹,被河水沖到河底的青石板上面刻著很多文字,詳細記載著橋的歷史。
站在五府橋往河面看,兩個重新修補的橋墩現已破舊不堪,不少石塊脫離橋墩,很是危險。“有好多村民找到村部要求修復五府橋,但是村里沒辦法。”下橫山村村部書記陳文梅表示很無奈,他已經記不清有多少村民曾向他提及修橋。陳文梅表示將組織維護申報、橋梁照片、相關圖紙、維修方案和預算等相關材料向荔城區文體局申請。
責任編輯:朱少偉
- 最新莆田新聞 頻道推薦
-
莆田渭陽村:農歷三月三 畬鄉烏飯香 2017-04-02
- 進入圖片頻道最新圖文
- 進入視頻頻道最新視頻
- 一周熱點新聞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